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誰也說的不是那麼清楚,他們只知道自己像是往常那樣,證券交易所開市的時候,人擠著人就進入。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看了真的是與往常沒有什麼不同,幾乎所有人都帶著對財的憧憬湧進了證券交易所,等待著股票的開市。

巴赫.亞當斯一如往常也是選了一家證券交易所,他每天都會不固定的選擇一家證券交易所,今天的到來卻是要將手裡的股票有限度的賣出一些,然後收購一些組織上讓買的股票。

證券交易所裡面幾乎是什麼人都有,太多的人在講話或是囔囔,結果是環境異常的吵雜。

巴赫.亞當斯不是那麼明白組織上為什麼會選擇今天大肆丟擲股票,不止是他,他只是一種底層面的代表,會有更高效和專業的公司進行操作,他們的操作還是屬於合法化。

事實上,德意志在美國的組織並不全是德國人,聘請的員工和專家大部門都是美國人。那些公司也絕對是透過正規的手續創立,除了極為少數的一些空殼公司,大部分公司的存在基本是過五年以上。

“開始了!”

是的,開市了,很多人其實壓根就沒有看股票的走勢,排著隊湧向了交易視窗,像是平常那樣揮舞著現金或是支票,口中喊著“買買買”。看那表情,任何人都是一臉的興奮,好像能夠更早地排上隊就能提前大財那樣。

“這些股票出售。”巴赫.亞當斯能夠很明顯地看到那個女職員臉上的詫異,他念了幾個名字:“這些是購入。”

證券交易所的女職員有詫異的理由,一百個進入證券交易所的人,一百個都是選擇購入股票,就沒有一個是選擇出售。她聽到巴赫.亞當斯後面還有股票購入總算是反應過來,心想:“應該是這位先生覺得另外那些股票更能賺錢?”

類似於巴赫.亞當斯這樣的人並不多,整個華爾街依然出陷入某種莫名的狂熱,沒有人會知道災難明天就會降臨。更加不會有人知道一點,眾多的資本大財閥醞釀了一段時間的“剪羊毛”馬上就會在明天上演。

“是的,我們購入那些名單上的股票,然後將剩下的那些全部拋售!”康斯坦斯.加西亞毫無疑問又是一個化名,他看著自己的員工們:“今天股市交易關閉之前,用那些渠道,全部拋售。”

叫什麼名字的公司無所謂,類似的公司在美國非常多,不全然是德意志搞出來,美國本土的資本集團弄出來的公司更多,基本上就是一些借牌的空殼公司,法人代表絕對是一些莫名其妙的人,甚至那些人都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開了這麼一家公司。

康斯坦斯.加西亞看著年齡不是太大,他在四年前也絕對想不到自己會化名前來美國,畢竟就是一個曾經從事經濟犯罪的人。

類似於康斯坦斯.加西亞這樣的人不少,他們都是在經濟領域上有所建樹,但卻因為這種那種原因被捕。他們被從監獄裡提出來,有人與他們進行接洽,是賞賜一顆子彈成為屍體,還是家人受到控制,人身自由也受到控制,隱姓埋名甚至整容到美國去進行一項偉大的事業。

沒人想死,他們都選擇了受到控制,然後到美國為不知道的人效力。有些人已經到了美國五六年,不管他們曾經是什麼身份,大多數到了美國依然是名不經傳的人,可他們扶持起了一個又一個原本為流浪漢、街頭混混,成為一家又一家公司的法權代表。

“要收網了。”斯特雷奇.柯克抽著捲菸,味道其實不錯,他吐了一口菸圈:“下午是第一批,然後是明天。”

康斯坦斯.加西亞拿出一根捲菸點燃,頗為感慨地說:“是啊,辛苦了四五年,總算是要結束了。”

