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舉措讓村裡說閒話的人頓時啞口無言,更多人的人在心裡後悔起來。後悔當初對蘇家的落井下石和自己態度的不堅定,要不今天也會有風光的一天。

蘇家有新農具賣的訊息很快傳開,連京城裡的大戶人家或者是官家都派了人過來詢問。

於是蘇家的家具廠幾乎夜夜都是通明到天亮,連帶著過來買農機的人還順便參觀了傢俱和家居物品,這些還沒有來得及上市的東西已經悄悄在京城大戶人家相傳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蘇青青藉機打出了各種各樣的廣告,忙的是不亦樂乎。

李元楚沒事的時候常常過來看看,於是過來的人家也都知道了與蘇家合夥做生意的是霖王。再有心打聽一下,他們還得到了白如風也在和蘇家做生意,原來還打蘇家主意的人立刻消散了腦子中不切實際的想法。

秋忙這一陣風很快就過去了,而蘇家憑藉農具足足賺了八千多兩銀子,當然即使農忙的浪潮過去了,農具的訂單卻還在繼續。

隨著秋忙的過去,工人們的工錢也到了發放了日期。

最近也不知是什麼人在造謠,說蘇家肯定發的工錢肯定不是當初說好的那個數字。

過來上工的工人意志還算堅定,誰也沒有退縮或者說什麼閒話。

蘇青青對這樣的狀況還是很滿意的。

"今天發放工錢,你們排著隊到鍾白和紫蘇這兒領工錢。每一個人的銀子都在紙包裡,你們自己回去看。"蘇青青宣佈。

村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排著隊伍等候著,鍾白和紫蘇對照名單將紙包一一遞過去了。

而買來的下人則要拘謹很多,雖然蘇青青說過要給工錢給他們,但是誰也沒有當真了。他們簽下的是死契,有口飯吃就不錯了,哪裡還有領工錢的想法。

"丁一、蘇鉤子..."鍾白不緊不慢抑揚頓挫念著名單。

還真的有他們的工錢,領到的人高興地只掉眼淚。

"盧大、方氏。"最後放在桌子上的紙包發放完畢了。

無論是村民還是下人都還比較樸實,一個個迫不及待當眾開啟了紙包。

盧大也跟著開啟看了一眼。"多了。"他走到蘇青青面前,眼睛直直地看著她。

"農機是你想出來的,貢獻最大,加上加班費用、教徒的費用,所以這十兩六十文是你該得的。"蘇青青解釋。

一個月賺了十兩銀子,有人驚歎。

"我們也多了。"有人舉著紙包喊。

"那是加班的費用,說好秋收規定時間內請假不扣工錢。"蘇青青耐心解釋。

"謝謝東家小姐。"村民激動地一個勁道謝。

女工那邊雖然沒有加班,但是作出的量還是挺多的,所以一個月拿到一兩銀子的大有人在。

一家有幾口人同時過來上工的人家在這一個月竟然賺到了好幾兩銀子,這是原來他們從來不敢想象的事情。

等放了工,好事者守在路上打聽情況,這些上工的工人也不隱瞞,大大方方告訴了他們。

整個村莊頓時不平靜下來,蘇家給出的工錢讓他們都要瘋了。這可是平常農戶一年都攢不下來的數目呀。

趙大生、趙大寶家裡又開始不安穩起來,其實村裡人更想找的是秦家和蘇中義他們,可惜,蘇家門檻太高,他們根本進不去,而秦家住在廠子提供的房子裡,他們同樣不能靠近。

忙忙碌碌中,整個秋忙就徹底過去了。

這時候蘇青青又做了一件讓全村人不安的事情,"爺爺說明天是好日子,通知學子們、村長和裡正,明天我們將蘇家的老師撤回來,學子們也會搬到自己的學堂中去。"

"嗯。"嶽藍楓剛從牙行中讓人送來二百頭多半大的豬,要是養得好,估計到了年底也就能出欄了。

"好,我這就讓人去。"嶽藍楓懶洋洋那地回答。

前幾天應一從外面的州裡又帶回來一批孤兒,正好將他們全都搬到學堂那邊去。

雖然搬學堂的事情蘇青青早就透露過,村民們也有心理準備。可是真的等村長和裡正將訊息通知給他們的時候,大夥還是不能接受。

蘇家的老師走了,他們要到哪裡去找不要銀子的老師?

"裡正、村長,你們一定要和蘇家好好說說,這樣就孩子丟下,我們可怎麼辦?"村民們都圍過來,當初他們都是反對的人,家裡的孩子是不容許進新的學堂的。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了。"村長嘆息。

他對虛名什麼的倒是不在意,家裡的孩子全在蘇家上工,閒暇的時候還能到學堂辦的晚學堂習得幾個字,連帶著他都跟著收益,學了好些個字了。

收入多,他們過幾年要不要也像蘇家那樣蓋幾座瓦房,然後用上那個什麼琉璃呀。

"村長,你和蘇家關係好,你不能不幫我們呀。"有人央求,將他當作了救命的稻草。

可是村長的思緒早就飄到了千里之外。

"村長!"有人大喝一聲。

"那麼大聲幹什麼?我又不是聽不到,你們讓我想辦法,我能想出什麼辦法來,人都給你們得罪了,再說人家又不欠你們的。"村長火大了。

"村長說得有道理,你們怎麼就做得那麼過,將人都得罪了。"裡正裝模作樣跟著附和兩句。他巴不得村民們都纏著裡正了,這樣他還能落個清閒。

"與其在這兒磨蹭還不如多求求蘇青青那個丫頭,那丫頭到底是個心軟的。"村長給他們出了一個主意。說完,他也不等村民作出回應,自己背著手就先離開了。

"聽村長的話。"裡正打著哈哈也直接走人了。

剩下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時間都沒有了主意。

蘇青青可不管人家在背後怎麼議論她,她此刻正在書院裡忙著指揮孩子們搬家了。

"你們按照歲數站著,五歲、六歲一組,七歲到九歲一組,剩下的一組。"

孩子們都很聽話,嶽藍楓送來的兩撥人全都是在十歲左右,分成了好幾個班。而村裡的孩子根據年齡也被分在了各個班級中。(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