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樓模樣的宮門兩側,還各有一小段牆翼。帶路的道童沒有往那城樓的門洞中去,走向右側牆翼的方向。

蕭洪和曼兒這才發現,原來,在南側這段襯牆的下方,還開著一扇小門。這道小門上漆著紅色,與那牆上的顏色完全一致。初來此處,若是沒人指點,很難發現這裡竟然還有這麼一個方便出入之處。

蕭洪和曼兒知那道童是去叫人,也就沒有跟隨上前,而是站在原地等候。道童叩了叩門,門內有人應聲,道童與門內人交談幾句,就又回來,引領二人一同來到城樓下方的門洞中。

原來,那襯牆上的小門,只供內外對話,平時從不開啟。

三人在門洞中等候時,蕭洪又回頭看向城外。那山門往外,正對著一條大路,大路兩側,各建著一座真觀祠。沿著這路再往遠處看,另外還有一對碑亭,對稱地立在道路兩側。

蕭洪正在感嘆這裡建築規模宏大,只聽一陣響動,城門已經向內緩緩開啟。門內走出一位老者,雖是蒼鬢皓首,但卻面色紅潤、精神矍鑠。帶路的道童向蕭洪和曼兒悄聲介紹說:“這位便是監院……”

蕭洪與曼兒沒想到竟然會在此處遇到監院,連忙施禮問候。

那老者說道:“不必多禮。我雖是玉虛宮當家,但也常受方丈教誨。既然方丈曾將你收為弟子,你我之間,也就不必拘禮。你來至此處,就如回到自己道觀,平時有什麼事情,儘管直接開口。”

蕭洪與曼兒連聲稱謝。

老者又說:“我正要往丹房去,何道長也在那裡,你們二人正好與我同路……”

先前帶路的道童,聽到這話,便向監院告退,仍回西天門值守去了。有道童將城門再次關閉,蕭洪與曼兒便隨著監院進了城門。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宮門內側,便是外樂城。

宮門正對著的,是外樂城的中軸線,有一條巨石鋪就的寬闊神道,向南伸延,神道兩側,則是開闊的廣場。

沿這神道前行,走了不遠,可見兩座碑亭,巍然對峙於神道兩側。碑亭內,石碑上,碑文雋永圓潤。宮院兩側,宮牆上,各有一道側宮門,監院說,那是東華門與西華門,分別通往兩側的東宮與西宮。

再向前,有河水自西宮方向流入,呈彎弓狀,蜿蜒東流,橫貫整個宮院。而在神道的方向上,一座巨型石橋,為方整青石砌築,跨過河上,直接連線至河的對側。

監院一邊緩緩邁步走上石橋,一邊對蕭洪與曼兒說道:“你們看,這河,有如玉帶,穿過宮院,所以,又叫做‘玉帶河’。這河,在此位置轉彎,曲如彎弓,而我們前方的龍虎殿和內樂城,均被此河環抱。這樣的形態,正是風水上所說的‘冠帶水’。這河水,從此宮院穿過之後,將會盤曲流向玉虛宮北部。等它行至下游,又有‘仙源橋’和‘仙都橋’兩座石橋跨過……這樣的吉祥格局,可是頗為難得,也就是風水堪輿上所說的——‘玉帶腰圍,屈曲有情’。”

蕭洪想起引路道童站在“仙源橋”上的自豪神情,以及他專門提及的“仙都橋”,原來這就是河流的上游所在。

監院沉穩解釋道:“這‘玉帶河’盤曲宮內,加上河上所建的數座石橋,水如絲絛之‘索’,橋似門戶之‘鎖’,二者一道,便能索(鎖)住宮內福澤之氣,使之聚不散、行有止。這也叫做——聚氣得水,因此,這條河,也叫做‘金水河’……”

“哦,原來是這樣!”曼兒輕聲說道,“剛才我們還曾說到,玉虛宮的選址坐南朝北,不利於‘納氣’……”

“正是!”監院點頭微笑,“有了這‘金水河’,宮中之氣,便會‘界水而止’,不會輕易向外耗散。雖然南北方位有所缺憾,卻另有吉祥格局加以彌補……這也正是風水選擇的巧妙之處……”

三人踏過石橋。

石橋這一側,是一片巨大青石砌成的弧形場地。場地兩邊,對稱位置上,各建有一座石臺。石臺之上,各立一支旗杆,那旗杆上幡旗招展,似乎此前一日,才剛剛舉行過齋醮法事。而正前方,被這兩側的旗杆臺所拱衛的,便是那建於高高崇臺之上的龍虎殿。

沿著十八級踏階,步上寬廣的崇臺,龍虎殿肅穆立於眼前。龍虎殿的兩側,也各有“八字牆”分立左右,其規制樣式,與“外樂城”宮門兩側的“八字牆”,頗為相似,也是朱碧交輝、富麗堂皇,更將這龍虎殿襯托得莊嚴宏偉。

監院帶領二人來至龍虎殿前,卻並未入內拜祭,而是由由殿旁襯牆上的小門穿入,直接來到了宮牆內。這裡,就是“內樂城”。

“內樂城”的院落規模,比“外樂城”略小些。此處院落,為一處方整石海墁的大院,大院兩側,各建有一座化帛爐。

這化帛爐頗有特點。下部,是方整石的須彌座;爐體,由綠色琉璃構件砌築而成,另帶黃色窗花和隔扇花,遠看仿似綠中點金;爐體上方,建有歇山式樣的琉璃瓦頂,上面立有煙囪口。

化帛爐的正面,有拱券燒化用的填入口,填入口下方,設有單人磴道,四周有石欄圍護,燒香化帛時,可供信士使用。化帛爐內,煙火還沒有完全熄滅,偶爾還有青煙嫋嫋飄出。

在化帛爐外側,兩邊院牆上,分別有東西兩座石門,為小宮門。

穿過大院,由龍虎殿再向南,正對龍虎殿的,就是十方堂。十方堂兩側,又有一道宮牆連線,將其內部建築牢牢圍住。

監院說,穿過這十方堂,再往裡側,就是紫禁城。

蕭洪自言自語道:“我們這一路上來,已經穿過好幾道宮牆……”

監院點頭答道:“不錯。玉虛宮山門處,是第一道宮牆,圍住山腳下的街市;第二道宮牆,圍住了‘外樂城’;而再向裡,與龍虎殿相連的宮牆,是第三道,圍著的,是‘內樂城’;而眼前這道宮牆,仍是與十方堂相連,這就是最內側一道,也就是紫禁城的宮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