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胡適畢竟還只是初出茅廬的毛頭小子,還遠不是日後學貫中西的大師,自己的理論三兩句便被人家駁斥的一文不值倒也罷了,偏偏自己還沒有任何站得住腳的理由反駁,更有自己一向尊重的先生被人被人譏諷,只有在那邊乾瞪眼的份,也不免有些心灰意冷,但他顯然也不是這麼甘願認輸的人。

“難道全盤西化從一開始便錯了嗎?難道西方文明那麼強大,反倒還不如中國嗎?”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救國的理想固然可貴,也是值得推崇的,但理想與現實有時候未必便是一回事,單憑一腔熱血是成不了事的,而那些好心辦壞事的從古至今也有很不少。”面對身邊聚攏上來的學子,張文英淡淡的說道,“你們犯的第一個錯誤便是將傳統與現代化決然對立了起來,要知道,即便是西方,他們的現代思想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更不可能是某個人靈光一現拍腦袋就能想出來,現代化不是一個結果,而更多的是一個過程,西方之所以能夠現代化,也是基於他們自己的傳統,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你們這麼推崇西方文化,我想也應該聽說過西方的一句名言,羅馬不是一天就能建成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西方的傳統文化不如我們,為什麼西方可以更早的現代化,答案其實非常簡單,不是我們的傳統文化不好,而是我們自己丟掉了傳統文化,滿清入關以後,推行的是殘酷的民族壓迫,內政**,對外軟弱無能,人民大都連肚子都填不飽,貴族們則中日花天酒地,不思進取,指望這些人去展科技。無異於痴人說夢,知識分子受到壓迫。不能有自己的思想,也不能記性任何科學研究,像你們今天這個樣子。若是換了在大清朝,那是要殺頭誅九族的,即便運氣好。最多也不過是配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但若是在清朝以前,你們大都還是可以像現在這樣坐而論道的,這就是我所說的丟掉了傳統。而事情還不只如此,情況到了鴉片戰爭,如果大清王朝還只是沒有進步。我們也未必就會敗給英國人,可事實是,人家在進步。我們卻在退步,一進一退,這差距自然可想而知。傳統與現代作為時間尺度,是前後相繼的,作為價值尺度,也是優劣共融的。傳統是聯絡歷史和現實地橋樑,如果一個國家或民族徹底拋棄傳統,而沒有任何繼承,但是非常可怕的。人們必然會因為思想上地無所依賴而使行動陷入荒謬。甚至會變得麻木不仁。因此,對於後現代化國家。學習西方先進的文化和經驗是應該的,但也要積極挖掘本國或本民族傳統中地積極因素、合理成分來推動本國的現代化程序,換句話說,就是要積極尋找傳統與現代在本民族的契合點。一旦找到了傳統與現代地結合點,那麼就說明這條現代化道路是符合本民族歷史和本國國情的。一味的固守傳統,抱殘守缺,不思進取,不能跟上社會歷史展進步的大潮,這樣的傳統只能是一潭死水,終將為歷史所拋棄。反過來,如果失去了傳統支撐的現代化,是沒有方向和目標地現代化,就會失去自我。而失去自我,就會任由別人擺佈,或隨波逐流,最終落得一敗塗地的下場。”

張文英掃了一眼會場,他很快便現大多數人都被他的講話所吸引,但也仍有那麼些人並不以為然,他倒也並不在意,如果單憑自己幾句話便可以解決問題,但豈不是太過簡單了。

“你們所犯下地第二個錯誤便是在現代化與西化的關係問題上以偏概全,忽視了現代化模式和道路的多樣性。現代化是一個世界歷史性的過程,西方國家的現代化僅僅是世界現代化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如果以部分替代整體就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這麼說你們或許並不服氣,畢竟現在已經現代化的國家還並不多,但即便是如此,也已經很具有比較性了,但以歐洲為例,如果你們能耐下性子來仔細研究,一定會現,事實上雖然都是歐洲國家,然而每個國家的現代化過程都完全不一樣,英國人是推翻了君主地,但後來還是不得不請回了國王,因為他們現有一個國王在甚至比廢除這個國王更有利些,而法國那邊雖然經歷幾次復辟,但最後都歸於失敗,因為法國人現他們地議會固然吵吵鬧鬧,而國王則更加喜歡指手畫腳,與英國人相比,德國人不只保留了君主,而且從憲法上便給予了皇帝極大的實權,因為德國人更加相信權威,皇帝便是他們地主心骨,有了皇帝他們個什麼事才能更踏實些……歐洲如此,全世界也是如此,你們不是時常喜歡提到日本嗎,就像你們所知道的那樣,日本人曾經是希望全盤西化的,但最後的結局卻是殘酷的內戰,許多明治初期的顯赫人物便是在那場內戰中死去的,在日本,被成為國技的相撲運動曾經有一段時間被認為是野蠻的象徵,應該予以廢除,理由是相撲力士仍然保留了日本的傳統式,比賽時還要**上身,那時候被認為極不文明,然而現在相撲運動卻在日本展的很好,這便是在現代化的同時,保留本國的傳統。很多人喜歡把現代化成為西化,我不喜歡這種說法。雖然在一般的意義上說來,它們可以是等值的,但和後面那些概念相比較,現代化也無疑有著更豐富、更深刻的內涵。現代化並非一個簡單的向西方國家的認同過程,其間必然蘊含著每個國家在各自的歷史文化視野中對現代化的不同價值取向和模式選擇。”

張文英的話才剛一完,便是一陣持續而熱烈的掌聲,張文英有注意到,鼓掌的人很不少便是那些西化派的學生,全盤西化的思潮一下子完全扭轉過來是不大可能的,但趁著這股思潮還沒有形成氣勢,從根源上加以遏制,對於儘量保留中華的傳統文化還是作用非小的,那麼自己的這次北平之行也就算有價值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