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隊首場比賽慘敗日本,當時甚至被觀眾視為輸掉“一國尊嚴”的一戰,當時的人,誰能想到這只主教練缺席後軍心渙散,贏一場後必然輸,不斷降入敗者組的球隊竟然能一路殺入決賽?

“中國軍團的100枚金牌,也抵不過三大球的一枚金牌”——後世的中國之所以那麼看重大球專案,儘管所謂的“三大球”除了足球其他兩項在世界範圍內的流行度很一般:英國流行的“三種球”是足球、rugby、板球,美國是美式足球、棒球、冰球,德國是足球、手球、曲棍球,但可以確信的是,集體球類的運動的確最能考量一個國家的整體運動水平,也最能說明一隻球隊的戰術、協作、對抗能力。

要不然,為何中國代表團在後世已經取得了那麼多傲人的成績,仍然給人“體育不強”的錯覺,集體專案往往只能靠女排來撐門面,女足、女籃也只能回憶往日的餘暉?

對於這個時候的體育迷來說,一隻球隊就是一個國家與民族的縮影,場上的每一次鬥爭都好比是戰場上的直面交鋒。陸逐虎一個人即使再強,取得的金牌數再多,他代表的也是他個人。只有當他身在足球隊中,取得一場又一場勝利,才會最大限度地讓所有人感受到來自同一片熱土的榮耀!

比賽塵埃落定的那一刻,興奮的觀眾蜂擁進入場內,將牟作雲和王玉增兩位今天比賽的大功臣舉起來慶賀,董教練因為久病初愈,大家就沒有難為他。

陸逐虎沒有參與其中,他只是找到董教練,給對方建議道:“今天主裁的幾個爭議點最好都要向組委會好好說明一下,不是我們小器,該是‘職業’的地方我覺得還是職業一點好……”

今天的美國主裁判總體來說表現尚可,也沒有刻意偏袒墨西哥隊,只是在對方落後分差上雙後有一些“寬大處理”的地方,從情理上說也還算說得過去。可陸逐虎就不同了,經過後世那麼多大賽的判罰,知道因為中國人的“寬宏大量”,賽事的舉辦方與裁判組往往有恃無恐,欺負的就是你,你能去哪裡說理?就像本屆奧運會,如果不是陸逐虎和小花在場,用鐵證指出裁判在拳擊比賽中嚴重的誤判,以中國代表團的這些官員的作風,肯定是“我國以和為貴”不了了之了。

從現在開始,就要讓凡是出國參加比賽的中國運動員,都養成錙銖必較的習慣,凡是有爭議、可以模稜兩可的地方,都跟他們較真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知道中國人既不傻也不好惹,以後誰還敢怠慢你?

當然如果舉辦方是韓國那就是例外,畢竟人家大韓民國有一套自己的遊戲規則,其他國家弄不懂的地方還多著呢……

董教練點頭表示認可陸逐虎的觀點,就裁判方面而言,也認為這次美國來的幾個裁判都稱不上是美國最好的裁判,業務水準還有待提高——董教練以一副“春田學院學長”的口氣評論他的“學弟”們,誰還能不服氣……

只是陸逐虎覺得,人家那是控場型裁判好吧,總要給你們找個平衡,不能讓比賽過早失去懸念——深諳後世NBA各大金哨的門路了。是的,說的就是你,CP同志……

……

柏林奧運會籃球比賽第一次成為奧運會上的正式比賽項目,世界各國、1支球隊經過一番規則極為複雜的角逐,8月7日到8月1日間進行了第一輪、第二輪、第三輪……半決賽,比賽多得只要不過早淘汰,基本上都碰了一遍……技術經驗是不是都交流到了不得而知,反正臉都碰了個半熟。最後美國隊和來自亞洲的中國隊隊進入總決賽——恰好這兩隻球隊在此前的比賽中還沒有碰上,而且比較一下雙方的賽果,中國隊竟然足足比美國隊多打了一倍的比賽,就沒有休息過,美國隊都是一次過,什麼狗屁對手都砍瓜切菜一般,至於決賽碰到的中國隊……

呵呵,對手是誰重要麼……

這時候的美國隊比後世夢之隊甚至優勢還要大,畢竟別人還想聽聽美國人說這項運動到底是怎麼玩的呢,老美說有這麼個規則,那大家都照著做好了……

關於14日舉行的籃球決賽,比賽本身因為實力的差距似乎沒什麼可關注的,倒是裁判的人選問題讓奧組委好好討論了一番。誰來執法奧運會歷史上的第一場籃球決賽?

