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殲劉宗敏大軍計劃的失敗,李劉合兵一處,北京城的城防更加穩固,南大營損失慘重,僅僅是戰死者就超過了四千。攻克天津之後,滿清大軍好不容易恢復的士氣一下子又跌入了低點。

滿清中軍大營的主帳之內,每一個人都滿面愁容,看起來心事重重,豪格更是垂頭皺眉,完全失去了前幾日在中軍大營中的豪氣。

“事已至此,我們在這裡唉聲嘆氣也是沒有用的,應該儘快商議出一個應對的方略來!”多爾袞環視一圈,確認了豪格萎靡的狀態之後,又繼續揚聲說道:“當務之急,便是要先確定大軍的目標,是南下劫掠,班師回朝,還是先攻下北京,再徐徐圖之。”

豪格謊報戰功,貽誤戰機的事情已經在軍中傳開了,當然只是傳開,並沒有定罪,那些軍報都在多爾袞手裡,要不要定罪,怎麼定罪,甚至於是不是有罪,是誰有罪,豪格,還是“誤傳”軍報的人,其實都是多爾袞說了算。

換句話說,政治上還只是個小矮子的豪格剛剛站起來,又被滿清攝政王多爾袞給死死拿捏住了。

原本,稍微誇大一下戰果是每一個將領彙報軍功時的慣例,事情可大可小,可這一次,南大營間接因此戰死了四千餘人,受傷的更是多達三千餘,軍中怨言太大,若是不能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根本不能服眾,還有可能給本就不穩的軍心重重一擊。

“王爺,臣有話要說!”范文程忽然抬起頭,拱手攏袖道:“臣前段時間派了幾個探子到保定和河間打聽順軍的訊息,這才發現南邊的局勢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嚴峻得多。”

眾人聞言,紛紛抬起頭來,一齊看向了范文程。

范文程見狀繼續說道:“在保定,已經駐紮了李自成從山西方面調派來的一萬多兵馬,並且還有北京等地遷移過去的幾十萬百姓在修築工事,搶收糧食,看樣子順軍是打算堅壁清野,據城而守。而河間,同樣有山東方面調派的一萬多兵馬,同樣是有大量天津,北京的民眾充實地方,修築工事,搶收糧食,同樣是要堅壁清野。我們若是沒有足夠的兵力,過去了,怕是也搶不到糧食。”當然,順軍對外宣稱是兩地各四萬大軍,只不過這樣的把戲怎麼可能瞞得住范文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范文程頓了頓,繼續說道:“雖然兩萬順軍不足為懼,可是順軍在直隸南部,山東地區還有更多軍隊,而我軍派過去的軍隊又不足以迅速擊敗對方,萬一還被順軍截斷了補給,那後果不堪設想。”

“順軍有這樣的佈置?那以前怎麼沒有彙報?”多爾袞微微皺眉,順勢問道。

“這應該是順軍最新的軍隊調動,根據探子打探到的訊息,這兩支軍隊都是最新駐紮下來的。”

“那也就是說,李自成已經解決了山西與山東兩地地方上的威脅,已經可以騰得出兵力來防禦我們南下了?”多爾袞有些不敢相信,山西方面倒還好說,山東以南直面的是南明的十幾萬大軍,難道李自成有那麼多軍隊可以抵擋?居然還騰得出一萬大軍北上防禦。

多爾袞確實想不明白,畢竟南明送來的幾十萬兩白銀,足可以組織起山東地區的上萬鄉紳家丁,配合一萬順軍和已經被收買的南明總兵,想要防禦南明的北伐確實是錯錯有餘的。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是有那個可能的,但是從時間上來看,李自成其實也還騰不出手來,不然不可能只派了兩萬人馬。”范文程拱手答道。

現在的李自成同時面對著滿清,南明,西北少數民族三個敵人,正所謂三面受敵,除非他真的有數不盡的錢糧,不然怎麼可能還騰得出手來?

“豪格,這件事你怎麼看?”多爾袞突然扭頭看向垂頭的豪格,一臉嚴肅,仗著攝政王的地位和叔叔的輩分訓斥道:“不就是被劉宗敏的偽裝給騙了嗎,難道我們滿人已經失去了失敗的勇氣嗎?”

