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造概念車容易,但讓概念車真正具備上路意義卻很難每逢大型車展都能看到大把造型科幻的車,但當中只有極少數,能被延續到現實裡。

現在楊銘所研發的這一套可變式擾流板裝置,或者叫它鱗片氣動系統,也依然處於概念設計上,尚未透過現實的驗證。

所以在買下風洞後,公司承包貨機,載著秘密產品飛往休斯頓。

沒有太多閒情,直奔風洞實驗室,著手準備試驗。

這套技術聽起來就很複雜,想要讓每一塊“鱗片”都保持不同的形態,並且根據不同的速度,壓力來調節程度?這是智慧領域!

汽車史上從未出現過這種技術,就說最先進的f1,其擾流板(尾翼)也只是幾個級別的調節!

但楊銘要求這款車子,全身的鱗片都受中央電腦控制,電腦則根據行車狀態,做出相應的控制和調整!

其中光是電控、電機的設計,就是一套複雜工程,還不能過分增加重量,不能影響車輛的整體構造。

要求鱗片關閉狀態下,風阻係數0.25左右,開啟狀態下,越大越好如果能超過1.0,它理論上將可以貼著天花板跑!

風洞試驗就是考驗車殼的重要關卡。

楊銘和公司一幹技術人員都在看著,試驗在前期準備結束後立即開始,1/2比例的mw-1試驗車,正在接受疾風的考驗。

各種感應器、探測器遍佈,收集車身上每一個點的係數,作為關鍵實驗資料,將來記錄行車電腦中,讓它做出相應的調整。

想要智能化,那麼就得建立在龐大資料下。這就是需要上千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風洞試驗,才能夠得到的科學資料。

這方面試驗是漫長的。

楊銘中途還需要進行一些調整,設計是來自腦海裡超前的概念,但付諸現實會受到當前技術的制約,不得不削弱效果。

氣動學專家在測試了五十個小時後,坦言:“我們需要的資料很複雜,不同的速度、每差別10個公里單位,鱗片的角度都會產生不同的下壓力。”

100和110的時速下,這輛概念車的調整角度是不同的!為了保持高精度,兩種速度下的調整取值都有區別。

其實楊銘還希望能夠精確到一公里,比如100和101兩個速度,鱗片的調整也要不同……但是這太難了,超出當前技術水準。

只能把單位作為10來算,但這產生的資料還是很龐大,因為全車身有十五塊擾流板,每一塊有超過5種角度和傾斜度,能夠組合出超過十萬種方案!

如果是作為1公里的精確度,將產生超過一百萬種資料,光是處理這些,就不是他們團隊能夠應付的,恐怕只有超級計算機。

“對了,我們可不可以用超級計算機?”

楊老闆還真想到了這方面,眾人有點麻木的看著他。

這些日子已經夠驚奇了,從老闆的絕頂天才設計,到一言不合就買風洞,再到現在說要用超算……都變得麻木了,正常的操作。

楊銘談及想法:“把我們這一套不同速度下維持下壓力的資料,用超算整理出一套最佳氣動學程式,輸入我們行車電腦中!”

“這些是我們經過千萬遍驗證的最佳行車狀態,而在駕駛員實際賽車使用時,代入程式調整鱗片,讓行車電腦,擁有會學習的能力!”

行車電腦將會掌握駕駛者習慣,在不同狀態下,控制鱗片進行不同的表現,每一個駕駛人都將會有自己的風格。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賽車將是智能化的!

眾人是眼前一亮,都覺得可以。

但工程量可不小。

計算機專家明白了:“我有幾位在ibm工作的朋友,可以租用它們的超算來進行這個專案,但需要獲取足夠的資料。”

“放心去準備吧!”楊銘再度讓他們明白,錢不是問題!

重點是這個科幻的技術,一隻腳踏入了現實裡!

雖然受到基礎技術限制,難免要閹割一些,但對於當前環境也是吊打一切的。保證所有的同行,都只能遙望它的車尾燈,感慨既生瑜何生亮!

……

楊銘的瘋狂汽車專家之路在繼續。

風洞試驗後他的工作量減少了些,因為需要上千個小時來不斷調整和修改,這時候更多的是理論上的操作。

期間回了三次國內,處理一些必要的商業事,諸如絕地求生如他預想的大火了,如今的網咖到處都是吃雞,留給企鵝談判的籌碼越來越少。

製藥業也穩步發展,歐洲市場已經開啟,反響很好;位元幣已經進入飛漲時期,持有總數多達15萬枚的大佬笑看風雲。

楊銘放下了更多的權力,公司事業讓職業經理人給他打理就行,雖然會無法達到百分之百的符合心意,但他現在有更高的追求。

多賺一億和少賺一億對他沒區別,夢想的一步步靠近才更讓他在乎。能夠顛覆傳統汽車界,把智慧大程度與賽車結合的,目前就他一家。

在午後跟老友的聊天中,也難免透露了幾分。

“你跑去美國那麼長時間,原來是在造車?”張海燕就有點意外了。

“瞧你這表情,你以為我是在做什麼見不得光的?”楊銘喝了一口茶,心想要是以前或許會,但現在喜歡速度機器勝過女人。

“我是覺得你從未展示過這一面嘛,好厲害!”她手撐下巴崇拜狀。

“受不了你。”楊銘不去理她。

但李薇也感興趣:“可以分享一下嗎?”

楊銘很爽快:“沒問題!你們喜歡的話直接看現場怎麼樣?過兩天我就要再去美國,二位方便嗎?”

“我們的簽證長著呢!”張海燕替李薇做主,閨蜜的心思自己懂,自尊心不肯邁步那就幫你一把。

所以順理成章的,坐上了飛往洛杉磯的g650上,落地後大家精神都不錯,沒有太多遊覽的心思,也都不是第一次來了。

楊銘直接帶她們去麥克斯韋的試車場。前陣子他曾想要買下旁邊的一條賽道,作為獨家試車地點,但對方不同意退而包場。

現在是作為mw-1專案的研發和測試中心,見到了原型車殼,沒有漂亮的塗裝、縫縫補補還貼著疑似膠布的東西,看起來很醜。

“哇!”可在張海燕眼裡,她關心的是設計:“這就是鱗片開啟的樣子嗎?太科幻了吧!”

“你真的造了這麼一臺車!”李薇沒有那麼懂行,但也是覺得這種外形從未見過,光是看著就覺得不同凡響的。

“目前還是在除錯。”楊銘介紹說,“風洞試驗已經超過600個小時了,得到了很多可靠的資料,原型車測試就一併在進行。”

==

ps:求票

-- 上拉載入下一章 s -->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