有太多跟他們相同目的的人在美國,有一批會在事情結束後被處決掉,少數的一些人會去南美洲經營。

去南美洲經營什麼?那就關乎到南極洲計劃的一部分了,所以包括紐西蘭和澳大利亞會在未來迎接一些新移民。這些人短時間內不會再與德意志有什麼關係,他們會有不同的分工。例如,那些去到智利或是阿根廷的人,他們普遍是會經營自己的公司,在兩國開始累積影響力,只有在被“啟動”的時候才會接到指令,開始為某個人服務。

康斯坦斯.加西亞幸運就在於他不在應該被處決的那批人的名單中,他會去阿根廷開一家公司,是關於鋼鐵產業。

不少特工是會繼續留在美國,畢竟這一次股票操作方案中,組織會完成對一些公司的收購,他們會像是本分的商業人士那樣,兢兢業業地渡過經濟危機,等待“輪椅先生”取代“小轎車先生”之後,作為一名優秀且對社會有貢獻的人,進行自己正常的貿易。

也許再過上十數年,一些人會開始活躍在政治場合,也許是掮客,也許是某個黨派的金主,甚至有可能是直接參與到政治的選秀之中。他們將會小心地壯大著,可能一輩子都不會被“啟動”,也許是在某個時刻被“啟動”了從各種身份轉變成為暴力分子,是那種穿上炸彈背心“轟隆”聲轟轟烈烈拉著不知道多少人一塊死的暴力分子。

滲透嘛,至少還有十來年的時間,玩滲透肯定玩不了太高階的層面去,因此滲透只能是慢慢來,最為主要的還是威逼利誘為主,但又需要小心翼翼,畢竟美國是一個大國,有著很良好的情報防衛機制。

會有結果的,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經過偽裝之後,像是在這一次經濟危機中,哪怕是有什麼人被抓,美國當局查到的也會是英國人或是法國人。

1929年1o月24日紐約股票市場價格在一天之內下跌12.8%,地獄的大門對著美國人開啟了。

一些像以往一樣守在證券交易所的人,他們對於股市突然出現的變動是一種茫然的心態,似乎不敢相信竟然會生這樣的事情。

一陣茫然之後,他們瘋狂地打探,問了幾乎所有人,各種各樣的訊息滿天飄。

“小轎車先生”所領導的政府當局反應很慢,甚至是做出了錯誤的誤導,因為“小轎車先生”在危機出現的時候,向民眾的喊話是,當局可以控制,請民眾勿要驚慌。

無獨有偶的是,就在“小轎車先生”表講話後的不到一個小時,有小報報道各大資本集團已經開始從股票市場“離手”,拿出了事實而非的“證據”,很快就會有警察撲向那些小報的辦公室,以莫名其妙的理由將小報的負責人逮捕。

警察對小報負責人的逮捕會有人全程目睹,再一傳十、十傳百,鬧得沸沸揚揚,原本不相信的民眾變得疑神疑鬼,再有股市卻是是控制不住地往下暴跌,然後金融和社會的雙重動盪開始了。

遠在歐洲柏林,守在了電報旁的海德裡希拿到了遠洋電報,稍微看了幾眼立刻急匆匆地走出電報室。

“領袖閣下,電報。”海德裡希是暢行無阻地進入總理辦公室,他無視了除了李奇的其餘人,遞上了‘和平鴿’來的越洋電報:“行動已經正式開始。”

“和平鴿”是一個代號,是行動代號,也是一個人的代號,那純粹就是為了雙重保險搞出來的掩護。

除了幾位少數的人,絕對不會過五個人才知道“和平鴿”代表著什麼,上面更為高階的“禿鷲”則就只有李奇知道。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禿鷲”將會改變世界?

