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不是當事人都如此無語,可想而知,身為當事人的蓋勳當時聽到這個策略的時候到底是多麼無語,多麼崩潰,多麼想橫刀自刎。

帶不動啊,真是帶不動啊,我再怎麼超神,也帶不動這樣等級的豬隊友啊!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更何況這幫羌人根本算不上神一樣的對手,實在是隊友太豬了。

他竭力勸阻宋梟不要做那麼愚蠢的事情。

但是宋梟固執己見,堅持要用“仁”的方式解決涼州叛亂,以期達到最省錢的效果。

你看,我們中原人士學習了《孝經》,所以明白了孝的含義,也就不會作亂了,以己度人,只要讓叛軍也學習孝經,他們自然不會作亂。

叛亂不就結束了嗎?

需要用兵嗎?

蓋勳聽的差點當場去世,竭力給宋梟分析局勢,試圖讓宋梟明白絕大多數都羌人不識漢字這個簡單的常識。

但宋梟也有自己的說法啊。

漢羌戰爭打了一百多年,花錢如流水,關東都給打窮了,皇帝給打的差點當褲子,涼州的叛亂還是時時爆發,一百多年了,改過不拉?

每一屆涼州長官都說自己能解決涼州問題,結果呢?

換湯不換藥啊。

你說涼州三明能打,到最後不還是爛攤子一個?不還是要我們士人來擦屁股?

那些赳赳武夫什麼的,能主持大局嗎?

段熲那種阿諛奉承宦官的人都能當太尉,他能行嗎?

不行!沒那個能力知道吧!

漢羌戰爭的結局充分證明軍事手段是不能解決叛亂的,軍事手段對付叛亂是有極限的。

所以——

我放棄用兵了!

我要高舉“仁”“孝”兩面大旗,用我的精神和意志感化叛軍!

宋梟實現了自己的邏輯閉環。

蓋勳無可奈何,又不能眼睜睜看著這老家夥真的去做這種貽笑大方的事情,不然搞不好自己的命都要給搭上去。

蓋勳只能上書朝廷,讓這個老家夥趕緊滾蛋,換個靠譜的過來。

果然,這個訊息傳到朝廷之後,連舉薦人楊賜都驚呆了。

孝經湖臉就能解決叛亂?

這是什麼魔幻現實主義的平叛策略?

宋梟出發之前明明不是這樣和他說的,怎麼到了涼州就犯蠢?

