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浦猜的不錯,朱慈烺確實有開恩科取士的意思,一是為了籠絡人心,二是為了將復社那一幫支援自己的文人們抬進中央,好給腐朽的文官政府裡面補充一點新鮮的血液。

哪怕這些血液也不怎麼樣,甚至可能很快就腐壞,變質。

但俗話說的好,一朝天子一朝臣,朱慈烺而今登基,沒有自己的班底可不像個樣子。

正好還能藉著這個機會,將侯方域那群復社公子哥們給召進朝中為官,他們雖然不頂什麼用,可是好歹能幫著朱慈烺搖旗吶喊,這就足夠了。

於是朱慈烺在登基的第一周內就召開了恩科,不過只有會試,而且只針對滯留在金陵的文人們。

金榜上自然有侯方域他們的大名,而且朱慈烺為了籠絡清流文官的人心,還特意將侯方域點為了新科狀元。

至於楊浦和王若原,也是榜上有名,畢竟他們的舉人功名可沒有水分,雖然他們出身北方,經濟條件不好,但競爭壓力挺大的。

就像後世的高考一樣,只要能考出來,競爭地過那麼多人,就說明他們絕對是優秀的人才。

不過至於那些邊境地區的就不太行了,比如說雲貴、甘隴、這些地方來的舉人,他們能做舉人,很大程度上就是沾了政策的便宜,每個省份都有一定的名額。

也就是說舉人只能有那麼多,只要你文章過得去,那就可以選做舉人,否則,那就只能苦熬了,就像範進中舉一樣,競爭激烈加上沒有人賞識你的文采,想出頭就比登天還難。

“若原兄,咱們榜上有名,做了同進士,恐怕不日就要進翰林院做庶吉士了。”楊浦找到王若原,欣喜的表情溢於言表。

“等咱們在翰林院裡面熬個幾年,就能做官了,我也不指望這輩子能入閣為相,只要到時候能放出去做個地方父母官就足夠了,我這一輩子也算是光宗耀祖,給我老楊家祖宗臉上添光了。”

“咦,若原兄,我看你怎麼不是很高興啊,你是不是準備進了翰林院以後,做些什麼事業啊?”

王若原心中有顧忌,不知道該不該和楊浦說,在這個時代,參軍是一件不光彩,平民之家尚且有顧忌。

更不要說他這樣的文人士大夫了,讓同窗、同年、老師知道了,不知道有多少人要指名道姓地罵他。

王若原已經想到自己會面對什麼樣的指責甚至是辱罵了,什麼“有辱斯文”“書都讀到狗肚子裡了”“斯文敗類”“你對的起父母的教誨,師長數十年如一日的教導嗎”。

可他心想,大丈夫生於世上,如果進入翰林院做庶吉士的話,要先待三年,才能做翰林院檢討,然後繼續熬著,才有機會進入六部辦事,或者大理寺、太僕寺這些地方。

這麼熬下來,就算是平步青雲,運氣極好的情況下,也要一二十年才能身居高位,做一番大事業,可到了那個時候,人的心氣兒早就被官場耗光了,稜角也早就被磨平了。

到那個時候,自己還能做什麼呢?不過是繼續過著一眼就看到幾十年以後的日子罷了。

“我暫時不想做官。”王若原還是沒有勇氣說自己想要參軍的事情。

楊浦聽王若原的話,還以為他是志向高潔,不在乎世俗間的名利呢,將手中的扇子一手,為王若原拍手稱快。

“若原兄真是志向高潔,考取進士而不做官,你的事蹟一定能傳為佳話,可惜我沉迷俗世間的功名利祿,不能陪若原兄躬耕農田,在鄉野間撫琴讀書,真是人間一大憾事啊。”

楊浦說著,裝做一副可惜的樣子,其實他心裡正偷著樂呢,翰林院的位置就那麼多,少一個人進去,以後就少一個人和他競爭。

“不,我不是這個意思,我想去參軍。”

看到楊浦驚愕的目光,還有長地大大的嘴巴,王若原知道他不理解,對自己的話充滿了疑惑,於是解釋道。

“如今朝廷偏安江左,不是長久之計,我看陛下有建軍北伐的意思,所以想趁此良機,在沙場上建功立業,搏一個功名富貴。”

“若原兄,不是我說你,參軍有什麼好的呢?頂天了不過能讓你做一個千戶,指揮那些大頭兵、泥腿子、賊配軍罷了。”

“哪裡比得上清高的翰林院呢,即便是翰林院裡行灑掃之事的僕役都比那軍中的人高雅許多。”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我知道,我知道。”王若原打斷楊浦的話。

“可一個人,想要功成名就,最快的途徑就是參軍,況且你我生逢亂世,如果不參與其中建功立業,到老了想想自己碌碌無為,竟沒有為國家立下什麼功勞,那時豈不後悔?”

“哼,真不知道你怎麼想的,簡直是自甘墮落,我勸不動你,你我便割袍斷交吧,以免以後天下人嘲笑我和一個大頭兵做朋友。”

楊浦一怒之下,竟然將自己的衣袖扯開,權當是割袍斷交,以後兩個人大路朝天,各走一邊。

就在王若原想要出言勸阻,和他好好談談的時候,卻聽到客棧樓下有差人的聲音傳來。

“進士楊浦、王若原兩位老爺,陛下賜翰林院庶吉士之職,召爾等進宮入太和殿謝恩。”

聽到這聲音後,楊浦和王若原趕緊下樓,還不忘讓小廝帶些銀錢酬謝差人。

起初那差人見小廝們遞過來的是銅錢,因此連手都不伸,板著臉說“雜家不收錢的。”

這個時候楊浦和王若原兩個人才明白過來,人家看不上自己這仨瓜倆棗的,於是趕緊讓小廝取銀子來,悄悄遞到差人的袖子裡。

這個時候才見他喜笑顏開對兩人說“二位老爺,接你們的馬車已經在外面等候著了,快上去吧。”

坐在馬車上,一路暢通無阻,很快楊浦和王若原就來到了皇城之中,然後在宮人的帶領下來到了太和殿中。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很可能是他們幾年來唯一能進太和殿的機會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