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連續的證明實力舉動,讓外界再度將目光聚焦到了這家科技公司身上。之前還更多被譽為電動超跑新秀的企業,但現在人們要改口了。

就憑其從事電動機、空氣動力研究,還有十分受關注的電池研製領域,它足夠超越一家電動車製造商的範疇,成為綜合科技企業。

因為在東方集團持有並進行管理後,顯露了它背後有著巨頭設立的百億級別研究經費、有大型試驗室,甚至未來還配套高等學府!

縱觀世界上任何“小廠”,誰能有這股魄力?再看它們的資金底氣,其它同行業的,也難免有股遇到了不差錢還開掛的對手,真心無力!

至於外界為什麼知道得這麼清楚?也是因為宣傳出來的!

說難聽點就是吹!

延續了楊銘的一貫政策:實力有多少先不深究,吹出來再說!反正我就是有這能耐,我就能辦到而你不行!

儘管他們知道,這種電池的成本可以跟一輛ultimate媲美……但就是避而不談,先交錢給媒體、策動各方傳播機構,給對手狠狠炫耀一波再說!

其目的就是你們必須要知道有這回事!現不現實另當別論!因為建立在這個前提下,楊銘想要發展的大學專案,屢屢受到中央部門的關注,教育部還派人下來,參觀了公司實驗室!

當地官員也沾了楊銘的光,跟著一起去參觀了那計劃在大學校園旁邊建設的大型項目,楊銘正在誇誇其談

“從我創業開始,就堅持著科技領先的絕對重要性,所以在未來,我會不斷從公司的經營中,抽取出資金用於技術研發!”

“一家厲害的企業對科技研發的投入絕對不能少,在未來它可能會佔到公司收入結構的三成甚至更多,無論是製藥業還是技術產業,都不會缺少!”

當著領導們的面、當著電視臺的鏡頭,楊銘開始了豪邁模式,什麼我一年就計劃要投入三百億搞研發!

什麼企業研究機構,完全按照國家級實驗室的規模來打造,並且在將來與大學對接!

然後女記者問:“我們瞭解到,您的大學面向研究生高等教育,但在尚未獲得資質前呢?”

“很顯然,”楊銘面對鏡頭,“我希望這個專案能儘快的落實,因為僅僅把它當做企業大學,而沒有傳統資質,就太浪費資源了!”

其言外之意所有在場高官能明白了:要是這個專案遲遲沒有落實,那這些技術就會另尋他地了!

上頭官員們站在了一個必須要表態的位置,楊銘已經把實力、未來吹得神乎其神,好像就差你們沒點頭,一切就功虧一簣一樣。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更重要的是知道這傢伙滑頭,但沒辦法,上上頭在關注著,大人物有時候看的是聲勢,而不是具體效果!

他們只需要知道,有這個技術,領先了外國多少年,能夠帶來多少面子,到時候有更多的底氣來說話,這是國家臉面!

門面工程寄託到了這方面,就像一個龐大的機器被大腦下令開動了,接下來誰不動的,那就是覺悟上存在了巨大的錯誤。

然後晚上電視新聞播出了,關於楊銘牢騷的片段全部剪掉,只剩下領導們正在高瞻遠矚,然後英明神武的決策。

作為企業就是負責去領會精神,配合實施。

楊銘看到新聞後,直呼著這幫老狐狸!

自己還是太年輕啊!

因為自己還不夠大牌的緣故,聲音並不能毫無阻礙的傳播出去。這裡面的門道講究,可不是他想說就能說出去的。

但至少他想要的基本到位了,大學專案正在火熱動工,教育部高度關注和支援,國內頂尖大學來聯合合作,國內大型集團鼎力支持!

他這個心願成了!同時也解決了今後技術太多,消化不過來的問題!以後有的是按照他們要求“打磨”的人才,投入到這個機器中!

……

靠著這一波大吹獲益的不僅是楊銘,李薇更是在幕後操作。

最近集團的海外投資公司,頻頻揮舞著美金進行投資和收購!非常有目標的針對任何進行新能源研究、電池生產的企業。

她一方面讓公司擺出了它們技術實力已經無敵的態度,你們只是在屁股後面遠遠追著,並且永遠不可能追不上。

另一方面再大發仁慈的,收購它們的成果,將他們的研究人員改編了,再吸收到其他單位中,如果還堅持原先態度,那麼就晾著。

當看到她給手下傳遞的這一系列命令後,楊銘就知道了什麼目的。

這是一種很西方的市場經濟手段,有個形象的叫法:家門口的野蠻人。就是一些企業在遇到困難時,被守候在門口的投資者突然襲擊,進而掌控企業的行為!

對於中國市場而言,更多的是在2000年左右的發展時期,西方那些老早就形成資本巨頭的企業,揮舞著鈔票入華,開出好承諾,描繪好前途,然後斥資收購,最後露出真面目掌控一切!

最典型如“樂百氏”,當年就是個響噹噹的牌子,能夠跟娃哈哈一分天下的存在,後來因為落入下風,便被伺機守候的法國達能收購,最後拿走了渠道,然後將這個品牌雪藏,徹底消滅這個對手!

李薇給手下傳遞的戰略目的,也差不多含義。

它們如今是動力電池的技術第一,但不表示其它機構沒有將進行類似的研究,而為了保證市場按照她所想的來發展,就先下手為強!

亮出肌肉後再丟擲橄欖枝,一起來合作!能夠被吸收到專案裡的就吸收,不能的就雪藏!寧願費一筆錢,也不會讓它們再繼續搞研發!

正是依靠著這些併購行為、電池技術樹立起來的形象,她能夠透過銀行,吸收源源不斷的資金,用於支援公司的擴大計劃。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她擴大了電池的研究專案,提前掌握了更多渠道,打入了各個國家領域中,甚至提前繞開了壟斷的警戒線……而這一切的背後都是巧勁為主,並沒有付出太多資金,銀行都幫他們擔保著。

因為她清楚掌握的領先技術就是最強的底牌,其它什麼策略、腦筋、資金……在技術優勢面前,統統都是渣。

只要你核心科技領先了,你就可以任性的做出其它對手根本不敢做的,包括這些收購併購,提前打入各國市場!

還包括她想要給他們製造一個更好的未來環境,就如同之前的考慮:靠太近不好,靠太遠不行,沒有底氣容易受人擺佈,把你的東西拿走,說話就沒力氣了。

-- 上拉載入下一章 s -->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