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英國對李奇領導的德意志分離復甦是一種放縱的態度,那麼美國對德意志的態度就是扶持。

是的,美國在扶持渴望復仇的德意志,雖說是為了達到控制經濟的原因給予注資,可是後面很輕易就收了手,不少注資好像也沒有想過要拿回,閉口不談之餘又進行了某些投資,然後在德意志的進口上面大開方便之門。

1921年到1928年,德意志從美國那邊獲取的石油總量過六百八十萬噸,鋼材與生鐵過三百萬噸,糧食上面獲取的更多,然後是其它零零碎碎的東西,貿易總額達到了誇張的地步。

到了1929年的年初,美國那邊明確釋放訊號,不會再任由德意志從美國獲取原材料,等於是兩國的關係需要“降溫”一下,至少是美國認為必要的扶持已經足夠,不能讓德意志顯得過於強壯了。

“他們會做無用功的。”李奇無比篤定:“經濟危機到來,他們想控制也要資本集團樂意。”

美國是一個資本決定國策的國家,不是政治決定國策。當然,那只是非戰時的情況,到了戰時美國總統還是會有比較大的權力。

“不管他們怎麼限制,我們總是有辦法從美國獲取資源。”阿道夫.希特勒知道的事情已經越來越多,包括李奇在美國那邊操作下出現的秘密公司。他帶著十足的信心:“因為領袖的事先佈局,沒人可以在備戰上面干擾到我們。”

說得好像很容易似得,可那需要錢啊,什麼都是依靠真金白銀去買,那還是李奇有前瞻性,知道什麼玩意會賺錢,然後暗中操控的公司有盈利,要不早就入不敷出了!

李奇也不是聖人,他一直拿私人的資金展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甚至樂意拿出來建立慈善資金幫助需要的人,更大程度上保證了士兵的軍屬福利,那都是因為出自需要,受惠的群體到時候可是要拿命來償還的。

當然,李奇從沒有想過拿自己的私人資金去無償奉獻給國家,不是他做不到,是那麼做了等於是在打德意志全體政客的臉,會成為全政客的公敵。

總是不能將所有的路都走了,讓旁人真的無路可走,那樣會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無形中為自己創造出無數個不必要的敵人。

黨衛軍的存在就是那麼出現的,李奇用自己私人的資金打造出一支強勁的軍團,雖然說還是會讓國防軍產生忌憚,但那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從任何渠道加強戰備,這個是不會改變的方向。”李奇看向了古斯塔夫.施特雷澤曼,說道:“與南美洲各國的外交,需要你多費點心思。”

古斯塔夫.施特雷澤曼點頭:“會的,總理閣下。”

美國當然不會樂意德意志再一次將手伸進南美洲,按照美國的既定國策,南美洲就是美國的後花園。所以咯,德意志可以搞事,但不能對墨西哥、哥倫比亞那些國家搞事,只能是從南美洲離北美洲遠端的智利、阿根廷等國家入手。

其實智利和阿根廷也一直是德意志的傳統友好國家,其中智利對德意志的好感最為強烈,阿根廷只是希望可以借德意志的幫助完成基礎工業建設,智利卻希望在經濟和軍事上從德意志這裡獲取領先的經驗。

李奇好像記得有那麼一回事,一直是到二十一世紀,智利的軍隊依然是另類版的“德軍”,軍裝是二戰時期德三的款式,軍歌則是壓根直接照抄德三。因此,在觀看智利閱兵的時候,除了那些排排站槍斃時代的款式,頗有種看德三閱兵的既視感。

當然了,那是在德三戰敗後,大量軍官逃亡智利,甚至也有各種專家逃亡到智利,對智利產生的改造和影響。目前的智利也只是與德意志友好,可還沒有被改造。

“我們有做過評估,只要不在政治上進行滲透,美國不會抗拒我們與阿根廷或智利保持友好關係。”古斯塔夫.施特雷澤曼看得比較明白:“所以與兩國的貿易不會受到干涉。對於巴西……我們那個亞洲的合作物件,動作比我們快。”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日本一直在向外進行移民,移民到太平洋眾多島嶼的日本人比比皆是,甚至美國佬的夏威夷都有非常多的日本移民。日本對南美洲的移民也在加強,大部分是選擇了地廣人稀的巴西,德意志手中有相關的資料,巴西那邊的日本移民已經過三百萬,每年還在以二十萬以上的數量增加。

