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書友517711的張月票——最近是雙倍月票哈!)

小董說這傢伙也是復旦的——陸逐虎當小董在開玩笑。當時籃球沒有職業化,也不存在什麼俱樂部,更沒有贊助商。好的球員都在大學裡,國內四支屬於大專院校的籃球勁旅:中央軍校、國立體專、南開大學和上海暨南大學,名將諸如王玉增、牟作雲、蔡演雄、王南珍等等,都分別屬於四個球隊。奧運會籃球比賽隊員也都是來自這四個球隊。上海的大專院校很多,但無論是只注重排球的復旦,還是上交、持志大學,水平比那四支球隊,低一個層次都不止,根本無法相提並論。

等得知了“朱芳雨”真名,陸逐虎才想到這哥們是他硬邀請過來的,來自“復旦”自然也是一句戲言了,不過以“李天王”的名頭,復旦的學子們自然很樂意與他攀上關係。

那天陸逐虎選朱芳雨附身李震中,也是看個頭——朱芳雨都兩米多了,也就李震中快一米九相仿,但其實在這時候以他的身高都是打中鋒的。

李震中是天津人,從14歲就開始打籃球,引發他興趣的是觀看了一場“南開五虎”的表演賽,球員們精彩的球技一下激起他對籃球運動的熱情——而“南開五虎”,正是當時南開中學體育教練董守義培養出來的當時聞名全國的籃球隊,至今在南開大學的校園中,還有一條以他們命名的“五虎路”。

之所以陸逐虎也對此時上海的籃球格局很瞭解,是因為這時候最正規化的比賽籃球場只有一個,那就是西僑青年會的室內籃球場,基本上上海有名的籃球隊只會在這裡比賽——很遺憾,在他去復旦的幾個月裡,並沒有看到復旦籃球隊在這邊打過幾次……

當然“亞洲第一”的江灣體育場也有室內籃球場,可那是郊區,晚上也不能在那裡舉行籃球比賽,如果舉行,市中心的觀眾也不會有人去看的,除非是全運會這種時候。

黃埔軍校和國立體專此時都設在南京,南開大學在天津,上海暨南大學校隊因為跟復旦這些實在打不上,找不到對手,就和美國駐滬海軍或海軍陸戰隊比賽,這些美國球員其實球技一般,但身體素質比中國人強太多了。美軍籃球隊實力不錯的有兩個,一個叫“海賊”,一個叫“麥令斯”,都各有大中鋒,站在籃下球傳到手,就直接暴扣進去了。所以暨南大學雖然有蔡演雄王南珍等人,有時候仍然不是對手。於是去年的1月,李震中應邀來到上海,作為上海“良華隊”隊員在滬迎戰“海賊隊”——有點我們打不過你就找個外援一起來幹你的意思。

結果又李震中在果然不同,在他的率領下以 50比48打敗美國人,全場獨攬18分,因為單手投籃出神入化,“託塔李天王”的美名在上海一戰而流傳開來。

從他過往的經歷來看,如果美國隊下半場重拾大中鋒的打法,李震中應當是一個可以備選的人員。

當下半場比賽重新鳴金開始的時候,美國隊重新換回了先發陣容,陸逐虎看到董教練果然派上了李震中接替身高不足的王玉增打中鋒,而王隊長該打前鋒位置。

下半場兩隊開局過後打得非常膠著,兩分鍾內雙方都沒有進球,大有大打防守戰的意思。美國隊中鋒率先打破場上僵局,利用身高優勢高舉高打得分。隨後他又在追防中蓋掉牟作雲的快速上籃,接下來又完成一次補釦一次中投,分差快速來到10分,眼看著中國隊要被一波流帶走比賽,教做人了。

關鍵時刻,牟作雲左側持球強行幹拔跳投得分,幫助中國隊止血。王玉增突破上籃得分,縮小分差,但很快美國隊在內線面對還略顯瘦弱的李震中大加肆虐,又是突破灌籃,又是背打過後的勾手得分,得到4分幫助美國隊41比1領先優勢再次擴大到10分。

看著今天打中鋒的李震中效果似乎不是很好,眾人思索著要不然還是讓他像那天一樣,放到外圍去跳投得了——好在馬上李震中就調整了回來,反擊中拿出他的標誌性動作,右手舉起籃球上籃命中——

看朝廷五套的今日五佳球經常聽到瑜伽老師不知所謂地描述“力劈華山”“霸王舉鼎”之類的成語,但李震中這個用“舉火燒天”來形容的確是再恰當沒有了。

得手之後,李震中調整了下呼吸,有些叱吒賽場的“李天王”的意味了。

陸逐虎看了一會兒,覺得李震中進攻的確很有自己的一手,防守還欠缺點硬度,不如第三個名額選擇給他抽一個?

