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有人類歷史開始,戰爭就從沒有離開過我們,戰爭對整個人類發展、歷史進程具有深遠影響,整個人類歷史記錄最為詳細重大的事件和歷史進程都有戰爭的身影。戰爭在滅國、死亡、流離失所、民不聊生等帶給人類社會災難的同時,也會帶來先進生產力,促進科技發展,民族融合,社會進步。受科技、生產力的影響,航海大發現以前,戰爭以陸戰為主,受制於運載工具,地理環境,戰爭準備週期、征戰時間很長,在地理上逐步推進,由近及遠,從“鄰國”開始。戰馬的出現,帶來戰爭史上的第一次革命,戰爭方式改變,軍隊可以進行遠距離快速衝擊。工業革命以後,蒸汽輪船的出現,透過海洋到達世界各地,人類戰爭開始有了機械烙印,在工業革命中強大起來的國家,利用堅船利炮征服世界,世界性強國出現。戰爭具有階級屬性,強國熱衷於戰爭解決利益紛爭。科技發展到今天,特別軍事科技水平的嚴重分化,強國佔據實力制高點,當今社會,沒有弱國樂於和強國發生戰爭,科技促使結果明朗。國家好戰,除了對自身軍事實力的自信,侵略實現利益,熱衷強權政治外,主要因為,改革思想跟不上經濟社會發展,對發展中的問題不能透過發展來解決。過高的追求自身國家利益,在國際交往中以自己國家為中心,具有強烈的階級屬性、國家屬性、領導人屬性,思想狹隘,小眾平等、民主,對生命的尊重在國界線以內,最終推動國家走向圖霸之路。工業革命開始後,西方列強抓住發展機遇,國力增強後,擴張圖強,走向殖民化道路,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進一步促進其國家發展進步。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人類思想第一次世界性的大解放,人民思想覺醒,民族解放運動興起,殖民地與殖民思想再也沒有實踐的土壤,世界已經沒有傳統意義的殖民地。美蘇爭霸,一度使世界分成為兩個鮮明的陣營,戰爭陰雲密布,世界時刻面臨世界大戰危機。蘇聯解體以後,代表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兩個陣營之間的直接對決結束了,看似,世界上最大的戰爭源風險消失了,但是代表兩個陣營的爭霸卻還在,以意識形態為劃分的鬥爭還在繼續,霸權主義還在,以國家為單位的利益爭奪還在,戰爭風險就在。特別對於國力上升,有可能威脅霸主地位的國家,其面臨戰爭的風險更大。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流。人作為高階動物,對生活的追求簡便、舒服、尊重、自由,未來人民對和平、自由、平等的追求將不會侷限於國家概念之內,隨著科技、文化的進步,人類思想進一步解放,國家概念將被弱化,人民在關注自己利益和感受的同時,也會關注作為人與人之間的感受與利益。

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世界上發生的戰爭,都是力量對比不平衡的戰爭。美國為歷次戰爭的主要參戰國家,作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兵鋒、國力之盛,還聯合政治盟友共同戰鬥。伊拉克、南聯盟、利比亞、阿富汗,戰爭從開始,軍事實力、實力不對等兩方,早已決定了戰爭勝負結果,戰爭成了以美國為首一方對軍事科技的展示表演,以至於美國把軍艦當成“炮臺”使用。未來戰爭,世界主要軍事強國和弱國作戰,實力對比向軍事強國傾斜,這種差距隨著軍事科技的創新應用,差距將不斷拉大。在經濟發展中,有些國家抓住機遇崛起,新的世界級力量出現,世界向多極化發展。大國間政治平衡制約,對發動戰爭行為具有一定約束能力。實力決定戰爭形勢,強國決定戰爭走向,大國主導世界,強權在經濟、社會、政治交往中依然有效。

哥倫布、麥哲倫航海大發現,歐洲列強便開始海洋爭霸擴張,伴隨著海洋擴張是歐洲強國對世界殖民的開始。歐洲列強利用商船、艦隊進行商業貿易殖民侵略世界各國。荷蘭、西班牙、葡萄牙憑藉當時世界首屈一指的強大海上商船和海上軍事力量,國力一度領先世界各國,成為當時世界霸主。英國,優良港口眾多,開展海上貿易,建立強大的海上軍事力量,與世界各國經商貿易,進行殖民,抓住第一次工業革命契機率先完成工業革命,英國一度領先世界上百年,被稱為“日不落帝國”。馬漢《海權》著作的出現,美國以海洋為強國戰略,強勢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一舉成為世界第一流強國,擁有世界最為強大的海上軍事力量。其航母戰鬥群強大的戰鬥力成為干擾別國內政、征戰、爭霸利器。蘇聯解體後,美國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穩坐霸主寶座。在世界上最近的幾次戰爭中,美國海軍表現特別搶眼,非常強大,對手面對其航母戰鬥群,只能被動挨打,根本沒有有效的反擊手段。“我們的航母在哪裡”成為美國總統影響世界的方**,隨著全球化深入發展,世界各國聯絡更加緊密,海上經濟貿易更加發達,《海權》還在延續。而海權的發展與科技、工業進步及國際貿易分不開的。科技、工業進步為製造艦船奠定基礎,國際貿易利益驅動,促使工業強國走上對外貿易、擴張、爭霸之路,海權變得比任何時期都重要。

