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總統當為民之表率,何以如此奇裝異服?”看著張文英那身奇怪的袍子,梁啟淡淡的說道,老實說,這還真有點兒像他之前見過的日本人的和服,但又不完全像。

張文英看了一眼梁啟燙得筆挺的西裝,嘆了口氣道:“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左衽矣。”

這是《論語.憲問》裡的一句話,梁啟熟讀經史自然不會不曉得,只是不明白張文英為什麼會想起這句話。

“敢問卓如先生是哪一國人?”

“自然是人。”梁啟有些生氣的答道。

“既然是人,怎麼會認為我中華之服飾為奇裝異服。何況鄙人如何說也是總統,先生也是知名人士,你來見我自然應該盛裝,何以身著胡服這樣不成體統?”

梁啟一時有些不知所措,他這時才意識到張文英穿的便是所謂漢服,雖然他一直在學校裡,卻也並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張文英喜穿漢服這件事並不是什麼秘密,知道的人很多,而事實上雖然並沒有得到官方力量的推動,一場旨在恢復漢服的運動也正在進行,其影響甚至也延伸到了校園之內,不過在梁啟看來,那大部分都不過是譁眾取寵,而且滿清統治兩百多年來,不要說一般的老百姓,就是他這樣的知識分子也完全不曉得漢服是個什麼樣子,因而社會上出現了很多諸如身著道袍戲服之類的滑稽之舉。

梁啟是主張改良維新的,又受西方影響很大,因而對於恢復漢服一類並不感興趣。而且唐裝、旗袍在國外有較大影響,不少外國人把唐裝、旗袍當作的傳統服飾,已經預設為傳統地形象。因而,在他看來把它們順延作為現代漢族人的傳統服飾。也未嘗不可。

“洋人怎麼看關我們屁事,我們是堂堂炎黃子孫,何必在乎洋人怎麼想。”張文英很輕蔑的冷哼一聲道,“很多洋人還將人留辮子的形象當作傳統人地形象,我們是否也應該順延並且預設?還有裹腳,我們是不是也要順延?”

梁啟的口才是極好的,卻沒想到三言兩語便讓張文英噎的說不出話來。他也知道張文英叫他來絕不會是為了逞口舌之快,但是在他看來這並不是什麼好主意,所謂恢復漢服只是復古熱中一種,由於固執於民族主義的論述,這些常顯得浮躁或偏狹。雖然北平的外國人已經不多了。但梁啟還是可以透過各種途徑接觸到洋人,特別是在華洋人的上層人士,那些人在他們本國只是九流人物,在卻受到很好地禮遇,不只被帶為上賓。而且也能對的一切事情指手畫腳,他們普遍將漢服運動看作是“人的大國情結蠢蠢欲動”。認為從中可以現,一旦在國際上找到自已的位置,揚眉吐氣的自豪感極易導致心理地失衡,而另一些人則重形式輕內涵,重衣衫輕文化,充其量不過是一場復古服裝秀。清政府垮臺後,在北平的王公貴族不是逃到了東北就是遷到了繁華的天津居住,但留在北平的滿人也很不少。梁啟也從他們那裡聽來了一些聲音。他們對於漢人穿漢服這件事顯然是很抵制的,雖然他們一不再是高高在上地統治者。所謂“留頭不留留不留頭”已經再也嚇不住任何人了。說起來他們之中不少人也是有文化的,甚至留過洋,聽說過沙文主義,他們明了一個新地詞彙——大漢族主義,這是一個很明顯的貶義詞。由於漢族人佔國內人口的大多數,並且漢服運動可能會造成漢族歷史受迫害意識的過度膨脹,激化民族矛盾,繼而引民族問題,影響民族共處。

“大漢族主義?”張文英有些輕蔑的笑笑,對於洋人的看法,除非關係到切身利益,否則他一向是不屑一顧的,只是沒想到自己的到來這個詞也提前出現了,“大漢族主義有什麼不好,難道漢族配不上大漢族嘛?在這世上每五個人就有一個是漢人,而且對這個世界地貢獻也是最大地,難道我們還要自卑不成。我們只是想穿回本民族的衣服,又沒妨礙到誰,這也會激化民族矛盾?分明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民國三年了,我們沒有搞揚州十日,也沒有搞嘉定三屠,更沒有要把某個民族地某些姓的人都殺光。”

張文英固然說的都是氣話,卻也都是實話,梁啟反駁不得,不過說實在的,他倒也並不是當真就要反對漢服,對於他真正重要的還是那些學生。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大總統是打算在學生之中徵兵嗎?”梁啟對於此事始終是耿耿於懷的,自然是不吐不快。

“此話從何談起?”這回到是輪到張文英吃驚不小了,那倒是有人揹著自己辦下這種事?對於那些現在還在學校裡的大學生,雖然他們並不是軍校畢業,但他們都是人才,至少也都有一技之長,為了應付未來的大戰,其中很大一部分還是要加入軍隊,但並不是現在,至於說讓他們去當兵,那就未免太過大材小用了,現在缺的就是人才,他們去當兵絕對是一種巨大的浪費,而且受傳統知識分子影響,他們中的很多人目前更推崇清流人物,對於張文英來說,真的上陣殺敵絕不是鬧著玩的,那些學生大都誇誇其談,卻並未受過任何句式訓練,絕不比那些完全沒有文化的農民出身的士兵更可靠,何況戰局也一直都在他掌握之中,並沒有大規模增兵的必要。

梁啟將自己所聞所見大致講了一番,張文英反倒不像開始那麼著急了,看來並不是有人瞞著自己做了什麼,不過一場誤會罷了。

“卓如先生不必為此事擔心,政府自有政府的打算,但是人才難得,政府又豈會大材小用,那般胡鬧只是政府是不會做也不屑做的。”張文英的話講得很平淡,卻是給梁啟吃了一顆定心丸……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