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英國人的會面最終還是逐漸變成了激烈的爭吵,差不多就只剩下沒有對著罵了,不過這一次雙方都表現出了足夠的剋制,也儘量展現了寫自己的誠意,至少誰也沒有拂袖而去,雙方還在接著談——儘管彼此間的差距依然明顯。

各方面的情報正不斷彙總過來,英國人的耐性已經快要消磨光了。比起於自己在這裡無休無止的繼續整吵下去,眼下的危機才真正是致命的:英國的汽車工業遭到了最為致命的打擊,為了壟斷市場,英國人買入了數量驚人的橡膠,甚至將下一季的收穫也買了下來,可惜他們的橡膠多是在最高價上買的,連日來橡膠價格暴跌,幾乎損失掉了六分之五,而且看情形還要繼續跌下去,即便是把橡膠支撐輪胎自己留著用,如此昂貴的輪胎,又有那輛車用得起呢,要知道,四個輪胎加上一個備用胎,幾乎佔了整車成本的三分之二,實在是滑稽可笑。當然,這還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蕭條的不只是汽車工業,大蕭條正如同瘟疫一般向其他行業擴散,而政府一時卻拿不出什麼辦法來……

固然,經過了一連幾天的爭吵,英國人還是慢慢恢復了平靜,或者說英國人慢慢開始妥協了。

英國將正式承認國民政府,外交關係也將升格為大使級,標誌著英國承認中國為一等國家。這畢竟只是口頭上地東西。英國也最先在這方面妥協。

租界暫時維持原狀,等到雙方正是建立外交關係後再就租界地位問題進行談判,等到國民政府地立法工作完成後,租界內的司法權將透過談判逐步移交給中國政府。在英國人看來,張文英始終堅稱這一點似乎有些小題大做,無外乎是講點兒漂亮話爭取民心。並沒有實際的好處,英國人沒有損失什麼,不過是給了個談判的承諾,至於怎麼談還要看將來呢。他們沒有想到,張文英此時要的也就是這個承諾。在他看來,現在還不是收回租界的時候。租界地存在對於中國是巨大的恥辱,不過也不完全都是壞事。租界內有租界的遊戲規則。這遊戲規則當然是偏袒洋人的,不過在遊戲規則內還算公正,對展相對還是有利的,以上海為例,租界內就遠比華界繁榮得多,這也是不爭的事實,這時候收回一兩處租界於大局於事無補,倒不如賣洋人一個口頭便宜,將來一舉收回全部租界。

英國人同意減免庚子賠款的部分利息。受美國人地影響,他們也願意退還一部分用於在中國展教育,當然,比起美國人,英國人就顯得不那麼大方了。

最後談地是關稅問題。中國的海關一直是由英國人把持。革命以來。由於兩國政府尚未建交,滿清政府又逃到關外去了。英國人趁機扣下了全部關餘,這也是南京的國民政府財政極度緊張的一個重要原因,同時也是國民政府急於建交最重要原因,英國人原本還準備在此事上拿中國一把,既然張文英並不著急,又似乎對此早有準備,計劃也就作罷了。不管怎麼說,建交後英國人就要把關餘交出來了,但根據從前與清政府簽訂的條約,英國人始終不肯交出海關的管理權,只是同意透過談判修改部分關稅,改變現有不管何種貨物一律5%的稅率,最終將平均稅率調整為8%。關稅自主權是一個國家主權的象徵,也是保護本國經濟,特別是工商業的主要手段。這些年來透過控制中國地海關,英國人獲利甚豐,自然不會輕易放棄,對此張文英早有心理準備,也從不認為透過和平談判就能順利解決,解決關稅問題,武力才是最有效的方法,等到中國足夠強大了,關稅自主權自是要收回的,現在能做的就是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儘量地提高平均稅率。

對於英國人地“慷慨”,張文英似乎也投桃報李,一口氣買下了上百家倫敦的破產工廠,這些工廠將不會繼續在英國經營,也就是不會在參與英國國內地競爭,而是被整體搬遷到中國去,從而大大緩解了英國國內的壓力,而且張文英還大方的表示搬遷工作將僱傭英國工人和船務公司,那些搬遷到中國的工廠也會保留至少原廠工人。包括購買工廠和整體搬遷,共需花費進六千萬英鎊,這可是英國人做夢也想象不到的利好訊息,也讓他們驚訝於張文英的財力雄厚。

“校長,英國人不是已經做出讓步了嗎,我們為什麼還要花這筆冤枉錢?用這筆錢購買軍火,我們的漢軍必然更加強大,說不定便能動二次北伐,徹底消滅滿清的殘餘勢力。”買辦們倒是不認為張文英做了虧本生意,反倒是那三個黃浦學生怎麼也想不明白,最後還是年齡最大的蔣志清來請教張文英。

“仗不是這麼打的。現代軍隊與古代軍隊最大的不同就是一支強大的軍隊必須要有同樣強大的工業做後盾,否則那只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沒有錯,用這筆錢我們的確可以買更多的軍火,那再多的軍火也有用完的時候,而如果我們自己就會造,那就是另一回事兒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張文英說的當然沒有錯,卻也不是他的全部想法,就如同他買下的工廠基本都不是軍工廠一樣。他所買下的基本都是與汽車相關的工廠,特別生產動機的。英國的汽車工業受了致命的打擊,可以說是徹底垮了,但這主要不是汽車工業本身的問題,而是因為過分投機,金融本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而過分的投機卻使得金融反而連累了實體經濟,這些工廠正是價格最低的時候,正是時候買下,之所以還要保留那麼多的原廠工人,倒不是張文英有多大方——便是大方也不會對著英國人,這些保留下來的工人都是熟練技工,有了他們,工廠搬遷完成後便可以立刻開工,而且還能靠他們把在國內招募的養成工培養成熟練工。更何況英國人不過是在飲鴆止渴,沒有了汽車工業,危機看上去暫時過去了,卻只會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

英國這邊的事辦完了,該去看看老朋友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