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陽公社政府駐地附近的賢相莊,清澈的舂陵江繞村而過,在村口的幾棵歪脖老柳樹下形成一個大水灣,水灣處被人圍了一道魚籪,養魚養蝦。

老柳千絲萬絲,碧綠如煙,杈枒上棲息著幾隻白鷺,銳利的目光一直盯著水面。柳下的蓬頭小兒半坐半臥,百無聊賴地盯著江邊斜插的魚竿。

賢相莊與外界唯一陸地相連的明代三孔石拱橋上走來兩位少年。一位清秀俊朗風度翩翩,另一位濃眉大眼魁偉強壯,他們便是前來拜訪易千尋老師的羅天佑和曾令智。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過了石拱橋,羅天佑瞧見垂釣的小孩,便向他打聽老師住處,小孩指了指一條通向叢林的小路。

小路彎彎曲曲,旁邊隨意栽種的虞美人枝葉肥大,正頂著紫紅或亮黃的碩大花朵。隨外可見的假山畫亭,半隱於芭蕉修竹叢中,皆古韻十足。一道殘垣將偌大的面積圈了起來,看樣子這曾是誰家的前庭或後院。

聽說易老師出身大族世家,應該傳言不假。這還沒看到院落呢,就已經感受到了大宅門的雍容閒雅。

往裡再走八九十米,兩人眼前一亮。斜坡下,一幢明朗而雅素的清式大宅子被蒼鬱的古樹包圍著,白牆青瓦,殿堂樓閣鱗次櫛比,飛簷斗拱重重疊疊,波瀾起伏如優美的音符。

從寬闊的大門進去,氣派的廳堂、天井、戲臺、影壁、隔斷等相繼映入眼簾,各種木雕、石雕遍佈,件件精巧奪目、栩栩如生。

這才是名門世家的底蘊!羅天佑一直覺得自己的家族底蘊太淺,上溯八代都是小門小戶。他記得後世的富豪熱衷買古宅,如果自己能把眼前的宅子買下來,搬到黃泥塘村去,改造成博物館該多好啊。

羅天佑當下起了心思,也不急於去見易老師,有意放緩腳步,走走停停,看得更仔細了。

老宅子年久失修,但主體結構完好,修復起來問題不大。只是裡面住的人家有點多,幾乎每間房子都住了一戶人家。看來大家的境遇都不是很好,缺胳膊少腿的傢什隨意擺放,破衣爛布掛滿了可以掛的地方,橫流的汙水和烏黑的淤泥散發出難聞的味道。

第三進是昔時主人家的住處,風格與前兩進迥然不同。無論是高低錯落的亭臺水榭,還是怪石奇木,處處體現清新雅緻又安閒舒適。

兩層的唐風小白樓在參天古樹的陰蔽下,被抹上了深深的歲月痕跡,雕著繁花的門窗和臺階上層層蒼苔,斑斑駁駁,依稀留存了殘光舊影。

塔讀&小<說APP*<更多~優質免*@費小<@說,無廣&告線上@。免費閱.讀!@*

羅天佑向一位住戶打聽清楚易老師的住所,和曾令智上了“嘎吱、嘎吱”作響的木板樓梯,來到二樓最右側的那間。

小聲地叩門,一位風韻頗佳的四十多歲知性婦人應聲將門開啟。一問之下,知是師母,忙拉曾令智過來見禮。師母笑吟吟地受了,邀請兩人請屋。說常聽易老師說起羅天佑,今天總算見著真人了,果然是人中龍鳳。

老師家裡陳設簡陋,傢俱也都是些尋常人家普通式樣,但被收拾得井井有條,纖塵不染,牆上掛著些字畫,雖都不是很名貴,卻精微細膩、立意深遠,很具文人精神。

易老師聽到外面的動靜,從裡屋走出來,看到羅天佑和曾令智兩人喜出望外,問道,“天佑和令智來了啊,是為了養雞場的事嗎?”

羅天佑回道,“是,也不全是。我們那養雞場多虧老師出手,您的發明好用極了,不少養雞場慕名前來,挑明要採購同款裝置,我趕過來跟你商量這事。另外,還有更大事跟老師您商量。”

易老師驚喜地說,“那是為了復讀的事嗎?好事啊。老師早上還跟你師母說,希望你能多讀些書。你是老師最看重的學生,老師盼著你有個好前程呢。”

師母在旁微笑著點頭,證明丈夫所說不虛。

羅天佑聽了非常感動,向老師和師母連連道謝,但說黃泥塘村還需要自己,暫時離不開,以後再考慮。

易老師也明白羅天佑所言不是藉口,現在黃泥塘村弄成這麼大一攤,牽涉到不少家庭的未來,又受上面領導的高度重視,確實需要羅天佑繼續坐鎮。

“那還有什麼更重要的事?“易老師好奇地問。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羅天佑沒有立即回答老師的問題,而是講起了自己為黃泥塘村作的詳細規劃。有些想法其實以前也跟易老師透露過,只是沒有這次講得系統而具體。

易老師聽了連連叫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認為自己的學生不僅站得高,看得遠,而且對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有深刻的認識,國家政策和市場形勢的分析也非常透徹,具體實施方案考慮周全,各項保障措施完備,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這羅天佑,以前只知道他學習好、人品好,沒想到搞經濟也是一把好手,真是難得的帥才。

