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其他幾個朋友也表示願意參與投資,控股或參股都可以。

張巖見狀,入情入理地說:“歡迎各位朋友到唐寧縣投資,但我希望你們不要盲目投資。如果你們把錢投下去了,又不能賺錢,我會過意不去的。

如果這確實是個好專案,有錢不去賺,那也可惜。所以我建議你抽空到我們那裡去實地考察一下,做到心中有底。”

最後幾個朋友約定,儘快確定時間到唐寧去,對專案進行實地考察。

回到唐寧縣後,張巖把到燕京推銷金針菜的情況詳細向張天逸書記和王明山縣長做了彙報。

書記和縣長對他的工作很滿意,認為張巖剛升任常務副縣長,就親自出馬推銷產品,是一個實幹的領導。

張巖是個追求完美的人,不管大事小事,他都要把它做得光芒四射。

他不會輕易讓燕京之行就這樣過去了。

他回家跟林玉蓮團聚了兩天之後,第一件事就是積極跟秦路的那幾個燕京朋友取得聯系,說他把燕京之行的全部情況都向縣委彙報了,縣委縣政府非常感謝他對貧困地區經濟工作的支援,同時也真誠地歡迎他有空到唐寧縣來旅遊觀光。

說得讓這幾個燕京的朋友心花怒放。

但張巖暫時不提投資的事。

他覺得在金針菜這個專案上讓他們來投資,太小了,似乎有點不值得,應該有很多的專案可以投資。

他希望請他來玩,聯絡感情,增強友誼,進一步深挖合作的契機。

在頻繁地跟燕京朋友聯絡的同時,張巖讓宣傳部的人找到《懷寧日報》記者,做一個新聞。

標題他都擬好了,叫做《唐寧縣金針菜打入燕京市場受親睞》,他還要求一定要在頭版頭條發表。

這條新聞如願以償地在《懷寧日報》頭版頭條見報後,果然不出所料,引起了強烈反應。

在懷寧市內一些銷售金針菜產品的商家,都紛紛把那張報紙張貼在商店門口,讓顧客進門首先能瞅一眼報紙。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而售貨員則說得言之鑿鑿:“唐寧縣的金針菜連首都市民都喜歡,還有什麼好說的?”

緊接著省報也發了訊息,只是標題搖身一變,成了《質量過得硬,野菜進首都》。

這個新聞報道的明顯把調子拔高了,還加了個副標題“唐寧縣金針菜佔領燕京市場”,正文裡特別強調了,“常務副縣長張巖親自出馬推銷產品”。

本來是進入燕京市場,但一改成“佔領首都市場”,那意義就不一般了。

反正人們是相信省報的,誰也不會跑到燕京去做一番市場調查。

張巖看後大笑,自己做的事情,自己不敢誇大,別人替他誇大了。

省報的影響自然要比市報大得多了,新聞發表第二天,張巖就接到潘毅的電話,潘毅開口就說:“張巖,你幹得真漂亮啊!”

張巖說得多謙虛:“都是跟你學的。”

潘毅一聽就懵了:“我可沒教過你這些呀!”

張巖趕上了綠色食品的浪潮,又沾上了新聞的光,金針菜的生意日漸紅火起來。

接下來,好幾個鄉鎮都辦起了金針菜加工廠,鄉鎮有了新的經濟收入來源,唐寧縣裡有了一個能拿得出手的產品,還解決了幾百名下崗工人再就業的問題。

實際上這個專案只是由幾個鄉鎮企業組成,縣裡沒出一分錢,但張巖親自抓了,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省市的領導下來檢查工作,順便要看看企業狀況,金針菜就成了招待領導的綠色食品,也成了饋贈他們的禮物。

唐寧縣直機關到市裡和省裡辦事,也都拿金針菜出去,說是本地特產。

張天逸當著市委書記譚斌的面說:“我們這金針菜是張巖牌的。”