“領袖,開始了!”阿道夫.希特勒看去無比的興奮,他早就在等待這一天了:“美國的國體,果然會成為國家的災難源泉。”

要是這麼說的話倒也沒有錯,但那要看是美國的什麼人。這一個國家連貨幣行權都不在政府手中,誰想要收回貨幣行權基本是被警告或者刺殺,連總統都是。他們有別於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在災難生的時候,基本就是本國的資本力量在進行主導,政府什麼的壓根就難以進行遏制。

對的,資本集團對政府的滲透到了層層面面,所導致的是需要等資本力量“剪羊毛”到了認可的程度,政府才有機會對崩潰的局面進行收拾。

“大量的失業潮,大量的破產潮,沒有十年絕對回不過勁。”赫爾曼.戈林是對經濟有一些研究,但他可不是什麼專家,說的也是在正常的情況下會生的事情:“從美國開始,蔓延到世界各地,我們的機會卻要來臨了。”

李奇是想要在這一次的資本盛宴中分一杯羹,可不是什麼主導力量,所以在股票市場的獲利並不會高到嚇人,該是在後續的實業瓜分中再分一杯羹,只是想要與那些資本力量競爭主要產業會存在巨大難度。

是的,李奇這一次頂多是在資金上面賺個二三百億的美元,他最看重的還是那些實業,但不會只是他看重而已,等待破產潮開始,對於那些早就在經濟危機的瓜分中吃得滿嘴流油的資本集團來講,前面的股票危機只是一個開始,對一些產業的瓜分才是大頭。

像是在石油、鋼鐵、煤礦、木材等等產業上,美國本土的資本集團早就有了分配,李奇派去的那些人不可能獲得多麼大的好處,只不過是會獲得“門票”,參與到規模比較小的營業中去。

“規模小,然而公司多,再利用隱秘渠道出口到各個國家,重新整合起來……”沃瑟.豐克看去比較冷靜:“集中起來還是能夠達到我們需要的12%左右。”

12%不算少了,那只是美國那邊的隱秘渠道而已,要是再加上英國、法國、義大利等等一些國家,能夠佔到29%左右,還是在列強難以覺的前提下。

李奇已經給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內部的高層一份計劃表,什麼時間點應該達到什麼樣的執政效果,國內的和國外的,對於復興和軍事上面……,有著太多的計劃表了。

世界經濟危機已經成為現實的定局,等於李奇的又一個預言實現了,李奇本人比較淡定,可是那一幫早在192o年左右就從李奇這裡知道的那批人來說,要不是宗~教對他們沒有多少影響力,看李奇的目光簡直就該和看上帝差不多。

從某些層面來講,李奇也的確是在扮演著“上帝”的角色,似乎還扮演得挺成功?對於黨內來講,李奇就是一個永遠不會犯錯的領袖,言之有物,對於展的步驟也是控制得幾乎完全無缺。對於國家層面來講,李奇正在帶著這個衰敗的國家慢慢走出泥濘,雖說不是各方各面的人絕對滿意,但是對於渴望有麵包的普通民眾絕對是達到了預期目標。

“軍隊……”阿道夫.希特勒皺眉說道:“他們來了請求。”

注意是請求,國防軍被李奇清除掉了一批人,先不談到底是不是存在冤枉還是什麼,但被處理掉的那批人絕對是能夠做到有充分證據,結果是國防軍對李奇越來越忌憚,但又在很多方面離不開李奇的支援。

“他們懇請在193o年年初的時候可以有至少一個營的二號坦克。”阿道夫.希特勒全程參與了裝甲部隊的武器裝備定製,因此才會皺眉:“我們需要對二號坦克進行一定程度的改進,他們不瞭解這一點嗎?”

不是有一部分的一號坦克和二號坦克被送去蘇俄戰場進行實戰檢驗嗎?實戰已經有了資料,證明了高坦克在戰場上的突防能力,也讓得知實戰結果的國防軍顯得更加迫不及待。

國防軍不止是需要坦克,他們還需要裝甲車,可不是那種半履帶半輪子的“怪物”了,是很像現代裝甲運兵車的那種八輪款式。

毫無疑問,李奇是會不斷“帶入”一些理念,但是將理念變成實物,只要不是跨越度太高,真的不存在問題!(未完待續。)8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