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勁松說:“這‘仙人走獸’的排列,有著固定的規制。有些大殿,等級不高,這些蹲脊獸的樣子,還不一定能見得全……但是,眼前這座玄帝大殿,它的建造等級很高,殿頂的‘蹲脊獸’,從位於脊端的‘騎鳳仙人’開始,加上後面的十個小獸,總共有十一個,已經全都齊備了……”

謝勁松說,十一個“蹲脊獸”,這可是殿宇建築中的最高等級。這十一個蹲脊獸,在屋脊上的排列,那是有固定順序的。

從屋脊最外端的“仙人騎鳳”開始,後面的小獸依次是龍、鳳、獅、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鬥牛和行什。

若是殿宇等級降低,蹲脊獸的數目就要相應減少,不然就會違反規制。

減掉小獸的時候,是從後面的行什開始,依次遞減,行什減掉之後,除了最外側的‘騎鳳仙人’,剩下的小獸數目總是單數,等級高些的殿宇可能有九個、七個小獸,等級低的可能就只有五個或者三個小獸。

另外,這殿頂上仙人走獸,除了有裝飾的作用,還可以區別殿宇的等級,再者,這每一個小獸,還有著不同的含義。

最外面的這只小獸,叫做“騎鳳仙人”。這個小獸的樣子,是一個人,騎在鳳形的獸上,面朝屋脊延伸的方向,所以,有時,它又叫做“仙人指路”。

在有些地方的建築上,仙人騎的那小獸,並不是鳳,而是大象,所以那便是“仙人騎象”的形象。

關於這名“仙人”,又有各種傳說。有的說,是輔佐周文王取天下的姜太公;也有的說,是春秋時的齊泯王,戰敗逃亡時遇大鳥負其過江;還有說法,說這是伏羲或是大禹。

排在第二位的蹲脊獸,就是龍。這龍,並不是飛龍的樣子,而是長有四足,蹲於瓦上,外形與獸相似,所以又叫“龍種獸”。

傳說中常常說到“龍生九子”,而這裡的“龍種獸”,其實就是龍的第三子,名叫“嘲風”,平生好險又好望,因此,令其蹲踞於殿角的屋脊上,能夠鎮攝妖魔、清除災禍。

排在第三的鳳,與排在第四的獅,兩者都是祥瑞之獸,也是作為辟邪之用。

第四是天馬,也就是神馬。它有一對翅膀貼在身後,因而,也就有騰雲駕霧的神威。

第五為海馬,造型與天馬相似,但身上無翅,而是有火焰裝飾。

這天馬、海馬二者,象徵著威德可以通天入海。

第六是狻猊,也是傳說中“龍生九子”之中的第五子。它能夠食虎豹,也可以率百獸。這狻猊的頭部,常有長髮披肩,因而,它也有綽號,稱為“披頭”。

第七為押魚,是一種海中異獸,可以興雲作雨,主要有鎮火之用。押魚身披魚鱗、有魚尾,也有傳言說,它是天上魚尾星化之,所以也叫“魚尾星”。

第八為獬豸,是傳說中的一種獨角瑞獸,能辨是非曲直,能識善惡忠奸,所以也是正大光明、清平公正的象徵,裝飾在殿脊上,是為壓邪之用。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第九為鬥牛,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虯龍,為牛頭獸態,身披龍鱗,遇陰雨可作雲霧,也是一種鎮水獸,立於殿脊之上,可以鎮邪護宅。

位於最後面第十位的,就是“行什”。之所以叫這個名字,可能是因為它的位置固定在小獸的第十位。

這“行什”的模樣,為猴面人形,背後生翅,手持金剛杵。工匠們常常傳說,這個“行什”,其實就是天宮的弼馬溫,有它在隊尾壓陣,前面的一隊小獸便不會成精作亂。

眾人按照謝勁松的講解,將這玄帝殿屋脊上,那十一只仙人走獸,一一辨認了一番。

但是,很快眾人就發現,在隊尾的“行什”身後,其實還排列著一個龍形的裝飾,比起前面的仙人走獸,它的個頭要略大一些,形象明顯有些差別。

曼兒自言自語道:“這個‘行什’,並不是排在隊尾啊?在它的身後,不是還有一個龍頭形狀的裝飾嗎?”

謝勁松聽到曼兒的疑問,回答說:“那個並不屬於‘仙人走獸’……它就是我剛才跟你們提到的——‘垂獸’……

“所謂‘垂獸’,也就是位於垂脊頂端的裝飾……相應地,還有‘戧獸’,它的樣子也與‘垂獸’相似,只是個頭略小一些。

“這‘垂獸’和‘戧獸’,兩者都是龍頭形狀,頭生獸角,身有龍鱗,虯鬚閉口,鬃毛飄展,鬃毛內雕飾火焰。

“二者都屬龍種,名叫‘螭龍’。螭龍本來無角,而垂獸與戧獸卻都有角,所以,又有傳說,這角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它們受敕之後,後天生出來的……”

這時付道士說:“我看在這大殿頂上,位置更高處,在你剛才說到的正脊位置,兩端還有相似的龍頭形裝飾……那個,想必就是你先前說到的——‘正吻’……”

謝勁松微笑著,點頭道:“不錯……在屋頂最高處的那道屋脊,確實就是正脊……而正脊的兩端,常常也有龍形裝飾……

“這樣的裝飾,最早在大殿建築中出現時,並不叫做‘正吻’,而是稱為‘鴟尾’。

“據說,在大海中,曾有一種魚,虯尾似鴟鳥,能夠噴浪降雨,所以,工匠就將其形象,塑在殿角、殿脊、屋頂之上,以避火災……

“再到後來,這種裝飾的形象,就演變成為了‘鴟吻’,也稱為‘蚩吻’、‘螭吻’……

“其實,那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正吻’……建築工匠們,有時候也把它們叫做‘吞脊獸’……

“至於那‘螭吻’以及‘吞脊獸’之類的名字,其實也有些來歷……

“因為,這‘正吻’相傳是‘龍生九子’之中,最小一子,名為‘螭吻’……而這‘螭吻’的長相,很像一隻剪去了尾巴的四腳蛇……

“這位龍子,喜歡站在險要處,東張西望,所以它的名字也叫‘好望’;

“同時,又因為它喜歡吞火,所以,又稱之為‘吞脊獸’。把它的形象建在殿角上,也是為了鎮闢火災……”(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