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了這些科研人員之後,他們準備返程。

在返程之前,省長楊培民告訴黃柯,民盟代表梁簌溟先生近來還在陝西,他先前提出請求說是想和黃柯見上一面,問他有沒有時間去抽空見一見?

黃柯想了想之後道:“見吧,現在民盟批評當局尤其是我個人很是厲害,甚至還有的說我直接下臺。天天思想被這樣帶,恐怕到最後被人利用。唉,這些個名人大師有時候就得捧著,雖說他們說的都有些理想主義,不過有時候人家說的還是有些道理的。你看看有沒有時間,我看下午就談談。”

民盟在幾年前由張瀾、梁簌溟等人籌劃成立,主要是的意思是想監督政府,再參政議政,不過黃柯覺得現在還不是參政議政的時候,畢竟當前主要矛盾是對日戰爭,一人一個主意不利於抗戰的進行。

下午的時候,從空軍試驗基地返回之後,黃柯在車上小睡了一會。接著,車隊就直接前往西安的驪山,在這裡約見民盟代表梁簌溟先生。

其實這並不是黃柯和梁漱溟的首次見面,在北伐前後他們就曾相互拜訪過。這次見面的地點之所以約在驪山,主要是因為是回西安的畢竟之地,同時距離梁簌溟先生的住所也並不算遠。

驅車數十分鍾之後,車隊抵達驪山腳下。此時的驪山還尚處於未開發的荒野之中,光禿禿的山上長著一些並不怎麼鮮豔的樹木,光禿禿的絲毫談不上風景秀麗,不過好在驪山腳下修建了不少觀賞類的庭院樓閣,在這裡休息倒也是不錯的選擇。

下午的時間約的是三點鐘,不過路上耽擱了一些,所以黃柯晚到了半個小時後,抵達驪山的時候,梁先生已經到了。

梁漱溟穿著一件舊式的長袍,臉上掛著一幅眼鏡,翹起腿坐在石凳上看著書,面前是剛泡好的一壺當地磚茶。

他見了黃柯後起身拱手道:“委員長,久違了。”

黃柯見他拱手,微微欠身道:“讓先生久等了。”

“不礙事。”梁漱溟撩開長袍一屁股坐在亭子裡的青石板凳上,“委員長如今官越來越大,這等的時間也就自然延長了嘛。”

“哈哈。”黃柯揮了揮手,示意十四仔和其他人都到外圍去,接著他親自端起面前的茶壺給她斟茶道:“沒想到先生還是這麼直率。好,我給先生賠個不是,下次再見的時候,我必等先生,也好還回去。”

梁漱溟見黃柯還是如此的低姿態,自然也就不好多說什麼了。寒暄幾句之後,兩人就開始進入正題;其實對於兩人來說,並沒有什麼所謂的正題,所談的不過是一些有關教育、文化之類的瑣碎事務。

談著談著,兩人就自然而然的談到了當前的對日關係和當前的政局。黃柯當然不會談及到一些涉密的話題,只好將中日歷史作為談話的物件。

梁先生呷了一口茶,慢悠悠的說道:“中日之間可以說是宿怨已久,但又同時也是有著不解之緣。遠的且不說,當初支援中山先生的人中,就有不少的日本人。這些人中有的是官方的,有的就是民間的,從中的態度可見一斑。”

黃柯點點頭道:“我贊同先生的觀點。日本打明治維新後,就曾流行著所謂的‘泛亞洲主義’的思潮,主要觀點是在承認西方物質文明的基礎上,精神層面講求的是東亞傳統,因此鼓吹日中互相提攜、促進亞洲進步的人頗為不少。可隨著日本的變強,中國的不斷贏弱,雙方之間差距的拉大也就讓不少日本人覺得不應該中日合作,應該由日本統治中國,這也就釀成了後來的甲午之戰。”

“正是如此。”梁漱溟接過黃柯話道:“自甲午戰爭後,日人的‘泛亞主義思潮’逐漸式微。在中山先生革命之時,仍不乏有持此種思想日人,諸如宮崎滔天等等。然則日本越來越強,其思想被軍國主義者曲解,也就作為侵略亞洲的一種思想基礎了。”

聽了這話,黃柯站起來道:“中日之間的差距原因在於制度,差距在於教育。其他不說,但是軍隊這一塊,在我國防軍組建之前,北洋各軍中士兵的文盲約佔十之九人,而日本人士兵幾乎已經掃盲。這就給雙方拉開了較大的差距。現在經過入伍掃盲和基礎教育,局面大有改觀,但相對於日本美國這些國家,民眾的教育還是有較大的差距,所以教育仍舊是我們當前的重中之重。聽聞先生此前在山東曾試點教育效果不錯,為什麼最近不搞了呢?”

