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這時問:“葉某的抑鬱症達到什麼程度你是否知道?”

“是。根據‘CCMD-抑鬱發作診斷標準’,葉某的社會功能已經受損,屬於中度以上抑鬱症的徵兆,甚至已經達到重度。伴隨一定程度的精神病症狀。”

被告律師人忍無可忍,拍案而起。“純屬無稽之談。如果葉某的情況真像你描述的這樣嚴重,她的家人早就會發現,把她送到醫院治療了,為什麼還要透過你這位業餘人士來診斷呢?”

陳曉松說:“因為葉小姐受到過良好的教育,之前並沒有相關心理疾病的病史,她屬於突發性的心理症狀,所以有些時候她還會有意剋制自己的不良情緒,這在某種程度上掩蓋了她的實際病症。”

“那她到底是有病還是沒有?”

“我跟她接觸了超過一個月,根據CCMD-抑鬱發作診斷標準,符合症狀標準和嚴重標準至少持續周以上的就可以定性為抑鬱症。我經過對她細觀察後確信,她早在超過一個月以前就已經暴露出這種抑鬱症。”

被告律師不肯罷休。“即便她真的患有抑鬱症,你持刀把她綁在床上又該如何解釋?”

“這要解釋起來可就複雜了。”

“不要兜圈子。這關鍵問題。”

“簡而言之吧,那是一種治療手段。”

“治療手段?”律師與看了看郭淮。郭淮也露出不解。

“這屬於心理治療範疇,”陳曉松說。“我雖然沒有進大學校門專業學習心理學,但卻是深入研究過。臨床心理治療的前提要對患者的病因有所瞭解,才能對症下藥。如果是遺傳性的心理疾病,可能需要藥物和物理療法輔助。如果是心靈遭受創傷的後遺症,那就需要改變患者所處的環境……”

“……診斷患者的心理疾病的病因是一項艱難的任務。我所採用的辦法是透過環境佈置,加上心理暗示,來刺激患者的反應。”

“聽上去像是在拿活人做實驗。”被告律師諷刺。

陳曉松沒有反駁,繼續說:“我的每一個步驟都是遵照專業書籍操作的。之所以購買刀子、鎖鏈那些東西,因為葉小姐曾經詳細的對我講述過長期困擾她的噩夢,那些東西統統出現在她的夢裡。她的抑鬱症有一個特別明顯的症狀就是連續不斷,離奇而古怪的噩夢。我於是才想到透過她的夢境入手,選用一些道具,重現在她夢中出現過的場景。這就相當於讓我也能進入到她的夢境裡,我可以身臨其境,親身體會她的感受,說不定就能過找出讓她患上抑鬱症的病因。”

“簡直是荒唐透頂。”被告律師嘲弄道。“陳先生,你告訴我,你現在頭腦還清醒嗎?”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不僅是他,審判庭裡幾乎每個人都顯出迷惑。

重建一個人的夢境?他們雖然不知道心理治療中是否真有類似的做法,但聽上去的確難以置信。(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