進入1世紀,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科學發展進步、新技術、新材料、高新科技發展進步非常快,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等領域取得突破發展,科技技術所提供的新手段,帶給人民生活變化和軍事變革比歷史任何時期都要大要快。新時代,軍事科技向信息化深入發展,各軍兵種深化變革,都湧現出很多新式武器裝備,科技含量信息化水平越來越高,軍隊作戰方式戰法創新發展,傳統型軍隊面對信息化戰爭註定被動挨打被時代所淘汰。遠古時期刀劍步戰,馬戰,熱火力時的來復槍,機槍大炮,艦船飛機導彈,現代武器的智能化與信息化戰法,人類社會,每個時期因生產力的不同武器裝備與作戰方式都不同。冷兵器時代,軍事實力受制於國力與兵員數量和統帥的智謀兵法,現代戰爭,軍事實力主要體現在武器裝備科技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先進的武器裝備和優良的訓練水平、戰法。軍事科技先進,訓練有素,即便國土面積狹小,人口少的國家,在戰爭中一樣可以取勝,照樣成為區域霸主。軍事科技發展到今天,從一定意識上說,陸地武器裝備中的裝甲洪流的“大陸軍”思想已經過時了。陸地作戰兵團,進攻不能對海上軍事力量產生威脅,防御不能抵擋空中作戰平臺和遠端精確武器的攻擊,時代的進步,促使陸地軍事力量向遠端化、精準智能化、飛行化方向發展。從伽利略、麥哲倫的航海壯舉開始,到工業革命工業化艦艇出現,世界進入“海權”時代。“海權”的形成具備兩個因素,即海上經商貿易和海上軍事力量,目前世界上“海權”大國,依據兩個因素劃分為三種實力類別。一是海上經貿發達,國家經濟、科技水平領先所形成的經貿型“海權”國家,經貿型國家的“海權”主要體現在經濟貿易上,在和平時期,經貿型海權優勢可以平穩發揮,面對戰爭與強權政治,經貿型“海權”沒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做保障,所形成“海權”就無法保證,或者經貿型“海權”國家與世界性強國和軍事大國結成盟友,形成合力確保利益。二是單純以海上軍事力量形成的“海權”即“武力型海權”。武力型海權主要體現在國家軍事力量首屈一指,海軍強大,經濟能力不強,單純利用強大軍事能力形成威懾能力和戰鬥力。這種能力看似能保障國家主權,維護大國尊嚴,威懾入侵者,但是和平時期這種權力的作用並不大,敵對者只要不使用武力侵犯,利用經濟手段作為攻擊武器,由於自身經濟實力不強,實際上對國家造成的損失有時不比戰爭小。而且由於經濟長久發展緩慢,最終將制約軍事力量發展,使“海權”能力減弱。三是世界霸主型、領導型“海權”國家,這些國家是世界“海權”體系重要力量,其經濟實力和海上軍事實力都領先於世界,長久的領導世界,維護世界體系,影響世界。他們在使用海權時,經濟手段和軍事手段共同使用,胡蘿蔔與大棒並舉,剛柔相濟。對軍事強國,以經濟手段為主要武器,避免軍事對抗,實施經濟制裁,達到削弱對方目的。對弱國除了經濟制裁,更是直接軍事力量介入,進行軍事侵略。無論經濟手段還是軍事手段,最終都是為了維護其國際地位。“海權”最強軍力代表航母艦隊,依然是干涉別國內政、傳播自身價值與實現國家利益的利器,對大國具有威懾作用,對弱國,航母艦隊是一個不可戰勝的龐然大物,在強權政治下瓦解政權、滅國都可以實現。事實上,霸權主義的存在,“海權”最終體現在極少數幾個強國中,只有強國才會最大化實現“海權”利益。政治影響力以“海權”形式,隨著海洋延伸到世界各地,第一次工業革命後,代表最先進生產力的工業化強國,利用海上軍事力量,走向殖民化道路,強權政治第一次從海上在全球掀起瓜分狂潮,“海權”基礎奠定。

