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比平時更加容易煩躁了。

現在的日本人似乎完全有理由為自己的國家感到自豪。他們剛剛打敗了貌似強大的歐洲列強俄羅斯,成為了近代第一個打敗了白種人殖民者的黃種人國家,他們現在有了足以自豪的6軍和強大的海軍,其中海軍更是達到了世界第四。東京的街道比從前寬了許多,銀座已滿是兩三層樓的洋式磚瓦房,煤氣燈早已普及,電燈也開始興起,街上穿梭著有軌電車……日本已經是另一個樣子,幾十年前這裡更像是傳統的中國,而如今這裡已經有了歐洲的樣子。

也許有人會認為在這樣一個看起來蒸蒸日上的國度當相是一件輕鬆的事情,但實際上西園寺公望卻一點兒也輕鬆不起來。就在年初,他的好友桂太郎下臺了,留給他的是一個難以收拾的爛攤子:對俄國的戰爭的確是勝利了,但是日本卻付出了更加慘重的代價,日本的軍隊的確龐大的嚇人,可日本的政府窮得就快連內褲都當掉了,十年前的日本政府還像是個了橫財的暴戶,現在卻內債外債欠了一**。事實上西園寺公望自從組閣到現在一直都在忙著處理日益嚴重的財政危機。

清政府已經正式照會列強,希望能出兵干涉中國的革命。法國人正在應付摩洛哥危機,全部力量都調回歐洲尚嫌不足,英國人的情況要好得多了,不過作為法國的盟友很多事情也是不得不有所顧慮的,儘管張文英在上海的時候很不給英國人面子,但他至少還沒有損害英國人在長江流域的利益,美國人對清政府是缺乏好感的,何況他們對於大洋這邊的事情本來就沒什麼興趣,俄國人再重申他們與清政府的所謂友誼,當然,以俄國目前的形式他們也只是說說而已,德國的威廉二世到現在還沒有表態,倒是一向小心謹慎的德國外交部表了一份措辭異常強硬的宣告,似乎是在展示著某種力量。

所有人都看得出,英國人是不會為了遠東的這件事情而去冒與德國開戰的風險,但他們也不會眼睜睜的看著張文英做大,清政府固然令人生厭,可也總比一個親德的勢力要好得多,英國人當然不會直接出兵,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什麼也不做。

天氣一天比一天更加悶熱,御前會議也一天接一天的召開著。就在這個悶熱的夏天,有個好消息傳來,日俄戰爭後變得有些冷淡的日英關係又重新親密起來,英國人已經作出了暗示,如果日本願意出兵干涉中國的革命,英國人對日本進行財政支援。與從前一樣,政府內對於是否出兵的問題分歧嚴重,與從前不同,這一次文官們普遍贊成出兵,軍部反而提出了反對的意見,一向立場強硬的元老山縣友朋這次更是出人意料的第一個站出來反對出兵。

會議已經開了好幾天了,所有的人都注意到了,伊藤博文一直一句話也沒有說,卻又沒人能看出他在想什麼。

“伊藤君,伊藤君!”西園寺公望連續叫了兩聲,伊藤博文才回過神來,“你在想什麼呢?”

近有些年輕的軍官來見過我,他們中甚至還有不少是剛從6士出來的,他們對於政府此時的猶豫不決相當的不滿,我想諸君應該也都遇到了這樣的情況吧。對了,我還拜訪了一些民間團體,他們似乎也普遍認為帝國應趁此機會有所作為……”

“這麼說伊藤君也贊成出兵嘍。”伊藤博文的話還沒說完,就被山縣友朋打斷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我突然想起了明治二十八年的往事,說起來還真是糟糕,要沒有那件事,帝國本來是可以多得到一些賠款的,有時候那些激進的所謂民族主義者還真是誤事呀。”所有人當然知道他所指的那件事是那一年一個日本憤青刺殺李鴻章的事,老實說那件事還真是讓日本很長時間在國際上抬不起頭來,就連《馬關條約》也不得不稍稍做出了些許讓步。

“諸君都是帝國的掌舵者,不知諸君認為出兵能給帝國帶來哪些好處?”伊藤博文的話說得很平靜,顯然他已是成竹在胸。

“政府的財政早已捉襟見肘,這個時候6軍還要求再增加新的師團,海軍也要求增加新的艦隻。出兵便能得到英國的財政支援,還可以趁勢把帝國的勢力伸展到長江流域。”一個文官小心翼翼的說著,其實這種場合本沒有他這個階

