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旁邊有人稱讚:“魯道長果然遍讀經書,如此逸聞故典,也能記得一清二楚……”

魯道長沒有答話,但是卻帶著一種“那是當然”的神情,又將周圍眾人掃視一番,然後說道:“諸位,這名號確實很長,其中,除了溢美之詞之外,也有一番道理,需要格外解說。”

蕭洪聽出這名號中有先前提到的“玉虛師相”和“玄天上帝”的稱呼,也知道“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或是“福德衍慶、仁慈正烈”等說法,就是這老道所說的“溢美之詞”,卻不知他要解說什麼道理。

只聽那魯道長解釋道:“大家可曾知道,這玄帝,也就是真武神,按照《元始天尊說北方真武妙經》和《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兩部經書的記載,乃是‘玄元聖祖’的變化之身。何謂‘玄元’?這所謂‘玄元’,指的就是那天地未分時的‘混沌一體之氣’,而此‘混沌一體之氣’,也就是天地萬物的本源,就是所謂的‘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由此可知,‘道’為萬物之本……”

周圍眾人無不點頭贊同。

蕭洪看看魯老道,心想,這“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句,剛剛才聽引路道童說起,時隔不久,又聽眼前這位道長說起;而且,道童議論的是玉虛宮的風水,魯老道說的卻由玄武大帝的名號說起“玄元”,此二者看似毫不相干……由此說來,這個道理似是非常重要。

可是,這個“道”,代表的又是什麼?什麼是天地未分時的“混沌一體之氣”?不過,因魯道長說這“道”是“天地萬物的本源”,蕭洪倒是由此想起,魏凌峰曾經為自己講起那“宇宙之始”的“虛無之態”,說那是“無形無象,寂兮寥兮”,同時暗自聯想,既然說到‘萬物本源’,那和“宇宙之始”豈不就是同一個意思?“道”就是“萬物本源”,又是“宇宙之始”的狀態,而“宇宙之始”說的又是“虛無”,如此說來,那麼“道”所說的,應該就是“虛無”才對!

蕭洪更記起,當時魏凌峰說這番話時,正是在講解“道中之道”,所以,對自己的這番明悟過程,他在心中也已有了幾分確定。

蕭洪這裡在心中暗自思忖,那魯道長卻仍是繼續往下解說。

“既然‘玄元’就是‘道’,那麼,‘玄元聖祖’所指為誰?”魯道長問完眾人,不等有人回答,他就自己搶先說道,“沒錯,這‘玄元聖祖’,說的就是老子,也就是太上老君。而經書上說到,‘玄元聖祖,八十一次顯為老君,八十二次變為玄武’,這就是說,老子作為‘道’之化身,有累世應化之功——不止太上老君是其化身,這玄天上帝,也是他的另一化身……所以說,這玄帝,其實是‘先天始氣、太極別體’,也就是‘玄元聖祖’——老子的化身,因此,他的身份頗為尊貴……”

魯老道講完這番說辭,有些得意地捋了捋鬍鬚,停頓一下,才又說道:“聽我講了這些,剛才那玄天上帝的百字名號中,有一句專門說到,‘八十二化’,大家現在明白那是什麼意思了吧?”

蕭洪一愣,這才知道,老道說了這麼一大篇,原來就是專為解釋那“八十二化”四個字。蕭洪當然知道,老子的地位有多重要,由此看來,這玉虛宮祭祀的“玄天上帝”,確實也是一位極為重要的神仙。

“哦!”這時周圍眾人中,有一道士恍然大悟般地嘆了一聲,“老子累世應化,以前我只知道‘八十一化’之說,如此說來,原來還有這第‘八十二化’!”

蕭洪聽他這樣口氣,似乎那“八十一化之說”,非常重要,但是又不太明白,魯老道與此人兩次提及“累世應化”,說的到底又是什麼。

對於自己這番解說所引起的反應,魯老道顯然非常滿意,於是說起話來也更加繪聲繪色。

“諸位或許有所不知,這老子化身玄帝之事,其實經書上都有詳細記載。”魯老道說道,“此事最初始於黃帝之時。當時,老子曾經托胎於凡世,於是,靜樂國王與善勝皇后是其父母,而老子則化身為靜樂國太子。這靜樂國太子自幼向道,在潛心修道的過程中,又立下志向,誓言將來要輔助玉帝斷除天下妖魔。等這太子長到十五歲,他便辭別了父母,出家學道。此時,他得遇玉清聖祖紫元君傳授道法,開始修習‘無極上道’,並且進入山中修煉。這一番修道,總共歷時四十二年,這原來的靜樂國太子,經過了種種造化,終於功成飛昇、得道成仙了……”

這時有人悄聲說:“不知我等何時能有這樣運氣,遇到上仙傳授道法……”

魯老道微微一笑,回應道:“那靜樂國太子當年修行的仙山,其實就在此處。這裡的幾座山峰,可以延綿上溯至崑崙仙境,所以是一處修仙的絕佳所在……”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得遇上仙傳授道法,然後修行飛昇,這對玄帝現在的地位來說,那不過只是第一步而已……”蕭洪一看,說這話的,正是最開始與自己打招呼那位身著青色長袍的中年道士。

這中年道士說:“……玉帝聽聞其勇猛無比,拜其為‘太玄元帥’,判元和遷校府公事,敕鎮北方,統攝玄武之位,蕩除氛穢,收斷妖魔……”

中年道士說道這裡,看了看魯老道,二人相視一笑。

魯道士說道:“看來,付道長對於此段傳說,也很熟悉……”然後他又解釋道,“大家可能也知道,由這玉虛宮往南不遠,另有一處道觀,名為‘元和觀’,說的就是這‘元和遷校府’。那‘元和觀’名氣可是不小,不過嘛,我們可不要被發到那裡才好……”

魯道士此話一出,引起周圍諸位道士一片笑聲。蕭洪聽了,不明所以,心中也是頗為奇怪。(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