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說,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一般來說,就是漢人內部的紛爭,不得已也不會強攻一座城池,更何況是大同這種經營多年的堅固城池。

但用兵之法,最忌死套兵書。

達延汗打大同,是知道周尚文部已經離開大同。簡單的說,如果主力不在還不敢打一下,那這一趟他就不該來。

為此,達延汗已先準備好了攻城的雲梯,以及用來焚燒城門的柴草。

一聲令下之後,

首先飛向城牆的還是漫天的箭雨,接著便是步卒迎著城牆上設下的炮火前進,震天的呼喊聲充斥著每個人的耳朵。

常大成躲在城牆上的垛口處仔細觀察,身後幾個將軍也都蹲在邊上等待命令。

“陳清!陳清!”

“末將在!”

“你率三千人去東陽和門支援!注意那些柴草,找幾個好手,不要讓那些柴草接近城門!”

“得令!

韃靼人不善於攻城,常大成不知道是誰給這些韃子出的主意,想到要用柴草來焚燒城門。

實際上這種辦法有利有弊。

對於守城的一方來說,這東西威脅很大,自然也會著重注意,更加不會讓它靠近。

而一旦柴草在己方部隊範圍內燃燒,反而會害了自己人。

常大成並非第一次守城了,似箭失上澆油帶火,這都是早就會準備好的。

待到韃靼軍幾輪齊射過後,他馬上指揮:

“凡射中柴草、架雲梯者,賞銀一兩!

從這一刻開始,

守城戰便開始了!

西北楊一清處大約還感受不到大同氛圍,他們依舊按照先前王守仁的建議緊密安排,總督府也給先鋒仇鉞增了一萬五千兵馬。

這是一次田忌賽馬。

一切就如王守仁預料的那樣,只要楊尚義按兵不動、以逸待勞,則火篩不敢以全部之兵力迎戰。

仇鉞是血火之中走出的漢子,儘管這是一次極有可能兵敗的衝鋒,但接到軍令以後,他還是毅然出征。

正德二年的大明西北邊軍已經加強了組織,從皇帝到總督,從總督到巡撫,再到各衛指揮使,上上下下都容不下怯戰之人。

於是進入八月,大明從西到東都進入到戰火之中。

京師離得遠,遲滯月餘大約才會有反應,但隨著時間推移,很快上至王公貴族,下至黎民百姓也都知道大明處於戰爭之中。

其影響也全面顯現出來,

首先是兵部,

王炳領命重新編練十二團營,戰事在即,各級將校都很緊張,朝廷的規矩很簡單,哪一級的校官要留下老弱病殘的,就留在自己手裡,仗打起來,你自己帶著這些人迎戰。這個辦法極為缺德,誰都知道自己的命是好的。

其次是戶部,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是自古的道理。韓文全力動員京通兩地百姓,大車小輛的開始往京師中運糧食。這事於少保在正統年間做過一次,後來說好的獎賞銀子也付了,這一次便沒有什麼阻礙,以至於京師之中一時之間百業‘蕭條’,因為老百姓都沒日沒夜去運糧食去了。

與此同時,受戰爭影響,京師之中有的人開始收拾細軟向南方逃命,對於這一點,朝廷沒有阻止,因為京師周遭還有許多百姓想要入城避災。

但有一件事,出乎朱厚照的預料。

他本來下旨,要內閣和順天巡撫、保定巡撫組織北直隸各處知府、知縣通知百姓抓緊搶收麥子。

這是堅壁清野政策的一部分,而且關乎百姓切身的利益,做起來應當不會有太多阻礙,誰不知道把自己田裡收起來的糧食當好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而且本來今年就是免去錢糧的,換句話說收多少都是自己的。

這些與戰爭沒有關係,為了幫助這部分極端貧窮的老百姓,皇帝是動了腦筋的。

但沒想到的是,今年有許多百姓是剛分的田地,而且眼下是第一季麥子!沒有窮過、餓過的人永遠不知道,從自己的地裡收起來糧食、看著自家的米缸裡裝滿糧食那是什麼樣的心情。

有的人從出身開始就沒見過自家這樣富裕過!

這不是糧食,這是活下去的希望!

希望的力量,是一種無限強大的力量。

結果這個時候韃靼人竟然領兵來襲擊大明!大軍過境就像蝗蟲,搶奪一輪之後還能剩下什麼?

也就是說剛到手的希望沒了!

那是絕對不能答應!

老百姓的怒火難以抑制,官府更加不會去抑制百姓對於抗擊韃靼的怒火,於是乎各府州縣都開始稟報,民間百姓自發組建民兵,決意與搶他們田、搶他們糧的人拼命!

但這種不在兵部當中的武力到底算什麼性質?具體要怎麼處置?

這些問題知府知縣是解答不了的,只能層層上報。

朱厚照在宮裡收到這些奏疏都有些感動和感慨,百姓的力量總歸是大的,當初分田的時候他的確沒有考慮過事情會演化成這樣。

用內閣王鏊的話來講:民心可用,此戰必勝!

