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俄真的可能分裂,那是因為以偉大導師為首的蘇維埃目前只統治東歐全部、亞洲的部分地盤,絕大多數原本屬於沙俄的領土卻是掌握在亞歷山大.瓦西里耶維奇.高爾察克領導的白衛軍手中。

亞歷山大.瓦西里耶維奇.高爾察克受到了世界上幾乎80%以上國家的支援,一切只因為偉大導師領導的蘇維埃幹的事情著實太誇張了。

偉大導師都幹了啥?要是喊著口號進行各種各樣的屠殺,國際社會也就只是會譴責一下,被殺是俄國人,死多少又幹各個國家屁事啊!偉大導師領導的蘇維埃可是非常殘忍地殺掉了尼古拉二世全家,既然連皇帝都能非常殘酷地殺掉,還有誰是蘇維埃不能殺的?

發生在蘇俄的屠殺非常嚴重,根本就不是區分罪犯與非罪犯,也不分好人或是壞人,只是區分富人和窮人兩種。

窮人可以自行結社,然後不需要理由將富人從家裡拉出來,不管這個富人是好人或是壞人,本身是個富人就帶有“原罪”。富人的財產會被瓜分,是一種堂而皇之的搶劫行為,過程中不會有審判,只是看窮人的心情,心情好一些就直接弄死,心情不好可以虐待一頓之後再弄死。弄死的手法包括槍斃、刀捅或砍、沉河、沉塘。或許在弄死富人之後,他們的女性家屬,比如媳婦、女兒還會被好好玩弄一番,好命的被強制納為無產階級的妻子,運氣不好的當然是接著繼續被弄死。(史實!)

然後,窮人也不管是怎麼才成了窮人,或是找不到工作,或是不想工作,或是偷、罪犯、混混、痞子,反正窮人在“政治正確”的前提下,可以對富人階層為所欲為,根本不不管是懶惰還是什麼。那麼就出現比較有趣的一幕,之前的無業遊民,特別是一些混混和痞子,他們從社會底層的渣渣搖身一變,成了革命的無產階級鬥士,這一部分階級鬥士幹起革命來真的非常拿手,畢竟他們之前就是做欺負人的角色,怎麼折騰人還不拿手?

什麼是政治正確?按照偉大導師的意思,蘇維埃想要存在千年,那麼就需要選擇多數的那一方,只有獲得多數人的支援,蘇維埃才能夠有生存的土壤。毫無疑問,世界上什麼樣的人最多?不管時代是怎麼變遷,窮人永遠比富人多,並且窮人是會比富人多得多!

蘇俄目前的環境空前惡劣,他們是處在一個無比艱難的環境之中。偉大導師為了改變惡劣的環境,他重申了一,會解除沙皇俄國與各國簽訂的條約,然後有條件承認一些沙皇俄國時期的條約。

解除沙皇俄國簽訂的一些條約?偉大導師是給北洋政府聽來著!比如:《清俄瑗琿條約》、《清俄北京條約》、《清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尼布楚條約》,還包括了北洋政府自己簽訂的《中俄蒙協約》等等不平等的條約。

如果偉大導師真的願意放棄從滿清和北洋政府攫取的土地和利益,北洋政府可以不費一槍一單就收回至少150萬平方公裡的領土,等於是在原有的118萬平方公裡(法定領土)增加到188萬平方公裡。

118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可不是北洋政府自己在地圖上“開疆”,是被國際聯盟認可的實際領土。不過得一句天大的實話,那就是領土那麼大,真正接受北洋政府領導的區域卻是存在水份。

北洋政府參加了歐戰,成為戰勝國之一。這一次他們在巴黎和會拿到的可就不是一個古老的鍾,是像真正的戰勝國那樣,取得了國際地位。

英國和法國等國家,他們為了讓北洋政府派兵參戰可是做出了許多的承諾。

戰爭結束之後,法國履行了之前的承諾,放棄了在華的租界,並逐年將從華獲得的賠款給予歸還,讓北洋政府很是在民間刷了一番聲望。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法國履行承諾,一些國家也履行承諾,其餘戰敗了的國家自然是失去了權益,但英國佬食言了。

