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卷 抗戰

鬼子來了

旅順的天氣最近不是很好,初夏的暴雨經常伴隨著陣陣的雷聲,讓這個濱海城市變得更加潮溼,人心也更加不安。

“這個天氣真讓人懷念四名坂町街的清酒!”望著外面瀝瀝雨線,新任的關東軍司令長官岡村寧次一番感慨,他抬手看了看腕錶,時針指向了八點,他和身後的幾個同僚對視一眼,然後邁著有力的步子向前走去。

他穿著一身筆挺的三八式軍裝,腳上是一雙長長的馬靴,手裡拎著一把祖傳的*,神情肅然。

毫無疑問,今天他的裝束有些隆重,他身後的那群關東軍高階軍官也同樣裝束隆重,而和他們一起的儀仗隊也更是有過之而不及。

在中日東北戰役後,駐紮在旅順口岸的日本官兵很少這麼隆重了。

已經整整六年了!這六年的時間裡,數萬關東軍虎狼之師竟然像是一隻綿羊一般忍氣吞聲。

他們不會忘記,昭和六年,關東軍司令部下令進攻瀋陽,而這竟是一切恥辱的起源。關東軍力克強敵取得不錯的戰績,本以為能夠輕鬆拿下滿洲,不料卻在幾個月後一敗塗地。

最終,中日雙方籤訂協議,日本軍隊退縮在旅順口,在滿洲其他地方的駐軍不是被消滅就是被撤回。

這對於駐紮在中國東北,乃至全體日本軍人來說都是一個莫大的恥辱。日軍軍中並不認為他們戰敗是因為實力不濟,而是因為指揮和戰略失當。

軍部多數人認為,應該和中國打一場全面戰爭,如果和他們打局部戰爭,中國會集中國力與之作戰,這樣日本的優勢就不會彰顯出來,而倘若中日發生全面戰爭,中國國力不濟,中國的國力就會被日本拖垮,從而戰敗,持有這一觀點的人不在少數。

於是,在二二六兵變之後,激進派的軍部上臺,他們向天皇建議重啟對華戰爭,打一場全面戰爭,拖垮中國。

裕仁天皇是個極具野心的人物,雖然個頭不高,但卻想君臨天下,他也想仿效先祖開疆闢土/建立豐功偉業。所以在沒有經過什麼思考,他就同意了這個計劃。

“朕欲振威四方,謀求帝國臣民之康寧,同享萬邦共榮之樂,乃出兵四方、願將士們披肝瀝膽、忠君報國……”

一個禮儀軍官高聲的誦讀著天皇陛下釋出的征戰書,在場的軍官們如朝聖般仔細聆聽,此時他們心潮澎湃的要完成這次祭祀般的任務。

一隊身著三八式禮服的陸軍官兵踏著整齊的步伐,高舉著象徵著日本陸軍榮耀的陸軍軍旗在軍樂的歡鳴聲中前進。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大雨瓢潑,這幫官兵依舊步履如舊,踏著軍樂隊鼓點的步伐前進。他們的目標是旅順口外的一個碼頭,他們護送前來的東西是一塊石碑。

抵達目的後,儀仗隊長官發出嘶啞的吼叫喊著口令,隊員們拍打著步槍開始列隊,護送的那塊石碑被幾個士兵抬了過來。這時候大雨開始減弱,漸漸的停了。

當石碑上的紅布揭開,這塊石碑露出了本來的面目,上面鐫刻著一首詩。

“山川草木轉荒涼,十里風腥新戰場;征馬不前人不語,金州城外立斜陽”,落款是被稱之為日本戰神的“乃木希典”。

毫無疑問,這首詩是乃木希典所著。

立碑儀式開始。一個身材高大的儀仗隊長官喊著口令,負責埋土的勞工們揮舞著鐵鍬開始填土,被雨水打溼的泥土黏在一起,日本軍官們的鐵鍬揮舞起來,卻始終揚不起土粒。

這個石碑被埋在了旅順口岸,面向旅順的方向。

看著埋土的石碑,岡村寧次內心澎湃起來。他參加過日俄戰爭,那個時候他只是一個不值一提的小隊長。他不會忘記,正是戰神乃木希典率領日本陸軍攻佔了旅順,從而開啟了進攻中國的大門,也奪得了那場戰爭的勝利。

在旅順的城門外,乃木希典做下了此詩,這即是他個人才華的證明,也是帝國陸軍榮耀的象徵。今天,日本陸軍關東軍司令部決定將在此立碑,永遠紀念乃木希典和那些在日俄戰爭榮耀的天皇將士們!

埋土進行完成,天空開始放晴。岡村寧次彈了彈軍帽上的雨水,興奮的對後面的將領們說道:“看來天皇陛下在庇佑我們,萬歲!”

“萬歲!”所有人高舉雙手歡呼起來。在場的高級將領們都知道,他們不止是為了立碑而歡呼,更是為了一次重要的軍事行動——全面侵華!

