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政府現在的理念還是比較簡單,沒有蘇維埃解放全人類的高尚理想,亦是沒有英、法、美等國家捍衛自由世界的高尚情操,北洋政府所想要的就是將國內亂七八糟的情勢穩定下來。

自袁大頭稱帝又退位到歸西,華夏地區實際上是處於一種極度的動盪不安當中,其中以南方的情勢最為不穩。北洋政府真正能夠了算的地區並不是太多,只有華北和華中,另外的地方除了有“炮黨”之外,原本屬於滿清政府任命的官員大多是不買北洋政府的賬。

不但是外部,北洋政府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分了各種各樣的派系,像是皖系、直系、奉系、晉系,更有一些上不得檯面的派系簡直就是多如牛毛。

有了這麼多的派系,那些派系都還有自己的實際控制區,段祺瑞想要治理國家,每個政策都是充滿了扯皮和妥協才能釋出,釋出出去之後還不一定會被接受和執行,令他屢次直呼:“誰愛當這個破總統誰來,格老子不幹了!”

事情是到了北洋政府參與世界大戰才有改觀,總算是證實了華夏民族在面對外部的時候,雖然依然有一撮的人會搗亂,可是能夠爭取到最大程度的內部團結。

要在面對民族大義身上,甭看北洋有那麼多的派系,可是遭遇關乎民族大義的時候真的是能夠互相妥協。感謝英法等被德軍揍得找不著北的國家,他們支撐不住的情況下對北洋政府開出了歸還主權的價碼,讓北洋的一幫老頭子總算是不得不坐下來商談,然後這個派系湊個一兩萬,那個派系湊個三五萬,湊出了數十萬的軍隊前往歐洲大陸參戰。

北洋軍的各個派系派軍前往歐洲當然不是整裝齊備,是只穿一身的軍裝,到了地頭讓協約國分發武器,甚至是軍裝和其它傢伙私也是配上,要不以北洋的財力還真玩不起數十萬軍隊的火拼,特別是從本土維持在歐洲大陸的軍隊後勤補給。

打贏了一次世界大戰,收回了一些主權,另外在參戰部隊迴歸的時候,那些部隊可是帶著在歐洲參戰的武器回來。武器是從步槍到大炮全有,連帶子彈、炮彈啥的也沒少,甚至遠比想象中多得多,多到北洋各個派系可以各自武裝個十幾數十萬,在中華大地上演高烈度的火拼。

估計那些協約國也是抱著讓北洋個派系火拼的想法,才耗費巨資運了那麼多的軍火,所以是“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幸虧是到了歐洲見過市面的軍官和士兵真心是不想窩裡鬥,下層的厭惡內戰讓想打的高層無計可施,要不還真不好會不會打。

軍隊不想打,已經瞭解到什麼是國戰的派系頭頭們,除了極為少數的一些人,要不也都沒有想要開戰的意思,幾乎是要操碎了心的段祺瑞總算是松了口氣。

有了稍微平穩的局勢,北洋政府又屢次瞭解到日本對華的野心,他們是真的想要幹一些實事,可是……哪怕是對華表現得最友善的法國都沒有想要幫助發展工業的心思,美國佬的要價則是太過誇張,不想搭理的日本怪異地一直湊,著實是令一些將心思轉向實業興邦的北洋老頭子們尷尬的同時又覺得頹廢。

“德國自己內部在混亂,只有那個叫巴伐利亞的州還算穩定。”孫傳芳是幾個前往歐洲參戰的北洋將校之一,他對德意志似乎有做過一些瞭解,道:“正是因為德國內部混亂,幾個協約國大肆在德國拆走生產機械,他們才會尋求在國外發展吧?”

吳光新亦是有到歐洲參戰的將校之一,他還是段祺瑞的妻弟,贊同完孫傳芳的話,接過話題:“德國不止是來咱們這邊,他們在南美洲也在做相同的事情。我這幾天打聽了一下,是阿根廷和智利都接受了德國的提議?”