說話的分,他說的這些伊藤博文也自然不會不知道,如此這話有他來說才是最合適的。

“有關長江流域的權益英國人連法國人和中國人都不願意分享,何況是我們,指望這些無異於痴人說夢,帝國的權益還是要由帝國自己去爭取,仰賴英國絕不是長久之計。至於說英國人的財政支援嘛,軍隊是最害怕老化的,而軍隊有是最耗錢的,我們現在可以依靠英國人,那麼將來呢,我曾聽英國人說過,沒有永恆的朋友,也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諸君想想,如果有一天帝國與英國開戰,我們又要去依靠什麼人的財政支援。”

“這麼說伊藤君也是不主張出兵的。”西園寺公望松了一口氣,伊藤博文想來一言九鼎,有了他的支援,出兵派的言論就一定站不住腳。

相大人,鄙人的主張是出兵。”伊藤博文話音一落,在場的都吃了一驚,就連明治天皇也不例外,伊藤博文辦事穩健,對外政策也相對溫和,而且相對於北京的滿清政府,他對於中國的革命派向來是讚賞的。

“俄國人一向是帝國的心腹大患,不得不防。正如諸君所知,滿洲物產豐饒,帝國在滿洲取得了不少權益,但其實真正看得見的利益卻微乎其微,這是因為滿洲始終未得到開,空有資源,卻沒有工業,帝國要想振興,就要在滿洲獲得更多的權益,同時加大開力度,還有朝鮮半島,也是時候要合併到帝國的版圖裡了。”伊藤博文的話讓大家多少有些摸不著頭腦,原本正在談出兵的事,他卻扯到開滿洲的問題上去了,至於日韓合併的問題,伊藤博文不是一向都持反對意見嗎?

“出兵是一定要的,但是兵力不能多,多了單憑中國的革命黨就未必能打贏了。”伊藤博文繼續淡淡的說著,可是眾人的疑惑卻更多了,難道照伊藤說的此次出兵不是為了取勝嗎?

“難道你主張出兵是為了讓帝國的軍人去蒙受打敗仗的恥辱嗎?”山縣友朋先忍不住了。

“打贏了又能有什麼好處?我們又不是要賭上國運,即便是打了敗仗也沒什麼不好。”伊藤博文半眯著眼睛,說話的聲音依舊平淡:“德國人也要去應付摩洛哥危機,出兵的可能性不大,但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我們總是要盡量避免的。出兵也總算是給了英國人一個交代,至於能不能勝利就是另一回事了,長江流域的權益本就不抱什麼希望,但是有關日韓合併的問題英國人就不會再有什麼阻撓了。帝國最危險的敵人始終是俄國,滿洲那邊總要早作準備。遠東最繁華富庶之地便是上海,我們出兵便會吸引更多人的目光,這樣帝國在滿洲做了些什麼也就不會有人注意了。”

伊藤博文的話已經說的相當清楚了,日本人的血不能為了英國人的面子而流,英國人的財政支援他是要的,但只準備出工不出力,暗地裡卻在東北打著自己的小算盤。在這個英德矛盾日趨尖銳的時代,讓德國人在遠東安插個盟友絕對是對日本有利的,這樣一來英國必然會加大對日本的扶持。

明治天皇不愧是老成的政治家,種種利害擺在眼前,他很明智的選擇了伊藤博文的建議。

山縣友朋自然知道這是個好主意,不過他還是強調了一點,不能調動6軍參戰,所有人都理解他的意思,畢竟這是註定要失敗的遠征,6軍的面子是不能不照顧的。

“東鄉君,海軍有沒有什麼戰力還不錯的舊軍艦即將淘汰。”御前會議就要結束了,明治天皇突然問了一句。

東鄉平八郎愣了一下,還是很快明白了天皇的意思,讓主力艦去參加這樣的遠征,天皇還是捨不得呀。

“一等海防艦鎮遠的三百零五毫米主炮雖然已經有些落後了,不過威力還是驚人的。”推薦這艘軍艦當然是有原因的,它就要被淘汰了,揮一下餘熱也是好的,更重的是這是聯合艦隊從中國帶回的戰利品,就在十年前,它還是亞洲第一鉅艦,現在已經算不得什麼了。

……

兩天之後,海軍的一千兩百名6戰隊員在以鎮遠為的三艘軍艦護衛下開始了遠征,東京灣的軍港擠滿了送行的人們……日本人已經開始行動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