在這場買碑儀式進行的時候,此時的日本海陸軍已經開始了代號“攀登高山”的軍事行動!

駐紮在上海黃浦江的日本海軍第3艦隊多艘軍艦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突然發難,炮轟閘北地區和淞滬炮兵司令部。在猛烈的炮擊過後,駐紮淞滬地區的日本海軍陸戰隊的三千餘名官兵開始向閘北進攻。

與此同時,由日本陸軍第三、第十一師團組建的上海派遣軍也開始劈風斬浪向上海開進。

上海炮火燃起的時候,駐紮旅順的日本關東軍開始以旅順為起點,向北進攻。數萬關東軍發動突然襲擊,進攻駐紮在旅順附近的中國國防軍第一集團軍裝甲旅駐地。

也正是在同一天,日本陸軍第二師團在其駐紮的山東青島登陸上岸,並以其為據點,向濟南一線開始進攻。

日軍的突然進攻給中國軍隊帶來不小的損失,多數陣地在一夜之間落入敵手,僅東北一地就有四五個城市被關東軍攻佔,甚至連在東北的軍用機場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打擊,戰鬥力強悍的國防軍第一集團軍損失慘重。

上海方面也不容樂觀,因為之前的淞滬協定,中國軍隊在上海名義上並無駐軍,唯一戰鬥部隊就是孫立人的淞滬武裝警察部隊。

這支部隊駐紮在上海五塊區域,在遭到日本進攻的時候,他們的兵力沒有得到有效的集結,吃了不小的虧。

一夜激戰日軍就佔領閘北,大批難民開始向租界湧去,上海這個遠東第一大城市陷入一片混亂。

除此之外,日軍在臺灣的波田支隊也在海軍的掩護下開始向福建進攻。福建海軍是隸屬於東海海軍的一支,雖說是一支成建制的海軍艦隊,但噸位還不如日軍進攻部隊的三分之一,火力更是少的可憐。

但面對強大的日本海軍他們不畏艱難、當面迎敵,在日軍進攻之時海軍官兵同仇敵該,最終全艦隊除了十一人生存外,其餘數百名將士全部壯烈殉國。

殲滅了福建海面海軍,日本海軍艦隊浩浩蕩蕩的向福建廈門進攻,不過這一次他們並沒有佔到便宜。

駐紮在廈門的海軍第十五炮兵團的官兵在接到戰報後立刻進入戰備狀態,他們平時就儲存了足夠的彈藥,所以在日本海軍進入海面的時候,所有的火炮都被推出了戰位。

指揮炮兵團的是一個陸軍的炮兵,當年他們的部隊在西北炮轟過蘇聯紅軍,運用火炮出神入化,這一次毫不例外。在進行預訂的試射後,火炮迅速調整方位,一次性的傾瀉了兩個基數的彈藥。

海面上水柱沖天,日本海軍進行炮火反擊,但無論是火力還是掩體他們都無法和岸炮相比,在一上午的炮擊之後,日本海軍在損失多艘軍艦的情況下暫緩進攻。

戰火幾乎在第一時間在中國大地點燃,更大報紙加增號外刊,詳細報道各地戰事。與此同時,更大戰區在哪頻頻調動部隊,大街上到處都是運兵的車輛和宣傳的旗幟,一夜之間中國被戰爭籠罩。

在這個時候,最繁忙的莫過於南京國防部司令部。

國防部司令裡燈火通明,叮鈴鈴的電話鈴聲響徹不斷,滴滴答答的電報聲也在不斷傳來,身著軍裝的軍官們來回繁忙走動著。

在國防部地下第一會議室裡,國民政府的高級將領們齊聚一堂。國防部長黃柯、參謀部長蔣百里、陸軍部長蔣中正、海軍部長陳紹寬、空軍部長許紹周等到幾十個高級將領匯聚一堂,所有人的表情都很嚴肅,戰爭的壓力在他們的臉上體現。

“日本人之國力尚不能支援長江華北兩線作戰,我判斷日本主要之意圖乃從華北進攻,在華北消滅我有生力量,然後匯到長江,對中國實施大包圍戰略。”軍事參謀部參謀陳誠拿著大號的指揮棒,在一副大比例尺的地圖上介紹著最新的戰況,並且闡述了軍事參謀部的戰略分析。

黃柯有些失算,他對眼前的戰事不是沒有預料,只是沒有想到日本人會竟然從四線對中國發動進攻。

“我們參謀部的建議是,目前調集兵力在山東、淞滬和福建地區和日軍展開會戰,兵力不足可抽調西北戰區、中部戰區、西南戰區機動部隊支援淞滬、山東和福建地區,全國進行戰爭動員,守住一線防線。”蔣百里慢條斯理的說道。

黃柯目光如炬看著地圖,他知道自己該做出決斷了。

(注:有讀者朋友說國防部權力的問題,那是很多人被現有國防部思維固化。如果看過前面的章節,就會知道文中涉及的國防部是全國的最高軍事權力機構,統帥三軍)(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