美國是“海權”思想的堅定支援踐行者。從獨立戰爭勝利,到工業化開始,美國快速完成工業化,國力上升,走上殖民化道路。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英法國力衰退,美國國力進一步提升,二戰後,美國和蘇聯成為兩個超級大國,世界權利在戰火中完成交接,美蘇爭霸開始。蘇聯解體後,美國成為世界霸主。美國所處北美洲國家不多,美國要融入國際社會、進行世界貿易,發展海上運輸是必然的。建國後,美國抓住工業革命機遇,變革發展,成為大國,到現在成為唯一超級大國,與美國對“海權”思想的實踐創新分不開的。工業革命後,美國發展海運,進行國際貿易,包括兩次世界大戰時,前半段時間,美國都置身事外在貿易中獲取利益,增強自身實力。戰後美國與世界各國經貿往來,發展科技,主導制定利於自己利益的國際規則,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美國在發展國際貿易的同時,大力發展海上軍事力量,特別是在二戰時制定標準,艦船實現工業化大規模生產,保證了在海戰中戰勝日本法西斯。二戰後,美國對海上軍事力量的發展更加執著,海上武器裝備不斷更新換代。美國海上軍事力量艦艇規模、噸位最龐大,科技化信息化水平都是世界最先進的,總體水平遠超於世界其他國家海軍,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先進的科技水平,保證美國海上軍事力量時刻以最先進科技、資訊科技研發生產,使美國擁有世界最為強大海上軍事力量。目前,美國海上軍事力量擁有7個超級航母艦隊,憑藉超強的戰力,為政治經濟利益保駕護航。

二戰美日海戰以後,世界上再也沒有發生過大規模海戰,縱觀世界最近幾場局部戰爭和使用準戰爭手段威懾事件,海上作戰力量依然是實現霸權與強權政治的有效方式,面對強國海上軍事力量,弱國依然沒有反擊能力,強大的海上軍事力量難以戰勝。隨著時代不斷的進步,海上軍事武器系統也在創新發展,前沿科技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特別是隨著科技的發展,海上軍事力量不是單獨的作戰體系,早已與整個國家軍事力量和國家實力聯絡到一起了。火炮,遠端精準武器,潛艇,資訊科技,通訊,雷達,衛星,艦載飛機,預警指揮機,海軍陸戰隊等,當代海軍強國的戰鬥力融合了國家所有軍隊兵種所具備的作戰能力,早已不是單一軍種屬性。而且如超級大國美國,海上軍事力量世界第一,海上作戰能力世界一流,預警、雷達、衛星、通訊、信息戰能力、導彈、空軍都是世界一流的。所以,往往海上軍事力量強大的國家,其他軍兵種建設也是一流的,在和其作戰中面對不只是單一的兵種,而是整個國家戰爭機器。

爭霸在強國中展開,強國注重軍事力量建設。區域性軍事大國可以憑一個軍兵種實力領先區域內周邊各國,可以是強大的陸軍,也可以是強大的空軍,還可以是強大的海軍,他們的軍事優勢只體現在區域周邊國家,而世界性軍事強國必定是各軍兵種都非常先進的國家。兩個陸地國家的戰爭,陸地武器裝備先進的一方,在戰爭中照樣具有優勢;“海權”強國和陸地國家的戰爭,“海權”國家在戰爭中具有優勢;海上軍事力量在封鎖、干涉、戰爭中對“陸權”國家具有絕對優勢,對於強國“海權”所產生的政治權利依然可行。但是海上軍事力量畢竟以水上作戰為主,艦艇特有的弱點不管時代怎麼進步都是存在的。儘管搭載先進艦載機和遠端精準武器,在前出作戰中,面對實力相差不大的軍事強國時,實力越接近,雙方艦艇的生存能力越低,在一定作戰環境中,是可以擊沉戰勝的。如二戰時期,美國和日本海戰,雙方的艦艇航母都有損傷。隨著軍事科技的發展應用,在海上軍事力量進步的同時,衛星導航定位技術不斷進步發展,預警、雷達、信息戰能力不斷提高,遠端精確武器突防能力提升,潛艇更加先進,戰機換代,艦艇差距縮小,鐳射武器,專業攻擊艦船技術武器的出現,這些技術武器的提高,在兩個大國之間爆發海戰時,都成為相互擊沉艦艇的殺手鐧。現在打擊海上軍事平臺的手段太多了,強國之間發生戰爭,作為海上最強軍力航母戰鬥群的生存能力也成為問題,海上作戰力量對大國已經沒有絕對的威懾能力,對大國產生威脅的是戰爭的毀滅性代價。隨著科技的進一步發展,海上軍事力量不可否認,已經不能主導戰爭,統治戰場了。(未完待續)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