早在第二帝國時期,德意志與南美洲的幾個國家交情就顯得不錯,那也是美國警惕德國的主要原因之一。畢竟美國可是一再警告,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南北皆是),然而……他們自己卻是移民來的(噗),連世界霸主英國都沒有將手伸到美洲,偏偏德國佬屢勸不止,那可真的就別怪美國了。

魏瑪政府是在尋找出路,國內發展已經收到諸多的限制,他們想了一個新的辦法,那就是向外輸出工業,幫助一些國家建設基礎工業,換取金錢或是資源。

這一次美國佬對魏瑪政府再一次將手伸到南美洲表現的反應很平淡,那是因為美國佬現在需要獲得魏瑪政府的友誼,比起掌握德國的貨幣發行權,魏瑪政府現在幹什麼事情在美國看來都是屬於事。

魏瑪政府在阿根廷和智利那邊也是一種技術輸出的做法,事實上他們做這件事情的時候沒有想太多,只是想要賺錢,然而……(德三戰敗,想想那些逃亡者選擇哪)

“產業不一樣,魏瑪想要獲得的股份也不一樣。”曹錕現在管的就是工業這一塊,他:“根據他們專家的法,一切的工業基礎都是在電力上面。我們想要發展工業首先就是要解決電力的問題。”

段祺瑞在頭,他問出了關鍵:“那麼他們有什麼章程?”

“電力建設上面,他們提供專家,由我們向美國那邊購買機器。他們想在各種電力公司裡面至少佔四成的股份。”曹錕搖了搖頭,:“我已經拒絕他們。電力配套和建設在歐美國家並不稀奇,他們太獅子大開口了。”

電力是一切工業基礎當然是沒有錯誤,現代化生產離不開電力,要是沒有足夠的發電量,發展工業其實就是一個玩笑話。歐美國家電力建設已經發展了很久,從煤發電到水力發電,甚至是石油發電都有發展,恰恰是有足夠的電力,那些國家才能保證工業發展。

“一成,最多一成。”段祺瑞蹙眉道:“裝置要我們從美國買,他們打的算盤是增進與美國的友誼,拿我們的錢討好美國人。”

這一不止段祺瑞看出來,稍微瞭解國際情勢的人都能看得出來。現在魏瑪政府與美國走得很近,魏瑪政府已經不止一次向美國貸款,美國與英國正在爭奪德國的貨幣掌控權,因為魏瑪政府倒向了美國,英國人顯得極為惱火。

北洋政府對英國現在正處於厭惡時期,主要是英國人出爾反爾,顯得極為不當人子。目前北洋政府與魏瑪政府都是選擇交好美國,不過相比起魏瑪政府的別無選擇,北洋政府至少還有一個法國能夠選擇一下。

“那就讓德國的那些專家列出個清單,看看美國和法國誰的報價低。”段祺瑞已經聽到在山西建設大規模電力設施合適的答案,他沒見有多開心,反而是頗為惱怒地:“瞧瞧,德國人竟然知道山西是一個產煤的大地區,咱們還有什麼是那些歐美國家不知道的?”

其實那可是有冤枉魏瑪政府了,魏瑪政府派過來的專家那麼,是因為巴伐利亞的那個州長,然後他們又有實地地考察了一下。

不過話又回來,因為滿清對洋大人卑躬屈膝,中華大地還真是大部分地區都被歐美國家探查了一個遍,甚至是日本早從甲午戰爭結束後亦是無時無刻不在勘探中華大地的地形,日本瞭解中華大地到了什麼程度呢?估計是哪些地方有什麼資源,比中華大地的政府都要瞭解。

段祺瑞問曹錕:“電力配套需要幾年?”

