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道城牆,圍出了三重城池——外樂城、內樂城、紫禁城……”蕭洪說道。

“正是,三城重重套疊,這就是所謂的‘宮城三進’。”監院說,“除了三道城牆,如果再算上山門處的最外一道城牆,同時,再將連線東、西、北三座天門的山巒,也看作一道天然屏障,這樣的玉虛宮佈局,可以看成是‘五城圍護’。三重宮城也好,五道城牆也罷,用的都是風水上的增補法,目的都是一個,就是為了‘納氣’和‘藏風’……”

聽監院如此解說,對於這玉虛宮選址時坐南朝北的不足,並未迴避,與先前那道童對方位之說不以為然的態度完全不同,也是印象深刻。

“風水佈局,先天選址固然重要,建造時如何配合,卻也不容忽視……”監院這樣說著,又帶著二人,緩緩步入紫禁城內。

這紫禁城的中心區域,為方整石海墁大院。大院兩邊,列有花壇,在大院東南角處,還建有一座參拜北斗七星的“禮鬥臺”,花壇與“禮鬥臺”均以石雕須彌座為底座。

紫禁城的兩側區域,為東西配殿。這兩座配殿,以廂房、廊廡的形式,各向南北延連——向北側,與十方堂的左右兩翼相連;向南側,則直接連線著玄帝大殿。

這樣一來,十方堂在北,玄帝殿在南,加上兩座配殿東西相對,相互之間又以廂房、廊廡相連,正好成為四邊形的四邊。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監院帶著蕭洪與曼兒二人駐足院中,望向南側的玄帝殿。眼前這玄帝殿,是整個玉虛宮內,規模最大的一座寶殿,因此氣勢格外恢宏。

從這院中,若要進入玄帝殿,需要先走石階,登上殿前的長方形月臺。這月臺,由上下兩層臺基構成,上層臺基面積稍小,而底層臺基則尤其寬大。在這底層臺基的東西兩側,各建有一垂帶踏跺,踏跺兩邊,裝飾有垂帶石,均雕以雲紋、草紋。

三人行至臺基之下,繞至臺基西側,沿著垂帶踏跺的石階,拾級而上。石階走完,便是上一層臺基。這一層臺基,建有御路踏跺,方向正對北側,也與大殿正門相對。所以,三人又要繞行幾步,轉到北側。

那上層臺基的御路踏跺,共有八級石階。御路石居中,上雕龍、鳳、仙鶴等各種圖案;踏跺位於兩側,供朝拜者分列左右而行。在踏跺兩邊最外側,亦砌有垂帶石,上方雕滿了獅子、南瓜等圖案,並以雲紋、草紋裝飾其間。

再往上,走完這御路踏跺的八級石階,就來到了月臺頂面,玄帝殿前。這月臺的地面,為青白石整齊鋪就,四周,環以荷葉淨瓶式樣的漢白玉欄杆,欄杆上,雕有“二十四氣”雲紋柱頭,又帶有龍頭排水口。

這玉虛宮內的最大宮殿,玄帝殿,就坐落於此處月臺之上。

玄帝大殿,面闊五間,重簷歇山頂。屋頂,鋪黑色琉璃瓦;屋脊及簷邊等處,滴水瓦件均以綠色琉璃作為剪邊;外簷的梁枋與鬥栱上,均繪有青綠二色精緻彩畫。這大殿的殿身,由多根巨大立柱支撐,另有隔扇、梁、仿構築期間。大殿的牆體,外刷硃紅色;其他結構,諸如榱桷、簷牙、棟柱、門隔、窗欞等等,亦是無不精美繁複。

由這大殿的殿門,向殿內望去,殿內供奉著玄帝的聖像。那座玄帝聖像,著袍襯鎧,披髮跣足,丰姿魁偉,莊嚴凝重。這玄帝聖像的左右兩側,又分別侍立著金童玉女的塑像。這金童玉女二位,捧冊端寶,恭順謙謹,嫻雅俊逸。此外,還有執旗捧劍二將,分立兩面三刀廂,亦是魁偉豪邁,勇猛威嚴。這幾尊神像,均為銅鑄鎏金式樣,個個都是栩栩如生。

監院示意二人,這一路行至此處,天色已晚,也就不必進殿叩拜。

於是,蕭洪與曼兒二人,又隨這監院一道,經側面繞過玄帝殿,步下月臺,來到後院。

與先前“宮城三進”的氣勢相比,這一進院落,位於玄帝殿後方,規模並不算大。這院落正中,亦有一座大殿,坐南面北,是一座二層磚木結構、小青瓦屋頂的殿宇。這便是玉虛宮內的父母殿。父母殿兩側,又各一座配殿,與之相接。在西面配殿的旁邊,還另有一間小殿,稱為小觀殿。而在東面的院牆上,則開有一扇小門,由此可以通向東邊的另一院落。

監院為蕭洪簡單介紹了這座院落的佈局,又特別解釋道:“可以說,這整座玉虛宮,就是為了祭祀玄帝而建。剛才我們經過的玄帝大殿,自然也就是這座道宮中,最為宏偉的建築。但是,你們眼前所見的這座父母殿,雖然規模不及玄帝殿,但位置卻在玄帝殿高處,可以說,它的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當然,這當中,也是另有淵源……”

監院說著,就帶著蕭洪與曼兒向那東面院牆的小門走去,準備由這小門穿過,去往東邊院落。

蕭洪不由好奇,便又問道:“不知這淵源說的是什麼?”

“哦?這你竟然不知?”監院有些奇怪地看了蕭洪一眼,然後隨口說道,“……自然是與那玄帝飛昇成仙的傳說有關了……”

幾人穿過東面院牆的小門,原來,在牆這一側,其實也是很大一處院落,並且建有一大片各式建築。不過,這些建築並非樓閣殿宇,而是道士們靜修和普通生活起居的場所。這些作為道士居室的房舍,因常常作為修煉之用,故而又稱“丹房”。

監院帶著蕭洪與曼兒穿行幾處小院,在一處丹房前叩了叩房門,其內無人應聲。監院於是說道:“何道長回到玉虛宮後,一直就在這裡休養。近來他身體已經完全恢復,所以常去山後的‘老君洞’,去見方丈。現在既是屋中無人,恐怕是他尚未回來。”

蕭洪心想,原來師父此刻也不在宮中,而是在山後的“老君洞”。

監院又說:“方丈已在‘老君洞’修行多日,你們要想見他,恐怕還得再等些時日。今天天色已晚,我讓都廚為你們二人安排齋飯,另讓堂主給你們安排好住處,你們就先住下,好好休息……”(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