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這樣討論著,不知不覺,時間就已過了晌午。

曼兒一直沒見到蕭洪,就也找了過來。蕭洪與何慶山這才覺得腹中空空。

何慶山對二人說,先用過齋,然後一起去老君洞看看。

老君洞就坐落在玉虛宮南面的山坡上。

三人沿著一條山間小道,拾級而上,緩步向那老君洞走去。

小路依著陡峭的山勢,一會兒向左,一會兒向右,層層盤旋,最會止於坡頂。老君洞的位置,就在這處坡頂位置。這老君洞與上山的小路一起,彷彿構成了一個“玄之又玄”的“玄”字——老君洞,是“玄”字頂上的那一點;坡頂的那處平臺,是這“玄”字的中間一橫;而剛才上山時走過的小路,則是點和橫下方的左右折筆。

老君洞前方的那處平臺,正可供人駐足觀望。立於此處,回首向山下望去,看著山坡上的松柏翠竹、山間流泉,還有宮殿之中的層層建築,恍惚之間,彷彿凡塵往事皆在足下。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平臺再往前,有一處石頭洞口,這就是老君洞。這老君洞,是以洞為殿,石頭洞口的位置,就是大殿的入口,而那朝拜用的大殿,就建在這石洞內。

這一座大殿,利用了石洞的洞內空間,同時,又依著山勢,鑿開石崖,使那大殿的部分構造,深入峭壁的岩石之中。如此一來,殿借山勢,山隨殿威,使這老君洞看起來格外莊嚴。

何慶山知道,師父近來在此修行,尤其忌諱別人打擾。雖然蕭洪不是外人,但他這次來,並沒有提前告知師父,所以,他讓蕭洪和曼兒先在洞口等候,自己一個人進去看看師父態度。

蕭洪和曼兒趁著這一會兒時間,就在老九洞的洞口附近看了看。

洞口兩側的石壁上,雕滿了石刻。

靠近洞口的位置,石壁上有不少題字。

有一處石刻,以草書筆法,寫著“猶龍”二字,字型遒勁,筆勢如真龍遊動。孔子曾經問禮於老子,這“猶龍”二字,便是孔子對老子的稱讚之辭。

另外還有幾處石刻,有的寫著“紫氣東來”,有的寫著“有仙則名”,或者寫著“笑傲煙霞”……那些字,一眼望過去,或遒勁挺拔,或娟秀典雅,無論是書法,還是刻工,均是珍品。

洞口再往兩側,則多是浮雕,或者是石刻壁畫,每一幅浮雕壁畫,均是鏤刻細緻、雕工精湛,堪稱傳世之作。

曼兒認出,洞口左側的那些浮雕壁畫中,有“老君說法圖”和“七真朝聖圖”,圖中的人物,個個都是栩栩如生。

兩人向著洞口右側走了走,結果發現,這邊的石壁,生生地被鑿出了一道長廊。這道長廊,整個凹入石崖的巖體之內——廊頂、地面和長廊的靠山一側,俱是石壁上的岩石,而另外衝向山外的一側,則是建有扶攔。

在這道長廊內,崖壁上刻有一組壁畫,畫面形式整齊,內容也彼此相關,一幅一幅的壁畫連接起來,就彷彿一條長長的畫卷。

蕭洪與曼兒沿著這長廊又向前走,同時仔細察看著那些壁畫。

第一幅圖,正刻在畫廊的起始處。

那上面畫著的內容非常簡單。整幅畫面之上,就只在正中心的位置,畫著一個大大的圓圈;在這圓圈的周圍,還裝飾了一些雲紋,但式樣也是極為簡單。

在這幅圖畫的下方,刻著幾個大字——“起無始”。

另外,在大字的旁邊,還配有一行小字,明顯是針對那“起無始”三個大字的解說文字。這行小字寫的是:“太上老君生無始,起乎無因,為萬物之先,元氣之祖。鴻洞溟滓於光,眾聲色微始之中,自然而生。”

接著往前走,就是第二幅圖。

在這幅圖的中心,仍然畫著一個大大的圓。但是,與“起無始”那幅圖的差別在於,在這個大大的圓圈裡面,還刻著嬰兒的形象。這個嬰兒長得肉嘟嘟的,此刻正在那圓圈內盤腿打坐。而在這大圓圈的外面,還刻有一些浮雲。

在這第二幅圖的下方,也是刻著三個大字——“顯真身”。

在第三幅圖前面,蕭洪與曼兒停下腳步,神情認真地看了好一會兒。

在這幅圖上刻著的,是“三清神”的形象。

曼兒向蕭洪解釋說,“三清神”,是三清仙境內的三位尊神。這三位神靈分別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就是太上老君。

在這三清神的外面,也是圍著一個大圓。而在這大圓的下方,也是刻著文字,寫著——“尊宗室”。

蕭洪其實也曾聽人說起過“三清神”,知道這三位神靈,是道教各派公認的最高神。不過這還是他第一次見到“三清神”的神像。二人仔細看了一會,又拜了拜,這才繼續又往前走。

接著就是第四幅圖與第五幅圖。

這兩幅圖,粗看上去,所畫的內容非常相似。兩者都是中心畫著一個大圓圈,圓圈的外面,刻著浮雲,而圓圈的裡面,畫的則是天地初分時的景象。那大圓圈中,清者上升,濁者下降,一派渺渺冥冥之象。

但若仔細比較,這第四幅圖和第五幅圖,二者又有不同。

首先,那第四幅圖的下方,寫著——“歷劫運”;而第五幅圖的下方,寫的卻是——“開天地”。

其次二者影象也有不同。

寫著“歷劫運”的第四幅圖畫,圓圈的中心,仍然與第三幅圖一樣,畫有“三清神”的形象。只是與那“尊宗室”一圖不同的是,在這幅圖中,“三清神”的周圍,又包圍了不少裝飾圖紋。細看之下,這些裝飾圖紋其實是火紋與水紋,象徵火焚、水漂二種“劫運”。

而另一幅圖,也就是第五幅圖畫,就沒有再畫著“三清神”的形象。在圖中間的大圓內,畫有一處“天柱”。這個“天柱”,將天地分開——“天柱”上方,畫有一些房屋,排列整齊;而“天柱”的下方,則是一片滔滔海水;在這“天柱”的兩旁,還畫有日月的形象……(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