這是一個榮耀。

可也是一個考驗,無論是對裁判本人、國際籃聯還是奧組委來說——順帶一說,國際籃球聯合會即FIBA,19年才剛剛在瑞士的日內瓦成立,

一開始叫“國際業餘籃球聯合會”,顧名思義,其實還只是個草臺班子,好不容易才跟奧組委協調將籃球加入到奧運會中,誰也不想主裁判喧賓奪主,或者表現拙劣,把好不容易鼓搗出來的新專案搞砸了,那到時候“草臺班子”也要完蛋……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中國也是這一年剛剛加入的國際籃聯。

裁判人選倒是不缺——在半決賽之前就有很多國家的裁判報名,因為給東道主面子,所以早先就決定好,籃球決賽由德國裁判執法,結果幾場比賽一吹,球隊紛紛表示德國人的技術水平太差,根本不適合籃球這項運動,你們還是乖乖去開德國戰車吧!國際籃聯上來就挺沒面子,暴露了對籃球現狀一無所知的事實……

其實可不止德國,歐洲裁判在此前的表現都不咋樣,籃球專案傳入歐洲的時間不長,歐洲裁判自己還沒怎麼摸清美國佬三天兩頭瞎改的規則呢……

美國的裁判水平和他的籃球水平一樣,自然是大家公認最高的咯,但為了避嫌,肯定不能使用美國裁判了——什麼?你說為什麼知道美國人會進決賽,這不是廢話麼……

這時候,國際籃聯就注意到了中國隊的副教練舒鴻了,因為他之前表現很得各球隊好評,而且肯定是利益無關的第三方,籃聯官員靈機一動,不如讓這個大家甚至都不知道他們國家在地圖哪個位置的舒鴻來做第一屆奧運會籃球決賽的裁判?

可是那時候中國籃球隊還在勝者組敗者組的比賽中沉沉浮浮,大多數人都對中國人的水平很是懷疑……

這時候,一位德高望重的大佬駕臨柏林了,籃球史上除了邁克爾·喬丹基本上沒誰能挑戰這老大爺的地位了,甚至喬丹也不行,因為老大爺會說:要沒有老子發明這個球那麼你們這幫卵球玩個球……

這位自然就是籃球的發明者,奈史密斯老爺子了!

美國的籃球,其實是出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的這位仁兄發明的,1891年,奈史密斯還只有0歲,在美國馬薩諸塞州的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當一個體育教師,當然咯,他的這所學校就是以後大名鼎鼎的春田學院了。因為地處美國東北,跟我大東北差不多,冬天漫長,天氣寒冷,沒啥可玩的,去玩壘球、橄欖球、足球……

你是想凍死我們嗎?!

奈老師想起小時候玩的“趕鴉子上架”的遊戲:一個卵石,看誰能先丟進一個凹洞裡就算嬴(別騙我,這特麼不是彈珠麼!!!)他就用足球代替卵石,將兩隻桃籃釘在鍵身房看臺的欄杆上——

為毛後來籃筐標準高度是.05M ?

因為春田學院的欄杆離地面.05米……

將足球投入籃內得1分,看得分多少決定勝負。於是世界上第一場籃球比賽就在董教練、舒主裁的母校春田學院進行了,比賽十分激烈,結果是1比0……

呵呵,不要奇怪為毛比分這麼低,因為桃籃有底,每次投球進籃後,要爬梯子將球取出再重新開始比賽……時間都沒花在爬梯子上了……

可只投中一個球說明命中率也確實太慘……

學生們很熱愛這項運動,就用我們的體育老師名字來命名吧——稱之為“奈史密斯球”,但奈史密斯自然不認同(說我是球?),後來冠之以“籃球”之名。

再次重複一遍,有什麼好玩的,中國人沒兩天就知道而且開始玩了,籃球也不例外。甲午戰爭的後一年,美國人來“李昂”博士來天津公幹,和他的小夥伴表演了籃球。中國人一看有點意思,那我們也來吧——於是,籃球運動在奈史密斯博士發明它之後的第四年,義和團還沒鬧,八國聯軍還沒來,大清朝還健在老佛爺也精神著的時候,就傳入了中國——這時候甚至籃板還沒有發明呢……