在縣裡,張巖的知名度,因為金針菜,比張天逸和王明山要大得多。

雖說他只是個常務副縣長,但他曾經在教育系統師德師風整頓的事蹟,有各種媒體的陸續報道。

前些年知名度的厚重積累,現在知名度的持續疊加,使他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風光人物。

省裡市裡下來的領導,來了都要問:張巖在嗎?一定要讓他陪同吃飯。即使不陪吃,也要見見面,聊上幾句,看看到底是何許人也。

所以,張巖在縣裡的人氣驟旺,幾乎誰見了他都要熱情地走上來打個招呼,哪怕是縣政府天天見面的人也都這樣。

在別人看來,下面有什麼事情要彙報,向張巖彙報跟縣委書記和縣長彙報是一樣的,他在他們心目中有足夠的份量。

即使跟張巖主管的工作沒什麼關係的事,下面部門也樂意對張巖說說。

僅僅是跟他說說,似乎也比不說更有說服力,甚至還有一些榮耀:這事情跟張副縣長說過了!

當然,人氣太旺也給張巖帶來了壓力。

他在眾人的目光中被抬高了許多,明顯感覺到有點功高蓋主了。

對於從政的人來講,這就是犯了大忌。

儘管你是常務副縣長,是縣委常委,但畢竟還是副職。

上面還有兩重天,一是縣委書記張天逸,二是縣長王明山,你不過是他們的助手而已。

而且還有跟你平級的縣委副書記。

每當想到這些,張巖就有點膽寒和後怕。

張天逸他是瞭解的,是個直腸子,也是非常欣賞他的。

再說他是縣委一把手,就憑著自己和張小強的哥們情誼,不會對他的工作帶來不利。

至於王明山,他就更用不著擔心了,張巖的妹妹是王強的妻子,也就是王明山的兒媳婦。

縣政府裡平時的工作,王明山都是放手交給他的。

但是儘管如此,張巖還是小心翼翼,儘可能將功勞歸功於兩位領導。

……

沒想到就在這個時候,張天逸調往曲江市任副市長,王明山升任縣委書記。

而縣長這把交椅偏偏讓洪建坐上了,張巖到現在還想不明白問題出在哪裡。

張巖是個聰明人,無論委屈也罷,懷才不遇也罷,都只能忍在心裡,深藏不露。

他能做的,就是積極支持和配合洪建的工作。

新上任的縣長,首先要面對的是縣政府班子成員的分工。

為此,洪建主動找了張巖,兩人私下交換了意見。

洪建不打算有什麼新動作,包括常務副縣長在內的六個副縣長,他們原來的分工一律不變。

縣長主持縣政府全盤工作,也按照前任的分工不變。

這樣的話,常務副縣長張巖的權力依然是很集中的,分管人事,財政,工業、教育和政府辦公室。

對此,張巖不僅松了一口氣,而且感到很高興。

他倒不是擔心洪建上任之後會削弱他的權力,因為無論是群眾基礎,還是工作能力方面,他自信洪建是離不開他的。

能保持原來的狀態不動,當然更好。

當然,洪建也自有他的想法。

初來乍到,前任縣長王明山又升任本縣的縣委書記,他就不能隨便調整了,保持原狀就意味著對前任既定格局的繼承和肯定,也是一種尊重和支援。

不僅如此,對縣政府下屬的各個部門,也保留原來的狀況。

張巖非常贊同洪建的意見。

就在兩人談話的時候,潘毅給洪建打來了電話,詢問了就職的情況。

洪建接電話的時候並沒有迴避張巖,就坐在他的對面說話。

張巖聽出來了,電話是潘毅打來的。

張巖覺得,作為曾經的知青戰友,潘毅對洪建的關心是無可非議的。

可是他哪裡知道,潘毅自始自終是力挺他,一直是反對洪建當縣長的。

張巖當然也未必明白,當領導的,在人事安排上的一些想法,是不便與下屬通氣的,特別是當事人。

請讀者大大多多支援!金票銀票收藏,各種求!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