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的攻防戰比雙方想象的都要激烈許多。

達延汗是覺得周尚文部不在,所以想一仗打出軍威,這樣再深入進去,便不會有哪路明軍敢輕易襲擊他們。

而常大成是幾年磨一劍,自從新君登基,火器、士兵、訓練都與以前有很大不同,所有的準備就在此刻,哪裡能輕易認輸,

而且他們這些科班出身的將軍,心中的漢夷之防更加深刻。

有皇帝信任,榮華富貴他是不缺,所以敵人招降他不可能,再有漢夷之防,要他貪生怕死則更加不會,尤其有個兄弟已經死於韃靼之手。

所以沒說的,就是打,熬著打也打!

巴爾斯、格魯太分別領兵攻打了武定門和陽和門,韃靼人投擲的火石像是死神的鎖鏈。

這些攻城的武器所造成的傷亡,常大成看在眼裡,但他顧不得這些,因為韃靼士兵架著雲梯已經想要登城牆。

韃靼的士兵也比想象中的更加勇勐,他們不惜代價頂著炮火前進。

當然,大同守城的將士一樣用命,火炮、弓箭也一樣在索命,雖說密密麻麻的士兵很難用這些兵器全部殺光,但即便那些開始攀爬的韃靼軍卒,明軍也不會放過,火油、石頭不斷地向下砸去。即便真的有個別人接近爬上城牆,明軍也會一哄而上,將其圍殺。

這只是一道城牆,更不要提後面還有甕城。所謂甕城,也就是城中之城,相當於你攻破了城門,後面還有一道城門,而這段空間之內就是一個口字形的封閉城牆。

守軍在城牆上,敵軍攻入城門之後,除非迅速再攻破第二道城門,否則來多少人都會在這裡被射殺。

說白了,就是在城門口這裡修建口‘很淺的井’,甕城的名字,取得就是甕中捉鱉之意。

這都是多少年戰事下來,不斷完善的守城之法。

在一些重要的城池,還會有連續幾個甕城,把‘口’變成‘日’,邊上都是守軍,你衝到這個裡邊兒來,怎麼可能活得了?

所以這種單純的攻城想要打下大同,是絕對不可能的。

達延汗一看情勢不對,立即下令退兵,減少無謂的傷亡。

等到第二日,達延汗驅趕在陽和以及各處鄉村抓獲的大明百姓在前,火炮、弓箭這些可不長眼,要殺就會一起殺。

對於見慣了生死的將軍來說,真的下令一併擊殺,狠下心也可以。

但關鍵是對守城將士軍心的影響,如果自己的百姓都可以殺,那這仗打得是為什麼?甚至這裡面是不是有部分士兵的親人都說不定。

韃靼人不怎麼擅長攻城,但是殘忍,所以用這種辦法也不是第一回了。

常大成以往在軍學院就見識過這種戰役,他抬頭看向兩邊的士兵,果然有許多人面帶猶豫,眼中也有絲絲困惑。

“正統十四年,瓦剌也先大軍挾天子而叩大同城門,那時,守城的將領、士兵為了力保大同不失始終沒有開啟城門!天子都如此?何況百姓?大同一失,城門一破,城內還有誰能活得下來?!到時必定會死更多的人!這第一箭,本將來射!”

說是遲那時快,只聽嗖得一聲,黑色的箭羽飛速向下,隨後城牆下,一個白髮的老婦應聲而倒!

常大成站在所有人的視線中,正氣凜然的大喊:“殺人者,常大成!為的,是保大同不失!保大明江山社稷不失!若有誰要報仇,盡可找我!”

將領帶頭,其他士兵也不再手軟。

結果這麼一射反倒把下面還未設防的韃靼軍給嚇了一跳。

遠處的達延汗一看形勢如此,雖不服氣,但也只能再次下令退兵。

同時心底裡也升出一個念頭:大同都如此難打,這一趟一定要去打明朝的京師恐怕不會有好結果。

“當年,瓦剌的也先擒獲了明朝的皇帝,還在土木堡將明軍精銳一網打盡。但僅一個月後,他便在明人的都城之下丟盔卸甲,損失慘重,你們以為是為何?”

達延汗臉帶橫肉,眼有兇光,但他只是看著憨,實際上在滿都海哈屯的撫養之下,並不是那種不動腦子的武夫。

“也先過於輕敵,以為勝券在握。實際上土木堡一戰,主要還是明軍太蠢。”

“那麼我們這一趟呢?”達延汗沉聲說:“明軍這個小皇帝,雖然還是個娃娃,但是對於草原的敵意比他的父親更甚,這幾年以來,我們看著他整兵備戰,甚至還公然喊出要把復套列為國策!今年又開始封鎖互市,這一仗,我們要怎麼打?