奈史密斯老爺子自己也當過教練,不過水平不咋地,執教堪薩斯大學失利場次比勝利場次要多,不過他有個徒弟弗裡斯特·艾倫,弗裡斯特·艾倫又有個徒弟阿道夫·拉普,阿道夫·拉普有個徒弟叫帕特·萊利,就是湖人隊Sho time那位了;弗裡斯特·艾倫還有位徒弟叫迪恩·史密斯,這位就更厲害了,指導過兩個人,拉里布朗和邁克爾喬丹……

這個時候奈史密斯身體還算健康,威望也最高,只要他拿意見,那自然是誰也不反對了。

組委會徵詢他的意見,奈史密斯老先生在候選人名單中隨意掃了一下,很快就做出了決定:“就是他了!”

看到老爺子的人選,籃聯的人有些為難道:“可是……”

他是一個中國人啊……

雖然他確實表現得不錯,可中國人,呃……

老爺子卻不打算做別的決定了,很乾脆地說:“舒鴻是我的學生,我向你們保證,他是最合適的決賽裁判。”

……

是的,在原本的歷史上,奈史密斯老先生也是很快就做出了他的學生,來自中國舒鴻主罰決賽的決定。

在舊中國,早期的體育比賽並沒有“裁判”。誰看見犯規,喊一聲就行了。到0年代的正規比賽,自然不能這麼不專業,開始聘用外國人擔任裁判,連裁判術語都是用英文的。

舒鴻在春田學院學習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事情了。

他出生在上海,父親是著名翻譯家,舒鴻中大學就讀於聖約翰大學,1919年開始在春田學院攻讀體育專業,導師就是籃奈史密斯教授。195年,他又在美國克拉克大學獲得了衛生學碩士學位。回國後其實就想把正規規則帶回國內,但是沒有裁判資格——198年,舒鴻準備考國際裁判,但沒想到得到的答覆是中國人體質差,不能做裁判。舒鴻心想這算什麼理由!一怒之下將官司打到美國裁判會上去了,他要求從體能到體質進行綜合論證,中國人是不是哪裡比你們美國佬缺一塊。美國裁判會沒有辦法,最後決定採用考試的辦法優勝劣汰,試題都由“美國裁判會”提供,也由他們自己閱卷打分。中國派出4名選手參加,美國派出5名,競爭十分激烈。結果考試的時候,4名中國考生發揮出色,從對球的判斷力到籃球規則,中國選手熟記於心,讓美國官員無可挑剔。成績揭曉後,四名中國考生都在80分以上,而美國只有一人及格……

是的,比什麼都不要跟中國人比考試……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啊……

就這樣,舒鴻從美國裁判會拿到了第一批國際裁判資格證書。

歷史上,讓舒鴻吹罰的決定也是有一些爭議的,由中國人來做裁判,原本的決賽對手,美國和加拿大隊員們都極不歡迎,有的隊員當場斷定:“從中國籃球隊在奧運上的表現就可以知道,舒鴻肯定吹不好。”更有甚者直接諷刺說:“怎麼能讓‘病夫’來當裁判呢?”

但美國和加拿大兩隊教練卻格外信任舒鴻——

美國的助理教練杜平正是舒鴻留學春田學院時的大學同學,師出同門自然知道師兄弟的水平,跟美國隊員隊員們解釋說:“我瞭解舒鴻,還是他當裁判合適。”加拿大隊的教練也曾看過舒鴻執法的比賽,他也認為:“舒鴻吹得相當公道。”得知了這位的光輝履歷後,自然也就沒多少話好說了。

原本的時空中,中國隊各項都很慘淡,但是卻爭得了決賽裁判一職,堪稱是一次為國爭光的大事了,當時《申報》《新聞報》《大公報》等國內媒體都對此事做了大篇幅報道,中國代表團隨團記者馮有真也在報道中寫道:“裁判一職,由我國教練舒鴻擔任,舒氏抵德後,經大會籃球委員會聘為裁判員,屢次執法,鐵面無私,目光犀利,賞罰分明,極得好評。故決賽一幕,特聘舒氏充任裁判,極為榮譽。”

只是現在陸逐虎一攪和,決賽裡也有中國隊了——

那麼,中國人是不是也該避嫌一下呢?(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