滿朝文武為此譏笑楊賜的“識人之明”,袁隗帶頭嘲笑,服虔、馬日磾等人緊隨其後,楊賜大為羞慚,舊病復發,一病不起,又臥床告假去了。

好端端一個翻身仗打成了烏龜翻蓋,今文學派這邊是指望不上了。

眼看著涼州局勢有點控不住趨勢,劉宏有點方,立刻指派袁隗推薦的楊雍接任涼州刺史。

這回可算是來了一個靠譜的人。

楊雍是個實幹派,能做點事情,但是一來一回的折騰,時間上,雒陽朝廷這邊已經落後太多了。

他們硬生生把時間浪費掉了。

涼州叛軍在雒陽朝廷不斷折騰的時候不斷吸收各地羌人和漢人豪強加入隊伍,實力不斷壯大,終於在中平元年年末,狠狠挫敗了新任護羌校尉、宿將夏育。

楊雍趕快派蓋勳率領軍隊支援。

然而蓋勳卻在狐盤遭遇了叛軍的截擊隊伍,他竭盡全力,拼死奮戰,最後全軍覆沒,自己力戰之後被俘獲。

要不是素來對羌人有恩義,有威望,羌人不願意傷害他,估計也就交代在那邊了。

最後,羌人的一個首領感念蓋勳曾經的恩情,把他放了,蓋勳回到冀縣之後,楊雍知道他已經竭盡全力了,念及他的忠勇,上表保舉他為漢陽郡太守,使他加官進爵。

但是這除了安撫一下蓋勳破碎的心之外,沒什麼別的意義。

蓋勳已經盡了全力,涼州官軍也損失慘重。

楊雍終於意識到叛軍已經勢大,光靠涼州本地官軍的力量已經無法徹底消滅他們,只能上表向雒陽朝廷求援,講明白這裡的現狀。

同時他也警告朝廷,涼州無法阻攔叛軍進一步向東,三輔之地隨時可能有危險。

劉備就那麼眼睜睜看著本來可以控制的局勢在一群大聰明的折騰下一步一步走向不可控制的深淵。

他終於明白為什麼每到王朝末年,朝堂上那些當大官的總是能做出十幾歲少年都能看明白的愚蠢決策,一手把自己推向墳墓。

而劉宏似乎也認識到了自己好像犯了一個錯誤,在接到楊雍的警告之後,他好像對劉備還頗有些歉疚,派人送了一些賞賜給劉備。

但是這也沒什麼用,劉宏和滿朝文武依然沒有得出派兵入涼州的結論。

百年漢羌戰爭讓涼州成為整個雒陽朝廷官方的敏感詞,一提起這個,就讓大家渾身不自在。

派兵入涼州是不可能的,至少現在是不可能的,沒那個錢。

或許有錢,但是大家誰也不願意在那個苦寒之地再次投入鉅額的軍費。

只能派一些能幹的人前往涼州幫幫場子,讓涼州人自己努力解決自己的問題。

總而言之,絕對不準讓叛軍進入三輔之地,否則,楊雍就可以提頭來見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天知道楊雍得到朝廷命令的時候是什麼個絕望的感覺,反正劉備遠在雒陽都很替他感到絕望。

索性凜冽的寒冬阻擋了叛軍進一步擴充勢力,一場大雪下來,叛軍凍死不少人馬,不得不退回金城郡老巢休養生息,涼州官方也為此喘了一口氣。

但是楊雍很清楚,局勢已經不在他的控制之中了。

護羌校尉夏育和本地人蓋勳接連遭到慘敗,涼州本地心向中央的勢力已經落敗,大量心懷不軌對雒陽不滿的本地人和羌胡部落必然接二連三投入叛軍的懷抱。

待到來年開春、氣溫轉暖,叛軍一定會席捲涼州。

於是楊雍一面招兵買馬,竭力擴充軍隊數量,一邊又接二連三的上表雒陽,請求雒陽早做準備,不要等到局勢無法挽回了才追悔莫及。

可惜的是,楊雍的奏表被袁隗在尚書臺攔下來了,沒有送到皇宮裡面給劉宏去看。

袁隗這樣做的理由很充分。

他不想讓古文經學派推舉的人在這個時候遭到貶斥,以損傷學派的勢力。

他另外派人告訴楊雍——小楊啊,我推薦你去涼州,不是讓你去給朝廷找麻煩的,你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解決問題,不要動不動上表給朝廷。

只要你努力,最差的結果不過是你失去生命,你要是不努力,我們古文學派失去的可是大把大把的利益啊!

劉備倒是不在乎什麼學派的勢力,他先勸說袁隗不要這樣做,袁隗不聽,讓劉備以學派利益為重,於是劉備把這個事情秘密向劉宏彙報了。

劉宏對於袁隗的行為很不滿意,誇讚了劉備的忠誠,但與此同時,他也覺得這個事情沒有楊雍所說的那麼嚴重,不至於到這個地步。

涼州叛賊怎麼敢入侵三輔之地呢?

最多也就是在涼州之地無法無天,不管他們就是了,反正涼州窮,也不能給朝廷帶來什麼稅收,還要朝廷不停的貼錢。

賠錢玩意兒。

朝廷缺錢,到處都在用錢,就算要對涼州用兵,也要緩個幾年再說。

倒是要找個機會好好敲打一下袁隗,四世三公怎麼了?

我劉氏四百年天子都沒說什麼呢!

看著劉宏憤怒的表情,劉備微不可查的嘆了口氣。

算了,累了,毀滅吧……

明明知道某些事情是對的,可是這些肉食者就是不去做,就是僥倖,就是不想折騰,就是想要過安穩舒服的日子,就是得過且過。

他不想天下大亂的原因是不想讓更多無辜的人為此而死,想讓他們活著等到明天,卻不是為了讓這群蟲豸的日子過得更舒服。

還是把你們全都物理超度了吧……

(本章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