黃柯這話的意思再明顯不過,就是詢問梁漱溟為什麼不搞教育想弄起政治來,民盟的成員之中有很多都是各行業的佼佼者,在黃柯看來他們最近不搞本行業的研究也是一種浪費。

梁先生自然聽出了黃柯的弦外之音,他脾氣上來道:“民主參政議政是為了更好的促進國家發展和進步。恕我直言,現在的政府與其說是民眾的,倒不如說是你們西關派的。”

他說完之後,氣嘟嘟的翹起腿,斜著眼睛看著黃柯。和他預想的不同,黃柯並沒有生氣或者是暴跳如雷,反倒是端起面前的茶水慢悠悠的說道:“先生的想法我已經瞭解了,但眼下是國家存亡之際,政體如果做大的變動話,小則影響對日大略方針,大則動搖國家基礎。不過還請先生和你那些民盟的朋友們放心,我黃柯斷然不會是獨裁者。待到國家穩定之後,不僅僅要讓民盟參政議政,將來還要全國人都參政議政。”

“好!”梁先生站起來高興的說道:“你我就在此約定,待到抗戰勝利之後期待委員長履行諾言。”

正在會談的時候,秘書陳烈文匆匆走來,他上前幾步湊到黃柯耳邊輕聲嘀咕了幾句,黃柯聽後仍舊面帶微笑,低聲的回了句“知道了”。

接著,黃柯站起來拱手道:“梁先生,今天咱們的想法都已相互傾訴,那邊還有些事情,我看咱們就此別過吧。”

“好,委員長有事儘管去忙,咱們他日再見。”梁先生也站起來道。

“再見!”說完,黃柯轉身直接向亭下走去。待到走出幾十米遠之後,他對陳烈文問道:“說,具體情況是怎麼回事?”

“東北戰區剛剛發來的訊息,說張學良將軍率部實施反擊,不料被日軍粉碎之後實施反包圍,現在關東軍已經奪回四平多地,大有反攻的趨勢。張將軍親筆手書求援,十萬火急!”陳烈文也快步跟上。

“看來漢卿實在是不適合帶兵。去幫我接東北前線,同時跟林祚大聯絡,讓他彙報他那邊的情況。”黃柯說道。

……

聯絡到張學良的時候已經是半個小時以後。在電話中,張學良向黃柯對目前的情況做出了彙報,原來張學良為擴大戰果,在近期集合麾下數個集團軍近十萬的兵力向瀋陽也就是奉天發動進攻。

一開始的軍事行動相對順利,十萬大軍連陷數城,眼看就要打到瀋陽腳下的時候,不料日軍關東軍大批部隊集結,原來日軍為誘敵深入故意使出計謀,關東軍從營口迂迴,將張學良部團團包圍,這才出現了他在電話中向南京求援的情況。

黃柯並沒有在電話中責備張學良,畢竟再度啟用張學良是黃柯的意見。但張學良在那頭卻已經愧疚不已,因為他的冒進導致部隊損失慘重,原先他在老東北軍中的那點威望已經蕩然無存了。

黃柯聽後寬慰道:“勝敗乃兵家常事!漢卿不要著急,我這就電告林祚大,讓他率部增援。不過經此一役之後,你若不想再帶兵的話,就乾脆到南京來,國防部副部長還有個空缺,軍事委員會也是有些事物,可以回來繼續任職嘛。”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電話那頭的張學良發出了隔著電話線就能夠體現出激動,“先生,學良實在愧疚於您!此戰之後,學良定去南京親自請罪。”

結束和張學良的通話之後,陳烈文走來說,錦州的林祚大已經聯絡上了,現在他正在電話機旁邊守著。“你看要不要和他通話?”

“嗯,把電話接過來吧。”黃柯說完,電話就接進來了。

那邊的情況他已經知曉了,他向黃柯做了一個簡短彙報,同時提出了增援方案,“張司令的此番行動有些冒進,現在被關東軍包圍,我已經調遣一個集團軍,準備隨時增援。”

黃柯心裡浮出一絲暖意,嘴上雖然不責罵漢卿的冒進,不過十萬大軍讓關東軍圍住,任是誰也不能踏實。要是這十萬部隊被關東軍吃掉的話,那麼東北平衡兵力的局面就此打破,按照關東軍那群莽夫的操性,不揮師直接攻打錦州才怪。

不過好在有林這樣的猛將,他現在派出一個集團軍去解圍,想必突圍出來不是大問題,怕是要再丟掉一些地方。

丟就丟吧,反正都是要拿回來的。(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