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都沒有做聲。與黑衣人相比,這樣的態度實在是好了太多。

這時監院說道:“真德觀的道友這次來,就是為了此事。”

“正是!”國字臉的道士說道,“當時我們回絕了白袍祭司,他們也就不再強求。但是,近來附近道觀多被黑衣人控制,我們就又有些猶豫。既然這黑白兩派本來就是宿敵,我們如果同意了那白袍一方的提議,其實也算找到一種對抗黑衣人的辦法……”

監院也說:“我也覺得這個想法有些道理。像我們這樣避讓的辦法,雖然可以防止黑衣人控制更多道教弟子,卻沒有辦法取勝。所以,我也想與方丈商議一下,如果與那白袍的‘拜火教’‘合流’,共同對抗黑衣人,是不是可行?”

監院這樣說著,目光望向何慶山,似在徵求他的意見。

何慶山點頭回答監院道:“那是當然,我會把這件事情告訴方丈。另外,我也再問問方丈,看看他是不是應該與你們見上一面,好詳細商議此事……”

那國字臉的道士聽了,連忙又施一禮,說道:“那就有勞何道長了……”

“只是,”何慶山又說,“我才剛從‘老君洞’回來,也不知道這一兩日內能不能再有機會見到方丈,所以還請幾位道友要有耐心。”

那幾人連連點頭。

付道士在一旁說道:“依我看,這件事情其實也沒什麼可商量的。方丈一定會贊同真德觀的想法。這白袍一方是那黑衣人的宿敵,從他們對待真德觀的態度來看,這些人也不像有什麼邪惡念頭。如果能夠幫助他們戰勝黑衣人,那又有什麼不好?”

但是魯道士卻在一旁搖頭,說道:“唉,我倒是覺得,這可不是什麼好主意。為什麼呢?你們可以再仔細想想這白袍祭司的提議。一但同意了他們的要求,必然會有不少人不再繼續侍奉道教神明,這對仙境中的上仙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反正我是覺得,這樣做必然有損功德,對於得道成仙的目標,那可是極為不利啊……”

魯道士說完這些話,看了周圍眾人一眼,見到大家不以為然的樣子,知道他那“上仙需要香火支援”的說法,並沒有多少人認同,所以也就不再開口。

不過監院對魯道士這話倒是若有所思。他說:“對付黑衣人,雖然事情緊迫,卻也得講究方法。此事我們還得認真考慮。”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大家又商量了一會兒,約定由何慶山儘快去向方丈報告此事,眾人就先散了。

蕭洪和曼兒卻沒有走,留了下來,同何慶山繼續商議對策。

真德觀的道士講述時,何慶山聽到蕭洪問他問題,又看到蕭洪的神情,對於蕭洪的想法,何慶山早已心中明白。

蕭洪認為,這真德觀來訪的白袍人一行,與何慶山師徒在石塔附近遇到的蒙面人一行,根本就是屬於同一教派。

“唉!”何慶山嘆了口氣,“如果真是這樣,那可不是什麼好事兒!像那真德觀說的,要與這白袍‘拜火教’合力一處,只怕也是代價太大……”

“師兄為何這樣說?”

“還不是因為那石塔邊發生的事情?!”何慶山說,“現在看起來,那件事情,恐怕只是一個誤會。但是,由這件事情可以看出——第一,這白袍的‘拜火教’,他們是不是真心向善,我不清楚,但至少也算不上心胸開闊之人吧!以後若是因為風俗信仰起了矛盾,恐怕結局也不會太妙……至於這第二點……”

何慶山遲疑了一下,沒有繼續說下去。

蕭洪看看他表情,猜測道:“師兄是想說,他們那天葬的習俗?”

“嗯!”何慶山點頭道,“這一點,恐怕方才那些道友並不知曉,所以我也沒有提起。要是我們當時猜測的沒錯,這白袍‘拜火教’,是要將故去之人的屍身,放到石塔的頂端,供那些禿鷲啄食。既然他們將那石塔稱為‘安息塔’,同時又將那些禿鷲稱為‘神鳥’,我們也能想象,在他們看來,這個過程是神聖的,哪有什麼不妥?……只是,對於我們這些修行之人來說,這確實是難以接受……”

“嗯,師兄上次提到過這個道理,叫做‘事死如生’……”

“不錯。”何慶山解釋道,“《荀子·禮論》有云,‘喪禮者,以生者飾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事死如生,事亡如存’。我們常說,‘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這裡的“事”字,就是‘侍奉、供奉’的意思。這個‘事死如生’葬制傳統,尤其強調,對待死者,要像生前一樣的態度……”

何慶山看了蕭洪與曼兒一眼,又繼續說道:“……此為其一。而對於修道之人來說,這‘事死如事生’的說法,又多了一層含義。你可知道有種說法,叫做‘尸解仙’?”

蕭洪並不記得聽過這種說法,只好搖頭。

何慶山於是解釋了幾句:“這所謂‘尸解仙’,說的是修煉之人在得道之後,可遺棄肉體,進而仙去。‘夫尸解者,形之化也,本真之練蛻也,軀質之遁變也。’所以,這個‘尸解而仙’的過程,又可稱之‘蟬蛻’,就是說,這個過程,就如蟬留皮換骨一般。

“除了‘尸解仙’,還有‘天仙’、‘地仙’之分。《仙經》雲,‘上士舉形升虛,謂之天仙;中士遊於名山,謂之地仙;下士先死後蛻,謂之尸解仙’。這三者相比,當有高下之分,就像那《墉城集仙錄》所說,‘夫神仙之上者,雲車羽蓋,形神俱飛;其次,牝谷幽林,隱景潛化;其次,解形託象,蛇蛻蟬飛’……”

“而所謂‘尸解之方’,不止一種,正如《雲笈七籤》所說,‘解化之道,其有萬途’。常見的屍解法,有火解、水解、兵解、杖解……等等。這些方法,多是遺棄肉體仙去,但其中一法,叫做‘死而更生’,卻必須要假託原來的肉身,才有機會成仙……但凡在這‘洞天福地’之中修煉,此法不可不知……”(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