“……”豪格恍然抬頭,看著多爾袞怔了一怔,一時間有些莫名的感動,他聽明白了多爾袞話裡的意思,這是在給他脫罪,這是要放過他的意思。

“若是真的如大學士所言,南下之事確實得再行定奪。”豪格雖然感動,卻仍舊不完全鬆口,他還得拉扯拉扯,看看多爾袞到底是什麼態度,要他交出什麼籌碼。

“劉宗敏部能強攻南大營,李來亨部能在那麼短時間內接應,說明他們的戰力都不差,如今兩軍會合,據北京城固守,恐怕不留下五六萬軍隊,是不好南下的。可如今的情況,南下劫掠恐怕會得不償失。”多爾袞微微揚聲,似乎是故意說給在場的所有人聽的。

他雖然覺得如今要以大局為重,應當拉攏,而不是過度打壓豪格一部,但若是對方不知道分寸的話,多爾袞也是絲毫不會客氣的。

而剛剛那句話就是赤裸裸的威脅了,這樣的局面是誰造成的?又是誰說順軍疲弱的?原本的大好局面又是因為誰的輕敵大意,謊報軍情而喪失的?

在場的人都知道,多爾袞話裡的意思。同時,他們也算是看清楚了,豪格,濟爾哈朗比起多爾袞來,還是太弱太嫩了。

“王爺,末將私以為,北京必須攻下,直隸,山東必須攻下,此關係到大清之國運!”吳三桂忽然抱拳,拱手而言。“如若不然,天下大勢將不可逆轉,大清必難重複河山!”

“你這話什麼意思?”多爾袞一時驚異,一面心中警惕,一面面露笑容,輕笑道:“前幾天,你可不是這樣說的……如今為何又突然改弦易轍,覺得一定要攻下北京,拿下直隸和山東了?還關係到大清國運......哼,難不成是突然就想明白了?”

“王爺,此一時,彼一時!”明白了豪格壓根不可靠之後,吳三桂毫不意外,直接就在會議上反水了。“末將本以為李自成不過是一打家劫舍的流寇,只會掠奪百姓,劫良藏私,雖然攻破了北京,卻是難成氣候,根本不足為懼,卻沒想到李賊已經會蠱惑人心了!”

大帳之內一時鴉雀無聲,豪格目瞪口呆,壓根就不敢相信,這吳三桂,居然就這樣背叛自己了?

“末將本漢人,世代明將,世代漢臣,皆是忠良死節之輩!”吳三桂昂然而對,從容不迫,儼然是有備而來。“在王爺看來,甚至於說在大帳之內的諸位同僚看來,末將投機取巧,反覆無常,為了功名利祿可以棄家人老父於不顧,可以叛君背國,儼然就是世間最無恥之小人……”

多爾袞微微舒眉,似乎是已經明白了吳三桂的意思,這場決定大軍動向兼顧奪權打壓的會議才剛剛開始,豪格陣營便已經從內部分裂了。

“可是,自古忠孝不能兩全,末將雖本忠臣孝子,可是在天下大義面前,末將只能棄暗投明,叛明叛順,歸附大清,不是為了一己之私、功名利祿,也不是為保苟且之性命,而是為了這天下千千萬萬受苦受難的百姓!”吳三桂眼含熱淚,慷慨激昂,儼然一副忍辱負重,飽受誤解之態。

“末將自幼便學文學武,深諳天下大義,立志為國為民。此後,未足二十便中武舉,從軍多年,為國守關,為民苦戰,朝廷缺餉缺糧,末將便自掏腰包,所做一切皆是為了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而已……王師到前,末將受到朱明蠱惑,不知天命,一味負隅頑抗,可是一片赤膽忠心終究錯付;而王師未到,末將為了麾下將士和百姓,只得假意投降偽順,卻終究反正,寧死不屈,在山海關與之決一死戰;而王師到後,末將方才知道,天下大勢已定,天下百姓之明主已到,末將可以為之舍身取義的聖主已經來了。”

多爾袞微微皺眉,卻不置可否,而豪格,范文程,阿濟格等人皆舉目注視之,卻也都一言不發。

“可末將萬萬沒想到,現如今李賊這般猖獗,這般勢大,北方五省一京千千萬百姓都已經遭到荼毒,末將雖然位卑言輕,卻不敢不言,也不敢再等。本以為可先南下獲取給養,再與賊兵對峙,徐徐圖之,可按範大學士所言,百姓既已受蠱惑,既已受荼毒,那便再也等不得了。”

“今日的軍事會議決定了大軍的戰略方向,關係到天下大局安危,關係到萬千黎民百姓,末將無可奈何,只能在此斗膽出言......”

