接連好幾天了,梁啟感到很迷惑。

才聽到疑古派那夥人的事兒時,張文英的眼神看著嚇人,似乎殺人的心思都有了,梁啟還惦記著第二天好好勸勸,雖然這股風氣現在展的就是梁啟這樣的人也看不過眼了,但民國這幾年來好容易有點兒百家爭鳴的樣子了,總不能就這麼扼殺掉。

沒想到轉過天來,張文英竟然好像沒事人似的,竟然有閒情逸致天天到天橋那邊的茶館聽說書。可越到後來,梁啟的心反倒是越放不下了,傻子都看得出來,張文英這是在讓人調查那些疑古派的人,只是不知道他會怎麼對付那幫人。

張文英倒是好興致,今天還拉了梁啟一起去,到北平也兩年了,天橋這種地方梁啟倒還真的很少來。

今天說書的是最近全北平城裡最火的一位藝人,這人的譜還不小,三天才肯露一次面兒,可肯來給他捧場的人還是那麼多,可見其受歡迎的程度,今天的書頭一段兒講的是三國故事,長坂坡趙子龍單騎救主,這後一段卻是本新書,是時下最流行的武俠故事,與頭一段相比,這後一段兒的受歡迎程度似乎還要更高一些,而這位先生也正是靠著說武俠成的名。

梁啟心裡有事,自然聽不進去,接連叫添了好幾次水,而張文英卻似乎聽得津津有味。後來索性還把那位說書先生請來攀談。當然,兩人都沒有表明身份,那說書人倒也落落大方,只當是與兩位知識分子隨便閒談。****

“咱也是沒辦法,有能耐地誰不願意幹點別的,有誰看得起咱這下九流的行當,咱不是沒辦法嘛,除了這張嘴。也不會幹點什麼別的。大字不識幾個,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不說書還能幹什麼。”梁啟倒是沒想到,那說是先生看著風光,倒是還滿肚子的苦水。

“不識字也可以說書嗎?”梁啟好奇的問道。

“怎麼不可以,說白了還不就是說故事,上嘴唇一碰下嘴唇。誰還能不會呢?至於本子看不懂,聽別人多說幾遍,也就記下了,再著說這說書的時候,誰也不會真地就完全按著本子來,都得自己該舔的添點兒,該減地減點兒,那說出來才動聽,你跟別人說的一摸一樣,誰回來聽你的。”

“聽說你從前是專講三國的。對三國的事情怕是瞭如指掌吧。”張文英半開玩笑道。

“瞭如指掌?那是做學問地人的事兒,咱老百姓誰知道呢?不過從前跟著師傅時,也聽師傅講起過一些,半真半假的。也不知對不對。就拿今天說的這段長坂坡趙子龍單騎救主,聽師傅講,那趙子龍也不像書中說的那般英雄了得,更不是什麼白袍小將,根本就一乾巴老頭,甚至比劉皇叔的年紀還大,大概也就我這模樣,也不是什麼將軍。^^^^而是跟著劉皇叔的一個文官的也不是槍,而是劍。倒是還騎著馬,至於是不是白馬就不知道了,這趙子龍去救阿斗時我想也不會殺得七進七出,我想大概進去一會兒,把人找到也就完了。七進七出?真要那樣估計也是迷了路了。可說書時這樣講不行啊,你要這要說還有誰來聽你的,那趙雲自然也就成了白袍小將,自然也就要七進七出。一百個人說三國,自然會有一百種長坂坡,但也不能胡說八道,明明是趙子龍單騎救主,再怎麼也放不到猛張飛頭上。”

說書先生的一段話倒是聽得張文英身邊地警衛忍俊不禁,梁啟一時間也若有所思,張文英可是知道那說書先生剛剛所講的趙子龍才是真正的趙雲,不過他也聽得出來,這說書先生似乎還話裡有話。

