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聰明不過帝王,伶俐不過江湖。

宋徽宗明白,身邊這些近臣不是些好東西,但作為帝王,他需要這些人。

特別是作為一個不務正業的帝王,他更需要這些人。

心中雖然對高求起了疑心,但趙佶並沒有顯露出來。

只見他澹澹道:“依太尉之見,此事該當如何呀?”

“啟稟聖上,此時應該加派大軍,征討武亮!”

“大軍?”宋徽宗一笑,“他一個小小的縣令,能有幾個人?你要多少大軍?十萬大軍攻打一個縣?”

“額...”高求正要解釋。

宋徽宗揮了揮手,“太尉精忠報國,又掌管軍權,便由你親自掛帥,去征討武亮吧!至於禁軍,就不要隨意動用了!”

“朕為你下一道聖旨,今日起,高唐州、鄆州兩地的兵馬統歸你高太尉調遣,二府之力平定一縣之亂,沒問題吧?”

看著宋徽宗灼灼的眼神,高求磕頭行禮,領旨謝恩。

高求這邊調兵遣將,準備出征。

武亮那邊也沒閒著。

自打決定了起兵,武亮就想著要把一個人拉回來。

於是這天傍晚,武亮獨自一人,出現在鄆州府衙外面。

小巷口,武亮神情坦然,似乎在等人。

不一會兒,一個小廝過來引著武亮走進旁邊一間宅院。

這才見到,宅院的主人,正是白袍師爺朱勝。

一見到武亮,那朱勝苦笑著搖搖頭,“兄弟啊兄弟,二百騎兵,那可是高太尉的禁軍,你說拿下就拿下了,這事可不好辦哪!”

武亮哈哈大笑,“哥哥,不好辦就不辦了吧!我今日來就是邀你同回陽穀縣,不日,我就要起兵反了朝廷!”

“什麼?”朱勝大驚,“這麼快?!我還以為你扣下那兩百匹馬是無奈之舉!”

武亮擺擺手,“我現在的兵力,打下鄆州府,只要兩日!”

說著,武亮便把陽穀縣的新面貌向朱勝一一道來。

朱勝原本就知道,武亮的野心,不是一州一府。

兩人早在陽穀縣共事之時,就曾談到過北宋社會的黑暗,民眾的疾苦。

朱勝是支援武亮的,所以二人才結為管鮑之交。

一番長談,天色漸晚。

朱勝聽了武亮關於共產主義的思想,內心巨震。

這是一個石破天驚的想法,沒有皇帝,代表普通民眾的利益。

與之前所有的政權都不一樣。

朱勝愣住了,“這種鉅變,真的能行嗎?”

武亮堅定地說道:“只要發動群眾,就一定能行!”

當天夜裡,朱勝隨武亮返回陽穀縣,正式加入武亮的共產主義陣營。

第三天,陽穀縣的武裝力量發兵造反。

第一戰便是鄆州府。

武亮的火槍騎兵,一日便橫掃鄆州大營。

鐵蹄所到之處,降者活命,反抗即死。

凡是宋朝投降官員,需簽署反宋宣告,公開告示。

再送到思想學院進行共產主義學習。

武亮的步兵主要以班為單位,守住革命成果。

騎兵則發揮機動優勢,攻城拔寨。

兩天時間,鄆州府下轄的六個縣,全部投降。

反抗者都被擊斃。

訊息傳來,坐在馬車上的高太尉,差點沒癱下去。

自己手持聖旨,可以調動高唐州、鄆州兩個州府的兵力。

按理說,打他一個縣城是綽綽有餘,可沒想到,自己還沒趕到鄆州府,整個鄆州就已失守。

這武亮到底使了什麼邪法?

怎麼可能如此快?!

高太尉立刻下令,改道高唐州!

又派快馬送去書信,命令自己的堂兄弟高廉,迅速集結兵馬,準備進攻鄆州。

武亮攻陷鄆州全境後,並不急著擴張。

因為他知道,自己最大的倚仗,除了鐵騎火槍,還有人心!

陽穀縣夜校的思政委員們全部集結,隨軍出征。

所到之處,除了絕對武力的碾壓,傳單、標語和宣傳工作,同步進行。

武亮有嚴格的軍紀,所有部隊,不得侵佔百姓財產,不得搜刮搶劫,侵害良民。

違者,就地槍決!

所以鄆州府的老百姓驚訝地發現,這支鐵騎部隊,除了穿著奇裝異服,手上拿著奇怪的鳥銃,軍容面貌也與以往的官軍差別很大。

令行禁止,不入私宅。

武亮將步兵編為不同的小組,分佈駐守在鄆州各地,維持地方秩序。

同時將思政人才也分為不同的小組,進行各地的思想宣傳。

說實話,陽穀縣的武亮十分有名。

主要是他太另類了。

他在陽穀縣施行的整套做法,早就傳遍了整個山東境內。

甚至連外省的窮人都拖家帶口往陽穀縣逃難,想要進武亮的工廠,某一條體面的生路。

所以,鄆州範圍內的窮人,一聽打來的部隊是武亮的,不僅不怕,反而主動帶路。

對於所有投降的宋朝官員,武亮也一視同仁,只要認同共產主義,願意為百姓謀福祉,都可以加入。

武亮從系統中兌換了六座學院,每個縣都設定一個。

有沒有人假裝認同社會主義,再伺機反覆橫跳呢?

武亮澹澹一笑,進了學院,就由不得他反覆橫跳了。

又過了三天,線報傳來。

高求、高廉已經集結五千官軍,在高唐縣舉行誓師大會,不日就要南下攻打鄆州府。

武亮找來林沖、張清,開起了戰前會議。

結合地圖,武亮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騎兵連繞道迂迴到高唐州,攻下州府。

鄆州府大門敞開,放高求入城,步兵埋伏在高牆之上,武亮要給他來個空城計。

次日清晨,高求大軍進入鄆州境內,發現一路上毫無抵抗,暢通無阻。

高家兄弟大喜,看來流寇就是流寇。

高求命令部隊全速前進,兩千騎兵全速前進,午飯前拿下鄆州府!

高太尉平生第一次統領軍隊征戰沙場,不由得心情激動,策馬奔騰。

兩千鐵騎旌旗搖曳,趕到鄆州城下。

看見城門大開,空無一人。

城樓上,一個壯漢,正在撫琴唱曲兒。

高太尉定睛一看,正是武亮!

啥玩意兒?

你當自己是諸葛孔明呢?

一時間,高求也有點吃不準了,這是什麼情況?

“武亮!還不速速投降!”高求扯著嗓子喊道。

城樓上的武亮並不搭理他,而是輕輕唱著,“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撫琴的技巧,還是東京汴梁那位姑娘教自己的呢。

高求等了半天,沒等到回應,身邊的軍侯說道:“太尉,武亮肯定是瘋了!咱們殺進去吧!”

“呃...”高太尉略一沉吟,“好,你們速速殺進城去,我在城外靜候佳音,擒住了武亮,我定要親自稟明聖上,為你們加官進爵!”

身旁的軍侯都明白,高太尉位高權重,這是怕死呢!

行吧,眾軍士打馬向前,朝著空空的城門衝進去。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