“建設發電設施,然後是拉線網,德國專家需要取決我們想要將工業設施安排在哪個地方,才能給出確切的時間。”曹錕著頭:“很明顯,德國人沒有敷衍咱們的意思。”

段祺瑞和其他人也是在頭,德國佬那樣是在表現誠意,事實上有了發電設施,還真的是要妥善選擇工業發展地,不止是電力拉網,還需要考慮到交通的因素,甚至是要考慮到國防因素。

魏瑪政府給北洋政府羅列的發展名單不少,電力不過是一個基礎,一連串的清單下來,不是讓北洋政府發展成為工業強國,但是基礎工業肯定是能建設起來。

“他們在某些方面其實還挺實在,講什麼逐年發展計劃,從易到難,根據實際財政每年做到什麼指標。”曹錕滿意的就是這,他略略有些嫌棄地講:“不像是法國人和美國人,他們給我們花了一個大大的餅子,告訴我們那張餅子有多好吃,可是我們根本就無法一次性付出買下整張餅的錢。”

關稅已經被收回,滿清支付的賠款也在逐年地返還,北洋政府的財政是近些年最好的一次。協約各國無償贈送了北洋各個派系巨量的軍火,他們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沒有火拼,短時間內根本就沒有軍火的需要。

事實上北洋的各個老頭子已經取得共識,那些錢都會被用在國家建設上面,之前沒有一個建設的頭緒,魏瑪政府的出現還真的是有解燃眉之急的意思。

“對了,有一件事情需要一下。”段祺瑞看了看在場的人,又命令衛士將門關上,並嚴令不準任何人靠近十米之內。他靜靜看了在場的人足足有五分鐘,然後才:“是關於黃金,大批大批的黃金!”

要是在以前,其他在場的大多數人會害怕來個摔杯為號什麼,現在大家都淡了內鬥的心思,雖是有些緊張,但並沒有什麼危機感。一聽是黃金,還是大批大批的黃金,大家夥都是愣神。

“還是德國那邊的關係。”段祺瑞給自己了一根煙,語氣有些詭異:“巴伐利亞,大家都是知道的。那個州長派了一個人過來,是要和我們合作,一同將沙俄皇帝運到東邊的黃金搞到手。”

對於巴伐利亞的州長,北洋的老頭子們是知道,但要有多瞭解絕對是假的。

“什麼意思?”一直沒有吭聲的徐世昌眼睛有些發直:“那個什麼州長,什麼黃金?”

“人家沒有完全透露,但是得比較明白。他們無法悄聲無息地將黃金運走,想要與我們合作。”段祺瑞猛地吸了一口煙,吐出煙霧之後,道:“六百噸原來屬於沙俄皇帝的黃金,現在是無主之物。他們已經查到了一些線索,認為和咱們合作是一個理想選擇。”

一大幫老頭子立刻不淡定了,齊聲怪叫:“六百噸!?”

“等等!”吳佩孚瞪大了眼睛:“他們既然發現了黃金……”

“是發現了線索!”段祺瑞重申:“是他們無法悄聲無息地運走,才打算和咱們合作!”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不怪這一幫老頭子不淡定,滿清有多少黃金,在滿清皇帝退位之後,大多數國家財產基本是成了王公貴族的私人財產,不管是袁世凱還是誰,反正接的就是一個爛的不能再爛的攤子。

北洋政府有黃金儲備嗎?沒有!再則,從大明王朝開始,中華走的就是白銀體系,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跟上時代步伐,或者……沒跟上即將被淘汰的金本位步伐,依然是走白銀體系。

“那個叫恩斯特.羅姆的自由軍團高官,他轉述了那個州長的原話,不採取五五分賬,是他們七我們三。”段祺瑞見有人又要打斷,擺手阻止,繼續:“那還是看在咱們有地理優勢的份上,要是咱們拒絕,他將話講在明處,透露出去只有英、法、美,甚至是日本的份,別幹那種損人不利己的事情。”

“****,他們六,我們四。”吳佩孚幾乎是紅著雙眼:“要是有00噸黃金,咱們什麼事情幹不成?就****,要不就徹底一拍兩散!”

關於沙皇黃金消失在遠東的故事在現代可是有著相當多的版本,可是現在的經手人亞歷山大.瓦西里耶維奇.高爾察克還沒死呢,一些押運黃金的人也在健在,對於現代是難解之謎的難題,對於某個人來可不是。

…………………………

總算是將主題給帶出來了。關於黃金的事情,一切以作者寫的為基準,請勿牽扯歷史,因為極為可能存在瞎編。(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