巴西對於外部移民是持歡迎態度,因為巴西本來就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然後國內極度的缺乏勞力,對外部移民哪能是不歡迎?最重要的是,外部移民無法參與巴西的本國政治……

“巴西是一個橡膠大出產國。”古斯塔夫.施特雷澤曼說道:“我們會儘快敲定新的協議,從巴西獲得穩定的橡膠進口。”

德意志需要儲備多少橡膠?李奇對這個其實是一種沒有譜的茫然感,但是他很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德三因為缺乏橡膠才會什麼都搞半履帶,那就是因為鐵礦與橡膠的一種不平衡下的產物。

還有更奇怪的就是了,民間完全沒有橡膠,結果汽車的軲轆用的是全鐵,為了增加摩擦力搞上了鐵鏈,想想都覺得挺悽慘。

有點財政上的餘力,李奇堅持認為就是應該在戰爭爆之後難以獲得的資源上多做儲備,那麼石油、橡膠、有色金屬、稀土,基本上就是屬於能買多少都是要買買買的節奏。

其實稀土才是最大的問題,目前全世界也就只有遠東那個國家有巨量的稀土。當然了,除了德意志現稀土的珍貴之外,其餘國家大多是處於空白。

“是嗎?這樣一來,只能是與日本進行必要的溝通。”古斯塔夫.施特雷澤曼蹙眉:“如果他們問起了稀土的作用?”

“不告訴他們。”李奇是希望日本以後能夠與美國死磕,也僅僅是一個利用價值,並未真的當成什麼親密夥伴:“在其它區域的貿易額度上,日本必須給予必要的讓步。”

“總理閣下,目前的話很難。”古斯塔夫.施特雷澤曼直言不諱地說:“目前的國際地位上,日本要高於德意志。”

這就是可笑的地方了,德意志曾經是世界主要列強之一,現在成了可以被無視的存在。然後,曾經誰都不愛搭理的日本卻成了國際舞臺上相對活躍的列強,開始了自己影響世界的旅程。

“日本會讓步的。”阿道夫.希特勒滿臉的陰沉:“只要他們還希望從我們這裡獲得技術。”

李奇反倒是擔心一點,德意志收購資源的力度雖然大,可是明面上的收集從來都是控制在一個合適的程度。一旦與日本在貿易資源上出現摩擦,想必是會進入其它列強的視野,那麼會不會引起列強的警覺?

“必然會的。”庫爾特.蔡茨勒臉上帶著微笑:“但是等他們警覺,已經來不及了,不是嗎?”

李奇皺眉沒有說話,很多時候得不償失的事情就是生在偶然之間。德意志還有很多事情沒幹啊,比如真正地收回對魯爾的控制,然後萊茵區也需要奪回來,更有與奧地利的合併,蘇臺德地區的奪取,肢解掉捷克斯洛伐克等等。

過早讓列強警覺對德意志一點好處都沒有,那麼與日本的交涉就應該更穩妥一些,不能是疏漏出現在不應該出現的地方。

到了1929年的5月份,各大列強的經濟出現了詭異的一幕,好像什麼危機根本就不存在,市場出現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驅使著更多普通人拿出積蓄投入到股票市場。

在美國,特別是在紐約,不買股票好像是成了某種犯傻的事情,誰都巴望著將錢投入股市,然後等著那些證券交易所的職員所說的那樣,等待錢生錢。

真的,因為金融市場的一片繁榮,身在美國不買股票成了少數人的行為,不買股票成了不正常,反而是拿出所有積蓄投入到股票市場成了比較普遍的現象。

“正是……變態的繁榮啊!”斯特雷奇.柯克當然是化名,他就是身在證券交易所,不能是說哪個,因為在華爾街證券交易所太多太多了。他對自己的同伴說:“看到那個老頭沒有?”

