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的世界很精彩,國內卻也從不缺乏新聞,張文英才國的土地,有關國內的各種訊息便接踵而至。醉露書院

當北伐軍的先頭部隊打到盧溝橋時,慈禧和載恬倉皇頭裡了京城,這不是他們第一次踏上逃亡之路了,卻與從前一樣幾乎沒有什麼準備,甚至沒有後衛部隊,一路向北狂奔。日本人控制了南滿,俄國人控制了外蒙,雙方在北滿爭得不可開交,卻誰也沒有留意在內蒙出現了權力的真空,就連北伐軍打到長城邊上也停了下來,熱河,察哈爾,綏遠,當地的滿清官員已經跑了,蒙古王公也躲了起來,北伐軍也沒有打過來,無政府的狀態持續了半個多月,好在的是北伐軍先看清了形勢,甚至來不及請示便果斷出兵,兵力是少了些,總算是搶在日俄前佔領了三地。

徐州倒戈的北洋軍第二十鎮一部被臨時改編為暫編第二十獨立旅,也參加了北伐,就駐紮在京津一帶,一個年輕的隊官趁著倒戈之時脫穎而出,很快的當上了旅長,據說他在獨立旅中還是很受士兵用帶的,他的名字叫馮玉祥。當張文英看到這個名字時不由皺了皺眉頭,他對馮玉祥是沒什麼好感的,不過既然如此就這麼辦吧,反正也沒有更合適的人選。醉露書院

張文英的擔心果然不是多餘的,這支部隊在路上看上去還算紀律嚴明,真的進了北京城立刻原形畢露,他們先是洗劫了幾家不願意去東北給日俄當走狗的滿清王公的家,接下來膽子越來越大,大柵欄是北京城的精華所在,居然被他們放火燒掉了大半條街,用來掩飾他們搶劫的罪行。在京的山西票號更是損失慘重。身在南京地6軍總長黃興聽了訊息,氣得要槍斃馮玉祥,後來只得把他們調到察哈爾了事,反正那裡窮得叮噹響,也不怕他們折騰。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北洋軍的殘部退到了河南,最後被壓縮在豫北的狹小地帶,袁世凱幾乎一直都處於昏迷狀態,偶爾清醒一下也不能在指望他主持大局,現在大小事務都是段瑞在處理。安陽是袁世凱的老巢,經營多年。也還算是理想,不過考慮到往來調兵的問題,段瑞還是將大本營設在了交通更加便利的新鄉,經過徐州慘敗。北洋的內部總算團結了許多,雖然很多人並不服氣段瑞,面子上總還是能過得去的,漢軍正忙著北伐西征,暫時還顧不上他們,倒也還能芶延殘喘,但大家心裡都清楚,這樣下去總不是辦法。醉露書院大清的黃龍旗已經不打了,立刻換上青天白日滿地紅他們心裡又覺得彆扭。就在這惶惶不可終日間,他們也聽到了一個不錯的訊息,張文英有意收編他們地殘兵敗將——雖然這個訊息還沒有得到最後的證實。

很多時候,人是可以共患難的,但是要想共富貴卻是很難。早在革命還未成功時,光復會與孫中山一系的人就有矛盾。不過為了共同地理想。雙方還算剋制,相互間的對罵時有生,見了面總還能相逢一笑泯恩仇,如今政權建立了,雙方反倒是變得水火不容。同盟會的分裂已經是不可避免了。

就在同盟會的大佬們忙著爭權奪利的時候。有三個人顯得非常的特殊。

宋教仁是同盟會元老中唯一沒有在臨時政府中任職的,在他看來。在這樣一個過渡政權中爭得你死我活是不智的選擇,他更看好的是即將到來地大選,光復會眼看著就要分裂出去了,他卻並不十分著急,而是有條不紊的將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看得出來,他更醉心於的是歐美的那種政黨政治。

另一位元老胡漢民任職於約法起草委員會,其他人忙著在上海租界的花花世界買房置地時,他去正在自己南京略顯寒酸的家中每天忙著鍛鍊身體,大冬天光著膀子練習舉重地照片很是鼓舞人心。約法起草委員會每天都要開會地,有時甚至會一直忙到深夜,而委員會裡也時不時傳出有委員勞累過度暈倒在辦公室,一時間約法起草委員會成為大眾心目中最清廉高效的政府部門。

還有一個則是汪兆銘,不抽菸、不喝酒、不賭博、不近女色,至少看上去,他更符合革命家的稱號,現在革命勝利了,憑他在同盟會中的地位,起碼說一個總長的位置應該是跑不了地,而他卻主動地謝絕了,他曾講過:“革命勝利了,革命家地任務也就完成了。”他本是打算去法國留學的,在孫中山地再三挽留下還是沒有走,但他也沒有選擇留在南京或是上海,到是去了條件艱苦的熱河做了行政專員,按他自己的話說,便是要去替民國把守國門。張文英對他是早有些成見的,否則還真的會為他的行為而感動。

有人曾對張文英講過,一個人年青時的滿腔熱血,不能保證以後他不會為個人權力而犧牲整個國家利益。何況一個人將來會怎麼樣終究是不可知的,眼下還是要看他現在的表現。

……

與那些雜七雜八甚至並不一定可信的訊息不同,另一些訊息卻絕對是千真萬確的。有時候張文英真的很佩服劉仰嶽的眼光和能力,他才剛剛回到國內,情報網也遠還沒有建立起來,僅憑著一些有限的剪報和私人筆記,以及他本人不多的幾次走訪,竟然還是做出了相當一份不錯的情報確的說這應該算是一份調查報告,很多事情甚至是人所共知的,可能夠把這些總結起來,得出的結論卻也相當驚人。

《中國農村調查報告》,厚厚的一大摞紙,每個字都用電報打過來價錢也是很驚人的,而它的內容更加觸目驚心。中國要強大,工業化是必須要走的路,農村似乎是可以忽略的,至少從前張文英是這麼想的,現在才知道自己是多麼天真……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