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又說:“那些‘仙境’的入口,雖然位置神秘,但是,其實我們在第一次來到‘洞天福地’時,玉鼎真人早已將其指示清楚,只是,在我們當中,極少有人能夠將其記得清楚……當然,就算找到這入口的位置,能不能透過那入口所設的考驗,最後獲得進入‘仙境’的機會,那還另當別論……”

這時馮天禮打斷王承說道:“那麼,若是在這附近,正有一處‘仙境’入口,你會怎麼辦?”

“啊?”王承驚奇道,“你知道仙境入口的位置?那你怎麼不早說?”

馮天禮不動聲色地說道:“你還沒有回答我的問題……”

“這還用問嗎?”王承立刻回答道,“那當然要去試一試啊!萬一我們得到機會,能夠進入仙境,那豈不是……”

王承說到這裡,突然覺得,馮天禮態度如此冷靜,實在是有些可疑,於是他瞥了馮天禮一眼,說道:“哎,馮老道,你莫不是在拿我尋開心吧?這仙境入口的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

“我也不知道它是不是真的……”馮天禮慢吞吞地說道,“我也只是聽人說起而已,要想知道真假,恐怕只有親自過去看看才行……”

“你什麼時候聽人說起……?”王承這話還沒說完,突然眼珠一轉,一下明白過來,“啊,我知道了……馮老道,你說的這人,現在離我們有多遠?”

“那你不用細問……”馮天禮擺擺手說道,“反正他們不可能發現我們跟著他們……”

“啊……這麼說,他們正在趕往某處仙境入口?”王承猜測道。

“嗯……”馮天禮回答說,“按我聽到的情況,這處仙境入口,距離此處不遠,應該明天就能趕到……不過,他們此刻與我們一樣,也正落腳休息……”

“哎呀,我們竟有這樣的運氣!”王承激動道,“那明天一定要跟他們過去看看……”

“只是……”馮天禮看了一眼蕭洪,說道,“這蕭道長要辦的事情,也是非常重要……”

“還有什麼事情,能比進入仙境的機會更重要?”王承立刻就打斷了馮天禮,接著,他又看向蕭洪,問道,“我說得對不對,蕭道長?”

王承與馮天禮對話時,蕭洪也想起自己在“援天梯”的經歷。

當時,他和曼兒決定選擇前往峰頂,正是因為蕭洪想起玉鼎真人曾經為自己指示的某處所在;而他們在跨過那“援天梯”時,確實也花了不少心思。

至於馮天禮所擔心的事情,蕭洪也想起自己曾經遇到的那位無名仙人。或許,如果真如王承所說,能有機會進入仙境,那也許還會再遇到某位仙人……那樣一來,這尋找龍虎宗的事情,自然也就不在話下……

蕭洪想到這裡,便衝著那王承一點頭,說道:“對,我也覺得,應該去試一試!”

幾人議定此事之後,王承聽蕭洪說起透過“援天梯”進入仙境的經過,連連感嘆,說蕭洪錯過了得道成仙的大好機緣。

眾人原地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仍是馮天禮帶路前行。

蕭洪等人隨著這馮天禮越往前走,腳下的道路就越是崎嶇難行,直到大家沿著一條小路,深入到了密林之中。

周圍俱是參天古樹,遮天蔽日;漸漸地,又有一些莖蔓茂密的古藤,古樹的枝幹之間,來回地攀援。這樹與藤的枝葉,越來越密,到了最後,竟然將所有光線完全遮擋。

密林外面,仍然只正是正午時分;而在這幾個人的周圍,卻是伸手不見五指。

四個人仍是以馮天禮為首,前後魚貫而行。好在,腳下的道路雖然很窄,但卻十分平坦,眾人小心挪動腳步,沒花多少時候,也就穿過了密林,來到一處日光明媚的所在。

這一路,馮天禮遠遠地聽著前面兩名道士的聲音,作為指引,這才帶著大家來至此處。

其實,那條樹與藤織成的通道中,中間也有幾處岔路,若不是那二人每次遇到路口都要議論一番,馮天禮帶著眾人,恐怕也早就迷失了方向。

這時,馮天禮終於松了一口氣,對著其他幾人說道:“就是這裡了,前面不遠,就是法壇的所在……”

幾人聽馮天禮這樣說,不由精神為之一振。他們連忙加緊腳步,向前轉過了一個彎,果然,這就看到了馮天禮所說的法壇。

關於這個法壇,那是此處仙境入口,必經的一處考驗。這一路上,馮天禮從前方兩人的議論中,偷偷聽來不少內容。此刻王承走在前面,馮天禮則把這些聽來的內容向蕭洪一一講解清楚。

馮天禮說,這裡雖然被那二人稱為“法壇”,但其實它的佈局,與平時大家見到的“齋壇”或是“醮壇”相比,並沒有太大差別。

平時經常會見到“齋壇”,那主要是用於祈請、度亡、驅邪;

而設立所謂的“醮壇”,則是為了延真降靈、祈福攘禍,以祭神、謝恩、請功為主。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但是,此處所設的“法壇”,它的作用,卻並非是為了祭祀仙真,而是針對那些即將進入仙境的修行之人,對他們的修為和法力,作一考查。換句話說,只有具備一定法力的修行之人,才有機會進入仙境。

因此,前面那兩名道士,就將此處稱為“法壇”。

馮天禮又解釋說,一般的齋壇,或是醮壇,通常都是“三層八方”的構造。“三層”象徵天、地、人三才,而“八方”,則與八卦相對應。

這齋壇或是醮壇上,常常是星宿羅陳,日月排布。那壇上有欄纂,數目為八十又一,喻九九之變通。所用絳繩為七十二丈,象徵七十二氣候。

這些,就是那經書上立下的規制,即“三級以象三才,登降施;八方而取八卦,排布森嚴,星為緯,宿為經,天有門,地有戶。絳繩七十二丈,月氣候之流行;圖纂八十一竿,合陽奇之通變。”

馮天禮說,此處所立“法壇”,也是嚴格遵循了經書的規制。相應地,在這“法壇”之上施法的所有過程,也必須嚴格遵守儀軌程式,不能率性而為。(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