是啊,民心可用。

這四個字給了諸多老臣莫大的勇氣。

閔珪激動的進言:“陛下,如此民心民氣,若是壓制必遭反噬,臣以為應當導而用之!”

“如何用?”

“有軍學院!”兵部尚書王炳說:“可派在軍學院中派出小組,赴各府縣統領百姓自發而成的民兵,有這些軍學院的學生,則各縣之兵皆可相互配合作戰,只要韃靼小王子一來,便讓他每走一步都在戰火之中!白天黑夜、不得休息!累,也累死他們!”

這就是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

朱厚照腦子裡閃現出這個詞彙。

此次朝廷分下去皇莊和中官莊田兩百多萬畝,分下去勳貴、各級官員莊田一百多萬畝。將近四百多萬畝的田,人均分得三畝,直接受益的人有一百多萬。

這其中的百姓不會人人都有膽子拿起武器和正規軍作戰,但是願意拿起武器的人,比例必定極高,哪怕以保守的三分之一估算,這也是三十多萬人。

而這僅僅是分田的人。沒分田的人,難道就願意自己的土地、糧食、牲畜、女人被任意搶劫嗎?

那也不會的!

只要有人帶頭,就是個從眾心理。

當初,也先帶著朱祁鎮攻打北京的時候就面臨這種情況。來的時候窮兇極惡,老百姓不敢惹,等到眼看要失敗想撤軍的時候,一路上就被沿途的百姓痛打落水狗。

這幫人就地取食,無惡不作,老百姓恨吶!

朱厚照想著,這倒是個出其不意的招數,一方面可以幫助朝廷抵抗韃靼,另一方面也能夠組織起百姓的力量,讓他們能更好的保護自己的糧食,同時也給韃靼軍的補給添一些麻煩。

“就以……保田護糧為口號吧,簡單為好,簡單了百姓才能聽得懂。複雜的講給軍學院的學生聽,便是官員為主,民兵為輔。正經的軍隊並非百姓所能抵擋,一旦形成潰敗之勢,那就無可挽回了。”

“那是自然,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再有,他達延汗還不一定過得了這層層關隘,也許半道兒就給擒了也說不準。”

朱厚照看了一眼閔珪,這個小老頭兒,一興奮起來,說話就有些肆意。

“動員軍學院的事,也要細細安排。此次與韃靼之戰,朝廷要明確一點,便是他們立了功也是和其他人一樣,該賞的銀錢要賞,該給的官職要給,對於他們來說,也是提早一天離開學院。危機之時,方顯英雄,朕期望著大明再有一些年輕的戰將。”

這件事兵部自有辦法,“先前分田之事已經動員過他們,就當是先前演練了一輪,這次再有重賞,其中也必有勇夫。微臣下去以後,按照府州縣做逐一劃分,保證大大小小幾十個縣都能分得一個小組,小組與知縣相結合,連同捕快衙役共同組織起每個縣的守衛,縣與縣相連接,府與府相配合,同時兵部與各個軍學院的小組保持通訊,京營和上直親衛用以守衛京師,其餘山東、河南調集的勤王之師則配合府州縣作戰,到時候,韃靼人在哪裡搶掠,哪裡就有官軍和民兵,軍民一心,君臣一心,如此,焉能不勝?”

朱厚照聽完之後,對此次作戰也有了更多的信心。

“話雖如此,但紫荊關還是要著重防守,如此便可爭取更多的時間,做更充分的準備。最好,能不讓他們過紫荊關。軍民一心雖說令人振奮,可如此一來,不可避免的會有府縣遭遇洗劫,朕身為君父,總是不忍於這樣的事情發生。”

眾臣跪地,“陛下仁德寬厚,實乃百姓之福。”

這都是相互客套的話,聽聽也就罷了。

“遵照陛下旨意,臣已經派了都督同知石奉,成國公之子朱鳳,領四衛人馬以及三千火銃前往紫荊關增援,達延汗要想過此關也絕不容易!”

“按照他們出發的時間大約何時能到?”

“大軍疾行,三日可到!”

“好。”

石奉是世襲的指揮同知,朱鳳是成國公朱輔的次子,這兩人都是軍學院出身。朱輔有一個長子朱麒,但是實在不堪大用,朱鳳還算有些上進心。

其實朱厚照也希望,勳貴之中能有一人,不說再現祖宗之風采,至少不要讓人覺得能力平平。

這個朱鳳二十出頭,希望他能有好運。

朱厚照啥也不多說了,自己反身到御桉上執筆寫下先前提到的四個字:

保田護糧。

“拿去,讓這些韃虜知道知道漢人的厲害。”

這個時候的動員力不會那麼強,畢竟沒有基層組織,但動員一方面靠組織,另外一方面更重要靠實實在在的東西。全靠組織,但不實在那也不行。

保田護糧不是假的,它其實也不太需要怎麼組織。

沒有刀槍,鋤頭一樣敲得死人。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