依本汗所見,也先在那種優勢之下還沒能攻滅北京,我們也不可過於樂觀。所以此一戰,京師不在我們目標之內,但京師要去,一來是為劫掠財貨、牲畜和人口,二來是為宣誓戰力,逼迫明廷停止封鎖、與我們進行互市,第三,是為消滅明軍這幾年籌備起的精銳部隊,拔除明朝小皇帝的爪牙,也就是周尚文一部,要想拿到這個目的,這北京也還是要去,只有去了那裡,周尚文才會慌不擇路,難以冷靜。

而在本汗看來,也先最大的失誤,便是在土木堡一戰後給了明廷一個多月的時間準備,否則在精銳盡失的情況下,明軍哪裡有力量守衛京師?各位,自我們打陽和、攻大同,已經過去八天了,八天的時間,小皇帝一定已經收到了戰報,各種準備也必會開始。各地的勤王軍可能這幾日也會出發,換句話說,我們不能在大同耽擱太久。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巴爾斯、格魯太,明天是最後一天攻城,再不順利,本汗也不會再等你們,全軍向南進發,走一走也先當年走過的路!”

對於草原民族來說,瓦剌太師也先算是近百年來的一個人物了。

甭管人家怎麼做到的,反正逮住了明朝的皇帝,而且土木堡一戰,陣斬多少明朝的高級將領和官員?

……

……

此時的京師之中。

朱厚照在結束一天的疲憊之後,回到了後宮。

戰事上的事情,銀兩、糧食、軍隊、百姓,以及增兵等等事宜,他都已經做了安排。

從他已有的後世歷史記憶來看,大同被攻破,這不是他預期內的事情,而且他也不覺得達延汗能做到。

大明兩百多年,大同似乎就沒被外敵攻破過,最後也是從內部被摧毀的。

這畢竟是九邊重鎮之一。

但大同想必也攔不住達延汗。

眼下的情況,就和正統十四年有些像,當時也是收到訊息,說大同遭遇進攻。

然後正統皇帝宣佈御駕親征。

真是祖宗埋坑,如果不是因為這件事,他動動腦筋還是可以領兵出征的,現在麼就算了,所以說不是他想在這個時候到後宮躲起來,而是只能在深宮之中。

他什麼都不做,朝中臣子才心安。

說句不好聽的,好些個大臣已經默默的防著他這一手了。

當然,還有另外一個原因。

永壽宮的兩位貴人,要生了。

她們兩人都是去年底有的身子,十月懷胎將近,若是能生出皇子,其實也是一份氣勢的提振。

所以隨著時間越發接近,朱厚照也變得更加關心起來。

葵兒大夫現在更是寸步不離,她和師姐辛惠從早到晚在永壽宮守著。

後宮不干涉朝政,但眼下京師之中打仗的訊息鬧得滿城風雨,她們也都是知曉的,況且皇帝的狀態肉眼可見的疲憊。

懷笑和懷顏也不免心疼,在相見時也時時提醒皇帝注意龍體。

朱厚照其實還好,他年輕,僅是累一點不算什麼,“喜事將近,朕心中歡喜著呢。不礙事。”

“大明皇軍得勝,兩位貴人再給陛下喜添龍子,這算是雙喜……哦,不三喜臨門了。民女先恭喜陛下。”

葵兒應是讀書不多。

朱厚照臉色怪異,糾正說:“皇軍不好聽。明軍才好。葵兒大夫肯定是只讀醫書,旁的書都不讀。”

懷笑淺淺笑了一下,天子幾次都要與這個大夫鬥鬥嘴,倒是有趣,不過要說真的笑,其實也很難笑得歡暢,總歸是有一件事落在心頭。

懷笑摸著自己隆起的肚子,說道:“臣妾與妹妹都已嫁了陛下,我們的性命早已和陛下相連。可惜陛下軍務日漸繁重,臣妾卻不能為陛下分憂。”

“你好好養身子,便是為朕分憂了。”

“臣妾只想陛下知道,臣妾姐妹二人今生今世都願與陛下同擔風雨。說起來,聽葵兒大夫說,生產之期將近,臣妾想和陛下說,無論何時都不必為我們姐妹擔憂,軍國大事要緊,江山社稷要緊。”

朱厚照難說沒有感動,至少遇到難關之時,總算也有人給他安慰。

“朕知道的。”

這一句話,都已包含了。

===

求月票!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