“最近也不只是怎麼了,有些人總是胡搞瞎搞的,不按規矩辦事,老百姓也就愛聽地新鮮,那些不按規矩來的反倒是大受歡迎。這漢魏吳三國,自然以漢為正統,劉皇叔明明愛惜百姓,卻成了收買人心,曹操明明屠殺百姓,卻成了率性而為。我就是個說書的,但我也有自己的本分,不該幹的事我自然不會去幹,可飯還是要吃的,從前我是專講三國的,現在開始講些武俠,相對來說也就沒那麼多責任了,在書中,我讓那黃蓉愛上歐陽克她就要愛上歐陽克,我讓那喬峰娶了康敏他就要娶了康敏,這些畢竟這是,我想改也就改了,老百姓聽著新鮮,我也就是受歡迎些,自然也就可以搭著講點兒正經的三國,用不著將那些假仁假義地劉皇叔和愛惜百姓地曹操,不過說起來,聽人說造這些孽的還是大學裡地那些有學問的人,要真的是這樣,也不知他們的學問都到哪去了?”

梁啟臉上有些掛不住了,卻也不好作。\

“那你覺得他們幹嘛要做著費力不討好的事兒呢?”張文英似乎很隨意的問道。

“誰知道呢?”那說書人也不是沒有自己的想法,“不好說,不好說呀。”

“咱們幾個也就是隨便聊聊,沒什麼大不了。”

“有時候我在想,那些有學問的人除了有學問,也未必就比我們這些下九流高多少不是?我們這一行也有些不長進的,什麼書都說,說三國,說水滸,沒人願意聽他的,他就找些金瓶梅之類,我們這些下九流比不得那些有身份的,說金瓶也未必就一定被人瞧不起,我就聽說一個老先生,說得那叫一個絕,但也總比不上那些正經說三國水滸的,至於像我現在這樣講新書的,那也著實是逼於無奈,但不管怎麼說也都還是靠一張嘴吃飯。不算是壞了行規,至少行內人不會看不起。至於另一些,嘴上功夫不到家,就只好找一些歪門邪道了。”

說書人講了大半天,梁啟卻還是聽不出個所以然來:“那又是怎樣一個歪門邪道?”

“說書靠地自然是嘴上功夫,嘴上功夫不到家自然吸引不了人。但老百姓最愛圖個新鮮,有愛聽一些秘聞,那些不長進者或是找來經典的本子。例如三國之類,找人胡亂改頭換面。就成了新的本子,老百姓愛聽個新鮮,也就被他們糊弄過去了,不過這樣搞下去,一時半刻還不打緊。長久了可就不行了,最終靠的還得是嘴上功夫,他們嘴上功夫不到家,終究還是不行的,至於另一些則是專門以詆譭他人為能事,不斷搬弄是非挑撥離間,制造事端,他們也好從中漁利,但這這種事情終究也不能長久。我想,我們這些下九流如此。那些有學問的,八成也不過是如此吧。有句話不是說嗎,無利不起早。”

聽了這話,梁啟驚愕的愣在那裡。好半天沒緩過神來……

“感覺怎麼樣?”張文英輕聲問道。

“疑古真的錯了嗎?”梁啟始終還是心有不甘。

“疑古沒有錯,錯了地是那些疑古派,說句實在話,他們哪裡是在疑古,簡直就是在為了懷疑而懷疑嘛,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歷史上的中國都是虛構地話,那麼今天的中國又是哪裡來的?他們哪本書的大致內容我已經知道了。”

張文英說到這裡。*****梁啟不由得一聲。不過細想想,這個國家似乎也沒什麼瞞得住他的。

“嚴格地說起來。那本說起初的立意還是蠻不錯的,只是作者的野心太大,能力卻稍顯不足,這也難怪,那樣的書也不是隨便什麼人都編的出來的,照我看只有以國家的力量才辦得到。他們起初寫的倒也還不出,提出的問題也還有理有據,有些甚至還相當有趣,到了後來古史辨演化成古書辨,器局日漸促小而瑣碎,思想也跟著狹隘了,完全變得為了懷疑而懷疑,甚至多少有些強詞奪理地味道。有破壞而無建設的,卻已將古史辨成沒有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張文英頓了頓,接著說道:“相對而言,他們對於春秋筆法的批評就顯得更加沒有道理了。雖然那樣寫成的史書委婉而微妙地表達作者主觀看法,但我們要知道,史書都是人寫地,不管怎樣一定都會包含一些作者的主觀思想,只是或多或少罷了,春秋筆法只是一種下屆描寫上的修辭方法罷了,沒什麼大不了。舉個例子好了,你認為李廣是個什麼人?”

