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洪順著曼兒示意的方向看去,只見一道五彩的光影正在地面上快速移動。

二人相互對視一下,毫不猶豫地向著那光影追趕過去。

那光影移動速度忽快忽慢,二人追得近了,它就飄忽遠去,可真要是二人落下了,它就也慢了下來,似乎是在等待二人跟隨。

二人被那光影引領,一路走了不少距離,最終被一處石崖擋住了去路。這時那光影突然一晃,投照在這崖壁上,原來是一篇完整的文字。

這石崖彷彿就是為這光影所設,變成了專門呈現這些光影文字的書頁。蕭洪正要因此感嘆,卻見那光影隱約晃動起來,似乎就要暗淡下去。

蕭洪忙看那文字的內容。

“什麼是……‘自然之字’?”蕭洪正要問曼兒,卻被曼兒抬手制止。

曼兒目不轉睛地盯著石崖上的文字,生怕這內容一閃即逝。

那光影晃動片刻,接著,就似書頁翻過一般,石崖上又換上了另外一篇文字。

對於這些文字,蕭洪還是比不上曼兒的閱讀速度,只是從頭到尾掃了一遍,那石崖上的內容就又變了。

“快,把這記下來……”曼兒拉了一把蕭洪的臂彎,催促道。

“這……”蕭洪看了石崖一眼,面露難色。因為此時那石崖上顯出的光影,似字非字,似圖非圖,筆畫屈曲難懂,一時看不出到底是何內容。

“這些都是符籙,你先記下來。”曼兒見蕭洪仍是為難,便解釋道,“剛才的文字不是說了,符中有書,參似圖象,書中有圖,形聲並用。你就把這看成是圖文合璧之物,先把它的筆畫記下,其中道理,回頭再去慢慢思索……”

“嗯……”蕭洪對眼前這般奇遇也是心中驚奇,所以不再多問,只集中精神,認真將這光影的內容印入腦海。

好在這一次,那光影書頁沒有迅速翻過,而是似乎能通人性一般,總是等到蕭洪有了幾分把握,這才換上一篇新的內容。

這樣大約換過三四幅符籙之後,二人身邊日色變化,那石崖上的光影也隨之暗淡下去,最後完全消失了。

蕭洪自然也已明白這些內容重要。“是不是我記得太慢了……”他悵然若失地說道,“要是快一點,也許能多看幾頁內容……”

“嗯,我們可以等等再看……”曼兒說,“我剛才觀察,這些光影符籙恐怕是與周圍的光線變化有關。等到明日此刻,我們看它會不會再次出現……”

這時蕭洪才又問起曼兒,最開始時那兩篇文字,說的是什麼內容。

“說的就是這符籙啊!”曼兒說道,“你知道嗎,我們常說到‘符籙’,其實這‘符’與‘籙’,二者又有不同。”

“剛才問起什麼是‘自然之字’,那說的其實就是‘符’。”曼兒看了蕭洪一眼,問道,“剛才那段文字你是不是沒能看懂?”

見蕭洪點頭,曼兒便將這段文字記誦了一遍:“……一切萬物莫不以精氣為用,故二儀三景,皆以精氣行乎其中。萬物既有,亦以精氣行乎其中也。是則五行六物,莫不有精氣者也。以道之精氣,佈於簡墨,會物之精氣,以卻邪偽,輔助正真,召會群靈,制御生死,保持劫運,安鎮五方。然此符本於結空,太真仰寫天文,分置方位,區別圖象符書之異。符者,通取雲物星辰之勢……”

說著,曼兒又將這其中含義為他解釋清楚,並且又特別補充道:“‘符’,除了可以稱之為‘自然之字’,也可稱為‘雲篆’、‘天書’或者‘龍章’、‘鳳文’。這些說法,以後你在別處遇到,自然應該知道意思。至於說到‘籙’——”

曼兒說,這所謂“籙”,又叫做“法籙”,說的主要是一些牒文,上面記錄著天官功曹和十方神仙的名屬,內容常為神真的名諱、形貌以及召喚神真所用的符咒。

“就像剛才那石崖上說的……神符寶篆,其出自然,故於元始赤明浩劫之初,渾茫之際,空中自結飛玄妙氣,成龍篆之章,乃元始神尊化靈應氣然也……”曼兒又說,“所以,這‘符’與‘籙’,或是出自天神所降,或是由先天靈氣演衍而成,自然都是非常重要……”

曼兒這樣說著,蕭洪突然記起在山下避難石洞中見到的那些石壁裂紋,覺得與自己剛才見到的這些符籙有些相似。但是他再想想,又覺得那些裂紋斷斷續續,與這些一氣呵成的符籙相比,筆意差別太大,於是心中疑惑,便也沒有向曼兒提及此事。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蕭洪聽完曼兒解說,又把剛才看到的那些符籙在心中默記了幾遍,這才隨著曼兒離開石崖。

二人在這山頂又四處看了看,便又發現一處特別的所在。

沿著一條小路走至盡頭,是一片方形的空地,而在這小路正前方,就是斷崖。

遠遠看過去,在那斷崖之外,展開了一片波瀾壯闊的雲海,那雲海中無數山岱連綿起伏。

而這小路的兩側,目力所及,各有景物遮擋:一側,密密地立著一排參天古松;另一側,則有一塊數人高的巨石。

就在那巨石下方,竟然建有一間小屋。這小屋背依傍石勢而建,屋體結構又與那巨石連成一體。

“這是什麼人住在此處?”蕭洪見了極為好奇。

曼兒遠遠地看了一眼,說道:“看樣子,這間小屋恐怕是一間‘靖室’。”

蕭洪知道,這曼兒所說的“靖室”,其實就是民家所建的靜修之所。而凡是靜修之所,都有專門的規制要求。

“你看,”曼兒手指那間小屋說道,“這間住所,東向開門,南面開窗,門外是雲海,窗外是古松,正是靜心修煉的極佳所在。而且,這屋面積不大,東西方向比起南北方向略寬,但也不到兩丈長度;想必它的內部構造也是十分簡單……我記得《要修科儀戒律鈔》裡說,民家曰‘靖’,師家曰‘治’。若是‘治所’,規模應該比這要大,形制也會有所不同。所以,這必是普通民家建成的‘靖室’,專供敬道修煉之用……”(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