陸逐虎尋思後取出手機,開始抽選——

停下來的時候,顯示的剛好是上一場附身牟作雲的張指導的小夥伴:

穆鐵柱!

陸逐虎有些振奮,鐵柱大叔降臨,應當可以期待一波了!

在一般的中國中鋒位置排行榜上,大姚肯定是毫無懸念的第一位,但在第二的位置上一般都習慣將穆大叔排上——即使王治郅和巴特爾都是出去打過NBA的。鐵柱大叔未必硬實力比王治郅強,但國人對他難免還是有一份特殊的情節在裡面。他是70年代的優秀球員的代表,身高米8,身體強壯有力,身板厚實,明顯比姚明高、厚、壯,比一般的籃球隊員更是要高一頭多,寬一倍半——那個年代的亞洲球員遠沒有現在的高,前鋒在190-195,中鋒00左右,穆鐵柱站在場上,自然是鶴立雞群,極為醒目了。他的偉岸出世,當時在人民群眾中是一件轟動的事情,就如姚明對於80後、90後一樣。那年頭要能看一場穆鐵柱的球相當不容易的,球場往往是人山人海,被圍得水洩不通,最風光的時候,到東來順吃飯,從王府井路口到東來順短短的幾百米路常常被人群堵得過了飯點都脫不了身。——當然是有種民族情結啦:我們中國人也是有高大威猛的。

對那個年代的人來說很振奮,可事實的真相恐怕就有些令人難過了:

穆大叔的身高並不像姚明那樣的是正常生長的身高,他其實是一位巨人症患者。小的時候四處流浪,一家五口以要飯為生,後來一家人流落到邊疆,當時那邊的生活比內地要好,生活也才穩定下來,結果16歲那年身高就達到了米——但他家族都很矮,他曾經笑言:“不知道小時候吃錯了什麼藥,結果長了這麼高。”極具生長的身高未必是什麼好事,這導致他面部很大,有明顯的巨人症特徵,跑動遲緩,腳還不打彎,打球很晚,基本功幾乎沒有,體力槽也時常不足——

可就是這樣一位除了身高別的條件都不突出的球員,卻能成為一個時代的領軍人物,不得不說是與他的苦練分不開的。

無論別人怎麼說穆大叔慢、笨、糙,陸逐虎還是不由得相信他的實力,直接選擇附身,然後抽取年份——結果抽出了1979這一年,剛好是張衛平獲得世錦賽得分王第二的下一年——這一年中國隊也獲得了亞錦賽的連冠。

不過,要說1979這個年代,關於穆鐵柱還有另外值得銘記的傳奇事蹟!

至今還讓球迷門津津樂道的,自然是當年他率隊兩勝“美國隊”的經歷了——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之後,美國籃球才開始真正進入中國,4月美國隊派出了由全美大學明星組成的球隊,號稱“美國國家隊”出訪中國。中國方面派出了當時國內的“常勝之師”八一隊迎戰美國大學生明星隊。八一隊的五名當家主力球星都是國家隊裡的核心人物,那時候國家隊1人一多半都是八一的球員,而且他們之間的配合也很默契。穆鐵柱、邢偉寧、匡魯彬、郭永林、吳忻水讓美國隊感受到了中國集體作戰的威力,八一一戰告捷,結果大學生隊不服氣,又要打一場,仍然是八一隊獲勝。這在當時可是很轟動的,美國隊也很意外。於是,四個月後,美國人再度排出一隻球隊訪華,與四個月前的大學生明星隊有著根本的不同。

嗯,也許聽回去的大學生們說了中國隊實力不錯,美國人也很實誠,直接排出他們能拿出來的最強球隊——

那年的NBA總冠軍球隊,有總決賽MVP昂塞爾德領銜的華盛頓子彈隊——也就是後來的華盛頓奇才。

相約與中國最好的八一隊再次進行比賽。

NBA總冠軍球隊集體出訪外國——這恐怕在後世也是很少見的情況了吧。

而且當時子彈隊陣中不僅有昂塞爾德,還有另一位名列“50大巨星”的名人堂成員,身高.06米的大前鋒埃爾文·海耶斯!他與身高.01米的昂塞爾德組成的強大內線,就算是競爭歷史最強NBA內線雙塔也是有資格的了,堪稱來自NBA的頂級實力。