“吳三桂,你住……”豪格再也忍不住了,張口便要罵,但是一看到多爾袞的臉色,卻又把到嘴的話給吞了回去。

“王爺!”吳三桂一副慷慨激昂,義正言辭之態。“末將在軍中多年,忍辱負重至此,對朱明朝廷早已經看透:一,朱明子孫皆是百無一用之廢物,既是有人在南京即位,也難以統籌大局,更別說力挽狂瀾!二,朱明朝廷重臣皆是迂腐書生,道貌岸然,爭名奪利,貪贓枉法,絕無可用之才!三,江南富裕,人口密集,乃是財稅重地,一旦被李賊奪取,後果不堪設想,我朝非南下直隸山東,再以之為基地,渡淮過江,奪取江南,方能恢復河山,一統天下!因此,必須奪下北京,奪取直隸,山東,否則天下難定,河山難恢,百姓更難以安居樂業!”

大帳之內,所有人一時語塞,皆是震驚不已。

“否則,若是讓李賊得了喘息之機。”吳三桂終於說出了自己對天下大局的看法,在將多爾袞,豪格,阿濟格和范文程等一眾漢臣驚呆之後,又繼續說道。“王爺,機不可失,失不再來,趁李賊立足未穩,現在應該立即組織大軍,就是強攻,也得拿下北京,繼而攻破長城防線,引蒙古大軍南下,奪取直隸,山東,為消滅朱明朝廷,奪取江南,乃至整個南方做好準備!”

論誰也從來沒有想過,吳三桂居然能說得出這樣的話,既是感慨於其人毫無臉皮,也是驚異其對天下局勢的清晰認識。

“王爺,大將軍,老臣以為吳將軍所言極是,如今的局勢,一定要先攻下北京城!”范文程聽罷,已經明白了吳三桂的意思,拱手攏袖,出言襄助:“北京不只是一座可以固守的堅城,乃是天下人心中的京師,天下正統之所在。若是被李賊奪了,加之其又是漢人,恐怕更會藉此蠱惑人心。到那時,各地的官員百姓極有可能會望風歸順,局勢必定會變得對我們更不利。”

說到這裡,范文程忽然提高了音量,昂首直立,看著眾人:

“而且,正如吳將軍所言。若是我們能攻下北京,既可直接南下直隸,山東,佔得肥沃土地,為攻取江南做準備;也可北上與蒙古前後夾擊,一舉攻破李賊的長城防線,然後再以金銀財物為誘,藉助蒙古大軍南下攻伐,大事必可成!最不濟,也可以據北京,天津堅城固守,先在關內站穩腳跟。有我們的牽制,李賊必定沒有餘力拿下江南,只需等待天下局勢大變,便可聯合朱明朝廷南北夾擊,一舉破賊。”

其實范文程也沒有什麼好說的了,該說的吳三桂早就說完了,就是對吳三桂說的內容縫縫補補了一番,到時若是有什麼功勞,也必然有他這個漢臣之首的一份。

“臣也是這麼認為的!”洪承疇見狀也不落下風,立即拱手附會道。

“早就該攻下北京城了,若是全軍用力,漢人必然不敵,俺們滿人什麼時候那麼窩囊了!”阿濟格還是那個暴脾氣,他早就忍不了了,攻個北京城弄得這麼小心翼翼,幾萬人直接強攻還怕攻不下?

營帳之內的其他文武大臣見狀也紛紛附會,全部都同意了吳三桂這個“忠臣孝子”的分析。

多爾袞看得眾人又團結如初,豪格也已經屈服,吳三桂的分析幾乎完全符合自己的想法,不由得點了點頭,輕笑道:“好,既然大家都已經表明了態度,都已經認同了吳三桂的意見,那我們就此決定,先攻下北京,再破長城,然後南下直隸山東。大清國運昌隆,一統天下,指日可待!”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