對!沒錯!英國佬承諾歸還租借等等的事情只是在戰前做了一些,戰爭結束之後非但沒有履行之前的承諾,反而有對之前歸還權益反悔的意思,連帶屬於英聯邦的一些國家也根本沒有想要履行承諾,鬧得北洋政府既是氣憤又是無奈。

還好的是,法國等一些國家履行了承諾,北洋政府總算還是有一些收穫。為了報答法國的信守承諾,北洋政府參與了蘇俄內戰的干涉,最初是先派軍到海參崴(史實),為數不多的軍艦也派了兩條。

北洋政府派遣干涉軍到蘇俄,最為緊張的莫過於蘇維埃政府和日本。要蘇維埃政府緊張那是自然的,畢竟北洋政府離蘇俄很近,有北洋政府的支援,白衛軍無論是進還是退都有回旋餘地。日本對北洋政府干涉蘇俄內戰緊張個什麼勁?無非就是怕北洋政府獲得更多西方國家的好感,害怕北洋政府與法國越走越近,最終成為盟友。

事實上因為北洋軍在歐戰中表現不俗,法國還真的有拉攏北洋政府成為盟友的趨勢。不但是法國,美國與北洋政府也是越走越近,三方從軍事到經濟,合作越來越緊密,由不得對華有天大野心的日本不緊張。

因為在巴黎和會上還是取得了一些成果,北洋政府在民間的聲望有所增加,雖然沒有能夠完全廢除不平等條約,但也真的是廢除了一些,北洋政府面臨的情況可是要好了許多,至少一些“炮黨”要攻擊北洋政府的時候,一些言論少了事實作為依據。

偉大導師的蘇維埃政府要解除一系列不平等的條約?那是在偉大導師上臺之後就已經提過的事情,但偉大導師那樣的主要原因是為了賴賬,畢竟沙俄可是欠了不少國際外債,要是蘇維埃承認之前沙俄留下的各種和約,偉大導師領導的政府很明顯是根本就還不起。

既然是為了賴賬,那麼偉大導師將話放出去,有些需要執行的是立刻執行,比如拒不承認沙俄與法國的債務,然後絕不承認沙俄與英國簽訂的一些條款。可以放緩執行的是,拒絕承認芬蘭的獨立,拒絕接受波蘭的獨立,甚至不承認奧斯曼土耳其對君士坦丁堡的控制,包括廢除一系列沙皇與華的條款等等。

什麼意思呢?就是話放出去了,但要不要做看心情,他們的理解是,有需要的才會做,沒有需要的就當是放空炮好了。他們也真的是有恃無恐,畢竟該反對蘇維埃的已經在反對,甚至是都派兵干涉蘇俄內戰,蘇維埃已經沒有更多能夠失去了的,有什麼好擔憂的?

與上臺後就立刻賴賬的蘇維埃政權一比,北洋政府願意接受滿清簽訂的一系列條約可是顯得可愛和講理多了,因此英國雖然不想履行承諾,可英國佬總算不是那麼蠻橫了一次,是帶著講道理的態度來,英國佬的態度就是拖,一直一直的拖,等於是互相給個面子不扯破臉皮。

如果不考慮到無法實際進行領導的尷尬問題,北洋政府也算是做到了“保衛祖宗財產”和“爭取主權完整”兩個方面,比一些居住在日本,幸福地花著日本政府資助的金錢,爽快地玩著日本姑娘……等等一些事情的“炮黨”可謂是高尚了非常多。

北洋政府知道日本對華的野心,他們正在努力地想要構建自己的防線,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陣地還是什麼,是一種人心上的防線,但……得一句進行得不是那麼順利。一些拿日本人錢不斷滋事的亂黨一直都在罵,不管北洋政府做什麼,從派兵參與歐戰到收回租界,逮到什麼罵什麼。讓那些“炮黨”拿出有效的治國方案吧,“炮黨”愣了一下之後繼續罵,好像除了罵人其它什麼事情都是次要的。

段祺瑞最近又增添了新的煩惱,那就是歐洲那個戰敗了的德意志,他們派人到北平進行商議,是希望可以獲得北洋政府的許可,前來進行投資之類的事情。

德意志戰敗了哦,北洋政府還插了一腳,遭受到近乎百年恥辱的華人對任何外國人都有一種幾乎是本能的警惕心。北洋政府是站到了協約國一方對德意志參戰,那麼打贏德意志也就有了他們的份。現在,魏瑪政府到北平要商議投資?北洋政府聽德國佬現在自己窮得連政府官員的工資都付不起,那麼德國佬又能投資啥玩意?