當時的子彈隊和八一隊也正好代表了兩種完全不同的籃球風格,個人和集體的較量。美國隊內外線結合得好,但個人打法也多,往往一兩個人就能解決戰鬥。好在當時八一隊在組織進攻上也不算太吃虧,裡外結合,外圍有投手,內線有穆鐵柱、邢偉寧。美國隊憑藉超人的身體素質不斷上演空中接力,八一隊的扣籃也毫不示弱,穆鐵柱和邢偉寧上演暴扣好戲。雖然85比96,八一隊最終還是輸了,但11分也不算太丟人,半場時只落後1分,八一隊在NBA總冠軍子彈隊面前展現了頑強的作戰實力。

小時候讀到這樣的故事,陸逐虎總會很振奮——穆大叔這些事蹟可都是畫進了“小人書”的,直到後來也能明白難免還是有對方給“面子”,不會玩得太過火的情況,就像羅德曼帶領球隊訪問朝鮮的那幾次一樣。

後世會詬病老一輩的過分誇大那時期的運動員的能力,說他們真到世界大賽上表現並不好,也只能在亞洲窩裡橫。

可是到了今天,中國隊甚至已經在亞洲橫不了;

世界大賽,也沒有拿出更亮眼的成績;

有什麼理由對他們橫加指責甚至看不起呢?

起碼穆大叔在隊友、對手們心目中還是很高的,就像姚明曾說:他老爸一輩子在穆鐵柱面前,只拿過兩分...

無論如何,要感謝那個年代以穆大叔為代表的運動員帶給國人巨大的鼓舞!

……

在附身完成之後,中國隊的確展現出了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換上“穆鐵柱”,“穆大叔”上來就立功,接到牟作雲傳球送上漂亮的上籃!——當然咯,要是大叔那種身高,腳踮一下就扣進去了。

美國隊還沒有料到這位“怪獸”上場後會給他們造成的麻煩,還想像之前那樣強硬地籃下硬打,可李震中這時候忽然也強硬了起來,雖然沒能直接封蓋下對方的投籃,卻也讓對方嚴重受到了干擾,砸得籃筐一歪!

李震中直接一個“一柱擎天”,單手拿下籃板——沒給美國隊二次進攻的機會。拿到球后他不自覺立刻轉體面朝前場,第一眼就是朝前看隊友的位置——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甚至連美國隊回防都還不及,他便直接快速將球前傳到前場的牟作雲,牟作雲拔起而起就是一記“力劈華山”!

“哇!這個厲害了!”陸逐虎立即反應過來,雖然穆大叔身體笨,速度慢——但是他可以有一招能彌補他這樣的缺點的!

那就是他的長傳球技術與意識!

因為身高米8,搶到籃板球後一覽眾山小,兩側隊員就快速分散,穆鐵柱一個長傳球一下子就能到前場,分散隊員接球後往往是在無人防守情況下上籃得分的!

這也是後來張指導說的,雖然姚明很多地方已經超過穆鐵柱了,但是就“傳球”這一項來說,還是穆鐵柱做得更好!不僅長傳球傳得好,讓隊友接球時非常舒服,而且他的快速第一傳的意識也很強!

作為那時候鋒線的箭頭人物,看來張指導也是受到了不少好處,所以感觸很深哈哈!

話說回來,完成這次進攻的恰恰是前面張指導附身的牟作雲,看來你們倆的關係還真的是很不錯呢!

回到防守端,李震中很快造成美國隊投籃犯規,然後傳球吸引防守,助攻牟作雲投中中遠投,中國隊總算在一波失分後穩住了陣腳。美國隊感受到李震中的威脅,突然加強在外線對他防守,試圖不讓李震中接球,同時對中國隊其他持球人進行緊逼防守,希望能迫使中國隊出現失誤。結果仍然沒能奏效,牟作雲突破後完成分球,李震中又是單手持球,左腳準備跨步,同時轉體,右腳抬高保持身體平衡,最高點處出手完成跨步勾手投籃!

再次命中!

陸逐虎又一次看溼!誰說大叔進攻手段糙的!

這不是很靈活嗎!

在李震中和牟作雲的內外結合下,中國隊一波10比的進攻高潮,將分差只縮小到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