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為青龍,五行屬木;西為白虎,五行屬金。你這樣的說法當然沒錯。”曼兒笑著說,“只是這裡的地勢卻不符合啊!所以,若說這裡是‘龍穴’之地,其實還差了一點,否則就堪稱完美!”

“嗯,”蕭洪也說,“剛才我們騎著仙鶴繞到了主峰的北面,這才看到一大片建築,當時我就想到了南北朝向的問題……”

“對啊,”曼兒抬頭向那主峰所在的方向望了一眼,說到,“風水上常說,‘南鬥主生,北斗主死’,所以在建築選址時,一般都會選擇南向而建,如果方向實在不能朝南,也會選擇向東,很少會選擇向北。只可惜,這主峰的南面,山勢太過險崚,沒有辦法建起這麼多建築……”

“嗯,而且主峰南面也沒有水,更沒有這樣的‘青龍砂山’、‘白虎砂山’和‘案山’……”

“……那也就談不上‘風水四靈獸’環抱的格局了呀!相比之下,還是眼前這樣的選擇比較好!”

“我明白了,玉虛宮現在的方位,並非通常所見的坐北朝南,而是坐南朝北,為得就是適應此處的山水格局……只是,這樣一來,那‘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的說法,若是按照東西南北的方位來看,就正好是反過來了……”蕭洪此時也算有些明白,為何說到“四靈獸”時,用的是“左右前後”的順序,而沒有直接指明“東西南北”。

“正是這樣!”曼兒說道,“我想,在選擇風水的時候,難免總會有些美中不足!眼前這樣的風水寶地,雖是有些缺憾,但這樣的‘龍穴’,遍尋世上,也難能見得幾處!”。

“說到‘缺憾’,這樣的風水是……?”

“這樣坐北朝南的方位,當然是不好啊!”曼兒解釋道,“《風水辨》裡說,所謂‘風’,‘取其山勢之藏納’,這‘藏納’,說的就是,要藉著山勢‘藏風納氣’。但凡修行之人,都知道,這‘氣’,是道家的精髓所在,而像玉虛宮這樣坐南朝北的選址,其實是不利於‘納氣’的……”

“納氣……?”蕭洪聽了這樣的說法,一時還沒有反應過來。

曼兒笑著解釋道:“嗯,這要是解釋一下,其實也很簡單。這‘納氣’之說,到了冬天尤為突出,你想啊,寒風由北而來,如果在基址的北側,能夠背靠山峰,那就能藉著山勢,擋住寒氣……”

蕭洪暗想,這風水之說雖然複雜,其實卻很實用。接著,他想起剛才從空中看到的玉虛宮全貌,不由又是有些擔憂。

這一回,曼兒注意到蕭洪的神色變化,因而追問了一句。

蕭洪皺了皺眉,說道:“我剛才就想說起此事……從空中看時,你有沒有發現,這玉虛宮雖是規模宏大,卻好像少有人煙,感覺似乎有些冷清……”

曼兒聽了,細想之下,確實也有相似感覺。二人正欲猜測是何原因,卻見那山坡高處的石板路上,走來一名道童。

這道童還沒行至近前,便遠遠地施禮,同時高聲問道:“二位道長,從何而來?是何仙派?”

蕭洪聽那道童提問,竟然不知如何作答。

猶豫之間,那道童又走近了幾步,拱手說道:“若二位道長是來此掛單,那就請回吧!近來方丈吩咐過,本處叢林不再接受遊方的道友掛單。”態度雖然客氣,語氣卻是不容商量。

蕭洪因為沒有聽懂道童話裡意思,有些雲裡霧裡,更是不知應該說些什麼。

幸好曼兒從旁答道:“這位道兄誤會了!我們並非雲遊參訪之人。此行是有要事,專門來見宗師。”

那道童聽到曼兒嗓音,這才意識到,原來來者還有一位坤道。他將蕭洪與曼兒上下打量了一番,見二人年齡相仿,又站在一處,顯然彼此熟悉,便隨口問道:“二位道友可是火居……?”

曼兒一聽這“火居”二字,立刻臉上一紅,趕忙解釋說:“不是,不是!……哦,這位是我的師叔……嗯,我義父本為火居道士,只是他後來拜入宗師門下……”

那道童見曼兒答得語無倫次,並不覺得自己問得唐突,反而把臉色一沉,正色問道:“好了,你說有要事,是有什麼樣的要事?”

曼兒輕咳一聲,略微鎮定神色,才又說道:“哦,是這樣的,我義父原先曾是宗師的弟子,前些日子他在外面受了重傷,所以傳到玉虛宮來療傷……我們這次是來找他……”

道童聽了,抬手止住曼兒話語,將信將疑地盯著蕭洪看了一會兒,又開口問道:“那麼,這位道長仙姓是……?”

這回蕭洪連忙答道:“我叫蕭洪。”

“哦,蕭道長!”沒想到,那道童一聽蕭洪說起自己名字,神情立刻恭敬了許多,同時連忙又向著蕭洪施了個禮,說道,“晚輩適才冒昧,望勿怪罪……”

蕭洪心中奇怪,這道童自露面起,一直都顯得很有禮貌,不知他又是為何向自己道歉?

於是蕭洪只是向這道童擺了擺手,表示自己並未放在心上。

這道童接著又解釋說:“何道長受傷之事,我也曾有聽說。而且監院還專門交待過,若是蕭道長或魏道長回玉虛宮來,要多多留意照顧。不過,這幾日來,我一直都在西天門值守,實在沒能料想,蕭道長您竟會選擇此路上山,所以方才多有怠慢……”

蕭洪原想說自己並不認得路,但是想了想,只是含糊答道:“我們騎那仙鶴來時,也並不知道,那仙鶴為何要落在這裡……”

道童聽了,卻是有些驚訝地說道:“原來方才空中那只仙鶴就是二位道長?我見那仙鶴飛來,以為是有上仙來訪,所以慌忙趕過來看。”

曼兒聽到“上仙來訪”這樣的說法,有些驚訝。

道童則又補充說:“那仙鶴落下之處,名為‘望仙亭’。‘望仙亭’所在的位置,離西天門其實還有段距離,所以,一般來訪的道士或者香客,即使不由水路走那位於中路的北天門,而選擇了從西天門上山,也很少會繞路到‘望仙亭’。但是,如果遇有仙真或大德大隱來訪玉虛宮,依照慣例,卻總是要先到這‘望仙亭’,然後再由此上山……”(未完待續)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