“不是自由軍團的指揮官,是魏瑪政府。”曹錕今年已經60歲,看上去頗為蒼老,但是有著軍人的氣質,他盯著段祺瑞,道:“暫時沒有具體投資什麼,大概會是一些工業什麼的。”

要起來,歐洲那邊因為李奇插了一腳有出現一些變化,可是變化最大的卻是遠東。比如現在應該是北洋政府不斷內訌,這個派系打那個派系,然後亂成一鍋粥,自行削弱實力後給“炮黨”有了崛起的機會。偏偏現在北洋政府是有內部矛盾,但根本就沒有付之武力,各個派系表現出了足夠的冷靜。

本來應該下臺的段祺瑞還在繼續當著他的總統,從1917年到19年也著實是為國家幹了一些實事,特別是收回了關稅,還從一些國家拿回了租界,導致其聲望也是頗高。

段祺瑞可是有去過柏林軍校進修的人,對德意志老實是有些好感,但是很多時候好感也僅僅是好感,無法改變太多。

“根據傳回來的情報,魏瑪政府與美國走得比較近,對英國和法國是抵抗的姿態。”吳佩孚在一堆老頭裡面倒是顯得年輕一些,他今年是48歲。他在伸手摸自己的光頭,用著迷惑的語氣:“我們有刺探魏瑪政府派過來的使節,打聽到了一些訊息。他們所想的合作方式是,由我們出人、出錢、出地,他們出技術和顧問。按照西方的法,就是以技術入股的方式,與我們進行一些合作。”

現在的中華大地是個什麼情況?大概就是滿清政府洋務運動的時候搞了一些工業建設,滿清倒塌之後再也沒有新的工業建設。這種情況一直維持到“炮黨”上臺,甚至“炮黨”做得更加變本加厲,根本就沒有搞什麼工業建設,凡事就講“採買”兩字,所謂“買辦政府”的由來就是出自這裡。

“技術入股?”段祺瑞也不是沒有見識的人,他思考了一下,:“這件事情看起來挺怪異,但總得來對我們好處大於弊處。我們似乎什麼都有,就是缺乏技術。只是,要摸清楚他們到底是什麼意圖,要是牽扯到國際情勢的角逐,咱們就不要參與了。”

德意志參與到在華投資並不是出於誰的干涉(包括作者君),那是德意志政府從190年到194年一直在進行的事情,並且一年比一年投資高,包括但不限制於建設民用工廠、軍工廠等等的設施,還不斷派遣軍事顧問參與到在華的軍隊建設。

要誰在近現代幫助華夏的工業起初最多,肯定是德意志而不是其它什麼國家。當然,德國佬的投資自然是需要得到回報,但大多數時候不是金錢,而是礦產資源。

“德國那邊的事情可以慢慢來,蘇俄那邊的事情比較急迫。”段祺瑞肯定是想要拿回被沙俄吞了的150多萬平方公裡土地,可是事情並不是那麼好辦。他:“前幾次刺探協約各國的態度,只有法國和美國表現出有限的支援,英國和日本則是提出警告。”

吳佩孚立刻就是一臉的惱怒:“倭奴實在欺人太甚,之前在青島的問題上蠻橫無理了一次,在租界歸還上也是屢次作梗,現在又來干涉與他們牛馬不相及的事情!”

日本在袁世凱沒死的時候提出了著名的《二十一條》,後面雖《二十一條》有些不了了之,但日本對華野心是真的暴露了出來。

“……”曹錕嘆了一口氣,道:“我現在有些琢磨過來了,其實其它事情才是真的次要,只有國家變得強大才是頭等大事。想要國家強大,工業不得不發展,因此……早與德意志達成商定,只要他們不過份,我們就幹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