還真的就是老頭,年紀看著絕對過七十,但他就是生龍活虎地人擠著人,為的是能夠排隊買到心儀的股票。

其實也不用太挑,股票版面上就沒有一家是在貶,基本都是屬於漲的趨勢,就好像隨隨便便買到哪一支股票都能大財一樣。

買到股票的人,誰都是在笑語歡歌,彷彿手握那張代表某支股票的紙就是未來的財富。他們對在股票會賺大錢感到深信不疑,並且打算投入更多。

“銀行已經開始拒絕大額貸款。”斯特雷奇.柯克臉上的表情很詭異:“特別是不貸款給會投入股票交易的人。”

那是一個訊號,但是幾乎沒有人在意銀行釋放出來的訊號,只以為銀行是將自己的資金也投入到股票市場,為的就是在難得的機會裡大賺一筆。

對的,銀行資本也是投入到了股票市場,但他們可不是像普通人那麼玩。

“聯邦的調查局,已經介入了。”巴赫.亞當斯當然也是一個化名,他滿臉的詭異:“但是……他們顯然遭遇到了大難題,想要調查什麼,遭受到了層層的堵截。”

美國政府不是沒有能人,但他們想做什麼事情需要得到資本集團的允許。很顯然的事情,在即將開始的瓜分盛宴中,資本集團根本不想聯邦政府跳出來幹什麼,新任的“小轎車先生”似乎也被矇蔽了,依然在大肆為繁榮的金融市場而叫好。

“很快就會改變了。”斯特雷奇.柯克說道:“我們有渠道已經獲知,有經濟幕僚向‘小轎車先生’出了警告,似乎是被聽進去了一些?”

“輪到我們了。”巴赫.亞當斯收斂了臉上嘲諷的表情,換上了一臉的狂熱,擠著進入了交易通道,揮舞著支票:“買,還有什麼股票可以買?”

帶著職業笑容的交易員,立刻就是幾支股票的推薦,這些股票還都是一些根本不出名的,聽到某些股票所在公司的名字,巴赫.亞當斯眼眸裡有種哭笑不得,那些股票有一些還是他們行動組搞出來的空殼公司,為的就是在這一場盛宴中獲利。

對,因為股票市場的繁榮,有實業或是沒實業,反正只要能夠躋身進去,誰都開始搞上市,名不經傳不是什麼大問題,只要能夠交得起稅務,然後進行掛牌,美刀就會滾滾而來。

本來事情不會是那麼簡單,但是美國本土的資本集團都在那麼搞,難道就還能不允許別人也這麼幹?結果是在某個時間段掛牌上市成了非常時髦的事情。要是沒有股市的狂熱出現,正常的金融市場根本就不會有人去購買沒有聽過那些公司的股票,但現在不是局勢特殊嗎?

事實的情況是,進入股票市場的大多是外行,他們搞不清楚哪家公司的實力怎麼樣,只知道金融市場繁榮,好像隨便買什麼股票都能掙錢,壓根就不挑食。

巴赫.亞當斯表現出來的沒有那麼無知,他有選擇性地購買了一些,然後帶著滿臉的笑容退出購買通道,耳邊是聽著交易員在向下一個介紹股票的名字,那人根本就沒有什麼遲疑就是買買買。

斯特雷奇.柯克和巴赫.亞當斯很快就退出證券交易所,看到的是街道外排著長隊等待購買股票的美國人民。這些人在熱烈地討論著,可是一聽就知道全是外行,聊天的內容裡到處充滿了對財的憧憬,但是誰都說不到什麼“點子”上面。

上了汽車,再注視著街道上顯得狂熱的美國人民,斯特雷奇.柯克撇了撇嘴,略略幸災樂禍地說:“不知道有多少人會成為這一場災難的犧牲品。”(未完待續。)8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