李廣?梁啟當然不會不知道,漢代有名的飛將軍,只是不明白張文英為什麼這個時侯提起他。

“自然是一員了不起的虎將,忠勇之士。”

“那你對李廣的瞭解又來自哪裡呢?”

“自然是司馬遷的《史記》。”

“不錯,都是讀司馬遷的《史記》,可李廣給我地印象卻大不相同,三個詞,六個字就可以概括他,陰險,殘暴,無能。”

“怎麼會這樣?”梁啟笑道,“太史公可是頗為推崇李廣地,記載中也不吝溢美之詞。”

“你說的這些自然是不假,但我說地自然也是有根據的,說李廣陰險殘暴,一方面是他殺了已經投降的西羌叛軍,另一方面則是他利用職權殺害了曾得罪過他的剛正不阿嚴於執法的霸陵尉,這些可都是太史公親筆所記的。至於說到他無能,李廣一生大小七十餘仗,竟然從來沒打過一次勝仗,更是不止一次全軍覆沒,最風光的一次,還是吳楚七國之亂時逞匹夫之勇,從對方陣地搶了杆破旗回來,這樣的將軍不無能,什麼人無能。這些也出自太史公的記載。《史記》中還有一個人可以拿來和李廣作比較,就是才能平庸的將軍程不識,程不識雖然才能平庸,運氣也不見得好,但他兢兢業業小心謹慎,與匈奴作戰即便不能立大功,也不至戰敗,李廣心高氣傲,常常意氣行事,甚至有為了追殺三個匈奴兵,率百人追趕,結果被數千敵軍包圍,要不是正好那天匈奴領腦袋秀逗了,又不免一次全軍覆沒。至於奪馬出逃、神弓怯敵、力射石虎等等,無一不是匹夫之勇。雖為名將,卻是出名的無能。司馬遷光僅從李廣豪情飛揚的個人魅力方面著眼,過度抬高了李廣,李將軍傳不吝溢美之詞,並且淡化了出身低賤、謙遜低調但真正有功於社稷的衛青,這是司馬遷的個人主觀看法,是由他所在的立場決定的,但司馬遷的李將軍傳仍然是值得相信的,他並沒有因為個人對於李廣的推崇而將它寫成一個很了不起的大英雄,李廣固然不能封侯,但我們在司馬遷的李將軍傳中也找不到足以讓李廣封侯的戰功。司馬遷寫《史記》用的便是春秋筆法。”

梁啟同樣是不喜歡春秋筆法的,但聽了張文英的解釋,再細一想,也的確是那麼回事兒,春秋筆法固然包含了許多個人好惡,但仍然留下了史實,再回想那個說書人的一番話,更覺得有道理,一百個人講三國可能會有一百種精彩的長坂坡,但單騎救主的永遠只可能是趙子龍,這才是真實的歷史。想通了這一點,梁啟也便釋然了。

“那你有打算如何去對付那些疑古派?”現在,這也算是梁啟最後一點擔心了。

“對付他們?還是不必了吧。”張文英笑著道,他笑得那般的輕鬆,那般的自信,“那說書人講得對,老百姓不過是想聽一些新鮮的。也許誰對誰錯他們一時未必就分辨的出來,但他們終究不會永遠分辨不出來的。西方人不是有句話說,你可以在一部分時間內欺騙所有的人,也可以在所有的時間欺騙一部分人,但你不可能在所有的時間欺騙所有人。說起來我還是太看得起那些小魚小蝦了,他們掀不起多大浪花來的,用不著過分去理會。”

梁啟一愣,也不由的笑了。沒有錯,何必去理會那些人呢……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