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李文山鍛鍊完回家吃早飯,他娘已經把飯煮好了。今天他要去遞上拜貼,給他們這江陵縣的父母官,所以重新換了一套衣裳,穿上青竹刺繡的長衫,整個人看著更加地文氣文雅,端的一看是一個俊秀模樣的少年郎。

李文山長的像張氏,又帶有男人那點粗狂,看著文氣卻不會文弱,很符合這個時代對於文人的審美。

李文山除了遞拜貼,也打算去縣衙辦個秀才文書,這樣以後如果有遊學的話,他就不需要再辦路引。

秀才文書可是這個時代的身份證明,所以為了方便他肯定要去辦的。

李老頭和王氏兩人決定辦一次喜酒,請親朋好友,村裡鄰居一起來慶祝一下。這十裡八鄉,現在也就他們老李家出了個秀才,這可是值得驕傲、高興地事。

倆父子這次院試花了三十五兩,費用挺大的,還好他們家上次李文山在山裡找到的偏財還能夠支撐這麼用,而且他自己也賺了挺多的,夠他用了。

"爺爺,這次去縣裡問問有沒有鋪子,到時候好買下來出租,問了老久都沒有,那就換個牙行和中人。"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行,老婆子,你把家裡的銀票數出來都給他們帶上。"

王氏拿出一百兩遞給李文山,又拿了零碎的錢讓李鐵柱去縣裡採買辦酒的物品,"不用了奶奶,我有錢。"

"你有錢,是你有錢,這是家裡的事,先用家裡的"說著一把塞給李文山,之後倆父子一起出發了

露珠剛剛在樹葉上蒸發完,李文山他們就到了鎮上,他先準備去拜訪周夫子,感謝夫子對他的盡心教導,順便邀請夫子成為那天的座上賓。

才走到私塾門口,就見劉青謹和餘凌雲也在,還有其他一隊人帶著小孩在那。

“李公子,來了!恭喜恭喜榜上有名。”柳伯道喜道。

“柳伯,是啊,來看望夫子。”李文山打招呼道。

“這幾天找夫子的人比較多,你看,這小孩子可不是像你們以前,時間過得可真快”柳伯臉上笑眯眯的。

轉頭看到門口一群小孩和大人,這私塾可比當年他們拜師啟蒙時熱鬧。

“既然夫子在招待客人,我就先等一會。”李文山和著餘凌雲以及劉青謹一起等著。

“那三個書生怎麼能先進去?”一直注意這裡的人忙叫道。

“這是我家夫子的學生,來這跟回家一樣,怎麼能一樣呢!”

身後傳來柳伯的回答,讓人忍不住一笑。

見到周夫子的時候,他正在喝茶。

三人向夫子行禮道:“夫子,您又要收學生了?”

周夫子看到他們很欣慰,他捋了捋美髯須,紅光滿面地說道:“你們的身份水漲船高,老夫也跟著沾光,同樣水漲船高。”

餘凌雲笑道:“誰叫您那麼厲害,能教出三個秀才來,還都是稟生。”

周夫子又喝了一口茶水,卻搖搖頭道:“都是你們自己爭氣,老夫可不敢居功。”

這次是準備在縣學入學還是府學呢?

餘凌雲道:"夫子我準備府學"

另外兩人相視一眼開口道:"夫子我們也準備入學府學。"

“你們到了府學後,就可以開始學六藝,比如琴棋書畫之類的,這些府學都會教。君子六藝如果你們沒一個拿得出手的,那在這文人中六站不住腳了。所以你們要珍惜機會,以後和別人也能交流的來。”

李文山就覺得奇怪不是說古人除了讀書,六藝也要會,不會精通起碼會品,沒想到在府學裡可以學到,心中一喜,道:“夫子,那學生會去學的。”

畢竟以後他想繼續考,踏入做官還是文學大家之類的都需要用到這些。

“老夫教過這麼多學生,就屬你們三個最有靈氣了,以後想要碰到像你們一樣的蒙童就難咯。"周夫子想起劉青謹和李文山的資質道。

說實話要不是兩人家世缺乏,對很多資訊不瞭解,這次案首花落誰家還不知道。

周夫子看向他的桌面,道:“你不喝茶?這可是老夫珍藏的好茶。”

李文山趕緊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苦中帶甘,他還是喜歡喝前世的碳酸飲料,來了這個世界也就這些東西讓他惦記。

和周秀才又說了一會兒話後,幾人就告辭了,畢竟門外還有人在等待。

幾人碰頭知道他們的酒席撞一起了,各自去請了自己交好的朋友,能來就來,不來去其他人那裡也行,他們是朋友不講究這些。

三人忙完事,一起去縣衙辦理了秀才文書。至於周夫子他是誰那裡都少不了,三人都是他的學生,估計只能趕場了。

不過這種甜蜜的負擔估計是很多夫子都想要承受。

正好遞了拜貼縣令下午休息,抽時間見了三人。看著風姿卓越的三人,年輕是他們最大的成本,如果在府學裡好好學習,以後考上舉人也不是不可能,甚至會更進一步成為進士。

縣令他是世家子考上進士,在翰林院待了三年,謀了一個小地方外放的官做,就是為了不讓自己成為老頭子的把柄。而且小更能做出效果,這兩年下來江陵縣給他發展的越發繁榮。

現在這裡又出了幾個秀才,對於他也是一筆教化的政績,對他們雖然看重卻不會入心,稍微寒暄勉力幾句,發打發他們走了。

看著天色還有時間李文山在街上找了另一家牙行——順通牙行。

店夥計看著這時候還有人來也有點好奇"公子,可是家中需要僕從?"

"呃,我想問問你們這牙行可有做房產鋪子交易的。"

小夥計也很鬱悶他就跟掌櫃建議過門口立一塊標誌,"公子,您來錯了,我們是專門賣僕從或僱傭幫傭的鋪子,您如果需要買房買鋪還是要去找其他牙行。"

李文山聽了也有點鬱悶了!想想既然來了,他爹孃爺奶歲數都不清了,每年秋收找短工幫忙,家裡挑水什麼重活還是少了個人幫忙。

"那你這可有幹農活做家務的僕人"

店夥計開口道:"有的這有一戶一家四口,年紀最大的四十歲,小的十三歲左右,就是沒有田地,所以這家人想出來做長工。"

想想僱傭長工也行,反正村裡荒地,他們本村人可以開荒,"那就叫來見見。"

看著是一對夫妻帶著兩個兒子,看手就知道是農家人。

"你們是哪裡人?"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