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奧爾科夫斯基計劃的武器便是火箭炮,對才張文英表示相當讚賞,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為什麼總統會這麼輕易的答應這個看上去並沒什麼特別的研究計劃。

“這種武器的效果便在於瞬間內爆出來的強大而密集的火力,從而一舉壓倒對方,這樣的武器尚且不能引起足夠的重視,那才真的是要後悔的呢。”張文英如是說道。

對於張文英來說,這次到羅布泊來,真正最值得關注的當然還是坦克。

對於羅布泊基地裡的坦克研究者來說,這顯然不是一個輕鬆的任務,之前並沒有任何人做過這方面的嘗試,他們所能借鑑的僅僅是各國所生產的那些原始的輪式裝甲戰車。

內燃機、充氣輪胎、彈簧懸架等技術明,成為汽車出現的技術基礎,而汽車的明,也使戰爭進入了機械化戰爭的新時代。將武器和裝甲裝到機動車上,便製成了最初的裝甲車,汽車為機槍和火炮提供了新的武器平臺,在這方面,英國人進行了最初的嘗試。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時間還在19世紀,英國人西姆斯將馬克沁機槍裝到四輪機動車上,並加上防盾,製成了最初的所謂機動火力車,不過,由於它沒加裝真正意義的裝甲,還並不能叫做裝甲車。3年之後的,在倫敦的水晶宮,西姆斯又向人們展示了經過改進的更加結實的戰鬥機動車,這輛新車具有了類似船型的裝甲殼體,防護效能更好,有名乘員,裝臺最大功率16馬力的戴姆勒汽油機。最大度也達到了每小時14千米,車體前後各裝1挺機槍,而且機槍可以左右轉動射擊,覆蓋面積較大。這種裝甲車前後都可以揚火力,具有較全面地裝甲防護,已經具有裝甲車的雛形。但它的形體較大,橫向穩定性差,觀察不便。再加上行動裝置採用鏈條傳動,可靠性很差,因而最終也未能被軍方採用,但他畢竟還是開創了裝甲車的先河。

奧匈帝國的實力不濟,但同樣看好裝甲車的未來,在這方面似乎也不甘人後,他們很快拿出了自己的方案。奧地利認得裝甲車看上去就像是一輛包滿鋼板的卡車,由於採用了更大馬力地動機。在行動方面遠要比英國人的迅捷多,他們的裝甲車上只裝備了一挺馬克沁,但由於採用的是可以自由旋轉的半球型機槍塔,火力覆蓋面積比英國人還要大,更難能可貴的是這輛裝甲車還採用了四輪驅動,效果相當不錯,不過不知為什麼,奧地利人最終還是放棄了,僅僅生產了一輛樣車,更沒有拿去裝備部隊.最後被張文英買下,帶回了國內,這也是羅布泊的坦克研究者們僅有的可以參考地實物之一。

在此之後法國、德國也相繼生產了自己的裝甲車,值得一提的是德國人的埃爾哈德裝甲車。在同時期的所有裝甲車中,埃爾哈德的度明顯高人一籌,多少顯得有些鶴立雞群,這與德國人在內燃機方面的優勢不無關系,讓人詬病的則是他的最大行程,只有區區8公里上下,也就是說埃爾哈德只要跑上十來分鐘。就會因為燃料耗盡而拋錨。埃爾哈德有5名乘員,裝備徑加農炮。彈藥基數但火炮仰角很大,左右轉動的角度卻很小,對於由接近地地面部隊幾乎無能為力,這是因為埃爾哈德裝備的是1門早期的高射炮,普法戰爭中被普魯士軍隊圍困的法軍曾不得不用大量的信鴿和軍用氣球來傳送情報,令普軍很頭痛,德國人痛定思痛,研究了高射炮。並把它裝備在了自己的裝甲車上。

應當說。沙皇俄國還是比較早地認識到裝甲車重要性的,但沙俄沒有自己的汽車工業。只好求助於老搭檔法國,他們參照了法國裝甲車進行了設計,並由法國的工廠製造。有趣的是,俄國人地這種裝甲車生產的本就不多,在從法國運往俄國途經德國時,還被德國悄悄地卸下了兩輛,拿回去研究研究,俄國人居然也沒有計較,之後其中一輛也被張文英帶回了國內。

雖然可供借鑑地材料是那樣的有限,羅布泊的坦克研究者們還是儘可能的揮了自己的想象力。

他們甚至還提出了一個理論:用輕型裝甲武器武裝起來的士兵將可以有效地對敵人進行突擊,換句話說,就是指步坦有效協同對敵起攻擊將令敵人難以抵擋。這一理論是沒有錯的,但基於理論所開出來的坦克看上去卻有些不倫不類,出於適應複雜地形的考慮,他們幾乎是本能地選擇了履帶式地盤,甚至根本不需要張文英地提醒,但他們仍然固執的在坦克上加裝了輪子,這或許是受到另一組人正在研究地半履帶車的影響,由於只是實驗性樣車,車體甚至是採用的木結構,但是很快地,這一研究計劃就宣告中止,他們自己也現,這樣車的體積實在太小了,小到只能容納一名士兵,開始時他們還頗為沾沾自喜,但他們很快便現,真正投入使用後,僅僅一名乘員難以同時完成駕駛坦克和使用武器這兩項任務,換句話說這是一種根本不可能投入實戰的武器。

研究工作不得不停滯了一段時間,但研究者們也並沒有放棄,他們很快修改了方案。這一次的車體要大得多,可以承載六名乘員,為了檢驗實戰效果還特意加裝了兩挺機槍,車體也不再使用木結構,而是真正裝上了裝甲板,為了增強機動性與可靠性,還特意採用了技術更成熟的過頂式履帶,雖然整車的越野行駛能力、過壕能力和可靠性仍然很差,但不得不說已經取得了不小的突破,當然,這樣的坦克仍然是不能投入實戰的。

“怎麼樣?研究工作還有什麼難題嗎?”雖然只是現有技術的簡單拼裝,但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就張文英已經相當滿意了,不過從研究者們的言談舉止他也看得出,坦克的研究似乎是遇到瓶頸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