“易老師,我這次來啊,主要是想請老師您出山,幫黃泥塘村一把。您也知道,再好計劃,也需要人去落實。黃泥塘村現在最缺什麼?不是錢,而是人才,高階人才。沒有好的管理團隊,什麼都是空中樓閣,什麼都會曇花一現。”

“我們村,除了我父親母親,其他的都大字不識幾個。就憑這,我們還能怎麼發展?怎麼幹成大事業?現在,從縣到鄉,所有的領導都在看著我們,不留餘力地支援我們。多好的機會。”

易老師點點頭,“這我知道,有需要我的地方儘管開口,你說吧,這次又需要我做什麼。”

羅天佑望著老師,真誠地笑了笑,說道,“老師,在我說出自己的請求之前,先給您看樣東西。”

說罷,從書包裡拿出一件綠鏽斑駁的青銅器,輕輕擺在面前的方桌上,一言不發地盯著易老師看。他在學校聽書時,就常聽說易老師這個世家子,對文玩有著不惜性命的痴迷。

易老師目不轉睛地盯著桌上的青銅器,像是要把它吃到眼睛裡面去。呆愣了半會兒,返回裡屋戴上手套,這才將它小心翼翼地捧起來,細細地反覆打量。

良久,易老師才開口道,“這是古代貴族用來燉煮食物的鼒,此類青銅器存世極其稀少。你拿來的這件,形作大口,從上而下佈滿飾紋,整體感華美典雅,深厚而凝重,當屬精品。”

扣扣五六③⑦四三陸七伍

羅天佑囅然一笑道,“老師果然好眼力,這是我精心給準備您的禮物。”

易老師慢慢放下銅鼒,滿臉警惕地盯著自己的學生,嚴肅問道,“天佑,你知不知這鼒鼎的價值。“

羅天佑非常肯定地說,“我知道!全中國的博物館中都沒幾件。要說它是無價之寶也不為過。“

易老師又看了幾眼鼒鼎,說道,“你這件青銅器不像是出土之物,至少不是最近一兩百年出土的,更是難得。“

這也看得出來!羅天佑對易老師青銅器方面的鑑賞能力佩服得五體投地。於是回應道,“老師,它確實不是出土之物。“

易老師此時面上的表情就十分復雜了,他的內心正在作激烈的思想鬥爭。面對這樣的寶物,要說不動心,肯定是假的,但也知道,學生拿來如此重寶,所託之事絕非尋常。

師母也是格外擔心,害怕丈夫腦袋發熱,一時糊塗做出超乎自己能力的承諾,便暗地裡拿腳去踢易老師。

易老師猶豫再三,低聲問道,“天佑,你送老師這麼重的禮物?到底想求老師什麼事?”

羅天佑正色道,“老師,您也別多想,學生豈能害您。是這樣的,我們黃泥塘村現在大搞建設,除了養雞場,還有建茶廠、藥廠,將來還會建更多。藥廠、茶廠已經交給吳昊和我師傅孫儉打理,他們兩位目前做得非常不錯。養雞場交給我父親,您呢,就當村裡的大帥,全面主持村裡所有工廠的日常工作。”

易老師看了看桌上的銅鼒,又看看妻子。

扣扣伍陸彡⑦④彡陸⑦伍

師母怎麼不瞭解自己丈夫的心思,笑說道,“反正明年初到退休年齡了,現在提前辦個病退,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這些年,你不是一直抱怨英雄無用武之地嗎?機會來了,還有什麼好猶豫的!你的好學生都把誘餌送到嘴邊了,看你這老東西,就是我不讓你咬,你也非得自己咬上去。”

見師母都同意了,羅天佑趁熱打鐵地說,“村裡給的報酬一定會比老師現在的工資要高很多,而且提供一幢新建的別墅供老師和師母居住,還配一畝的旱地用來種菜,師母要是願意加入我們呢,村裡會有許多合適的職務供師母選擇。

羅天佑為了加重砝碼,繼續給老師描繪黃泥塘村的美好未來,老師越聽越激動,恨不得立即走馬上任。

師母喜滋滋上街買菜,留兩人吃飯。

羅天佑問怎麼不見師哥和小師妹,老師說兒子正在醴泉縣上高中,女兒被她外婆接去了,要住幾天才回來。

羅天佑把話題扯到這座大院子上,老師告訴他,這座院子是自家祖產,首任主人是清代一位退休返鄉的帝師,打地主分田地那些年被村民佔據。直到去年,他才把原來父母的臥室要回來。

羅天佑提出想將整座大院子買下來,老師滿口答應下來,只要羅天佑的補償到位,他就能說服裡面的所有住戶。

一頓家宴,主客盡歡。直到夕陽即將收起最後一絲餘暉,易老師攜著妻子在村口依依不捨地送別羅天佑他們,看著兩人越走越遠。

易老師催促妻子說,“趕緊回去,將銅鼒藏到更保險的地方,你那個陪嫁的樟木箱不是很保險。“

妻子嗔怪道,“老東西,看你寶貝得,咱們家就這麼些地方,還能藏到哪去。“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