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疏上說,固安縣有兩千多百姓聚而作亂,亂民將縣官圍了起來,甚至衝撞欽差的住處。

而局勢徹底走向失控,是有人失手撞死了縣衙裡的主簿。

這一下不得了,死了個當官的,人人都知道自己徹底活不下去了,再加上連日的怒氣積累,便是一個膽小的人也要豁出命去了。

“唉。”

朱厚照的性格是這樣,小事才會生氣,真的大事臨到面前了,他反而會沒那麼憤怒。他從前世就是這樣。

可能是太壞的事,讓他有一種從頭涼到腳的感覺,因而整個人變得冷靜下來。等到一冷靜下來就會發現,其實憤怒、恐懼、擔憂都對事情無助,這個時候應該想著怎麼去應對才最重要。

當然,發生這種事,朱厚照還是不可避免的嘆氣。

“都說說吧,此事如何解決?”

“陛下,微臣以為既有民亂,應當速派大軍平亂,以免局勢愈演愈烈不可收拾。”兵部尚書王稟回話。

“亂民不比朝廷官軍,稍遇阻礙便會一鬨而散,未免禍亂他縣,臣建議陛下傳諭周邊縣城,令其增強守衛,勿放一人。畢竟已亂了一縣,不能再亂第二個縣。”

“微臣還以為當威逼利誘、分化瓦解,這些亂民必定不會人人齊心,因其相聚是利非義,只要稍加利誘,必可分而擊之。”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朱厚照看他們這一個個說的都是頭頭是道的,心中不禁有一種悲涼之感,說道:“怎麼把富者手中的莊田分下去,你們是半點無頭緒,就在剛剛乾清宮裡落針可聞,等到說出口也是這也困難,那也困難。但怎麼對待老百姓,你們倒是很有辦法。亂民,那如果是亂民……也是叫咱們給逼反的!”

強壓、圍堵、挑撥……什麼手段都有。

聽起來真是諷刺。

皇帝沉吟了一會兒,說道:“……兵部調最近的衛所去固安縣吧。”

“是,微臣遵旨。”

“大司馬,此事耽擱不得,你先去。”

王炳起身,“是!”

走到外面他還有一絲笑意流出嘴角,這李東陽……也是自找的。

乾清宮裡。

朱厚照問道:“李閣老,固安縣的百姓能反,其他的縣若是呼應怎麼辦?”

“臣以為,非常之時,還是要嚴加防範!”

“可聖人不是說,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嗎?老百姓腳下無地,頭上無瓦,這種情形之下,今日反一縣,明日有可能就反兩縣,後日就是三縣,咱們君臣再這麼渾渾噩噩的過下去,總有一天,各地的百姓就會揭竿而起,讓咱們死無葬身之地!”

朱厚照說到現在,語氣逐漸轉強,到此時聲音已是不小,“這江山是祖宗傳下來的,不能毀在朕的手裡,這子民都是朕的子民,不是你們的,你們不愛護,朕愛護!”

說完這句話他往邊上走了兩步。接著就是‘譁’的一聲抽出了一把寶劍!

王鏊一看都驚了,皇帝這是要幹什麼?

“陛下,請息怒!眼下雖有固安一縣之亂,但朝廷糧草充足、兵強馬壯,疥癬之疾又何必憂慮?!”

英國公張懋則有些心顫的看了眼皇帝,

剛剛那些對他說得話,明顯是對他的不滿。

現在劍都抽出來了,該不會真的衝動之下要血濺乾清宮吧?

朱厚照則是目光銳利掃視過眾人,隨後直刺往前!

噗通!

劉瑾臉色驚恐的跪了下來,“陛下饒命!”

不錯,

朱厚照是慢慢過去把劍指在劉瑾的臉上。

一眾臣子則完全發懵。

“劉瑾,你說過,事朕忠心耿耿,從不曾有過二心。”

劉瑾帶著哭腔慌忙訴道:“奴婢對陛下是忠心耿耿,此事千真萬確!不管民亂不民亂,奴婢只有陛下這一片太陽!”

“好!”朱厚照大喝一聲,“那麼現在朕命令你,清查宮中二十四監在北直隸所佔的莊田,令他們把田畝都交出來!與朕的皇莊一起,退還百姓!”

劉瑾喘著粗氣,聽完了皇帝的話,他愣神一會兒才反應過來,“陛下的意思……是叫奴婢……”

“你沒有聽錯!朕就是那個意思!疾風知勁草,這個時候,朕要問你、問宮裡的人,是願意與朕站在一起,還是死守著那些田契?!”

宮裡的太監,尤其是像劉瑾這樣聰明的太監其實把這個問題想得很透。

作為太監,皇帝願意賞你,你什麼都有,甚至能成九千歲,可要是不願意給你,一畝地都不會有,搞不好連命都不會有。

當初,魏彬就是不明白這個道理。

尤其還有英國公這樣的反面例子在前,更能襯顯出他的忠心,幾畝田地他還不至於捨不得。

於是大喊道:“奴婢只忠於陛下!宮裡所佔的田,奴婢這就去查!陛下說分,奴婢不會讓他們留一畝!”

“好!”朱厚照把劍收回,“李閣老、謝閣老。”

“老臣……老臣在。”

“你們擬一道旨意。遞往北直隸各府州縣,命令他們組織人手,清丈田畝,將朕的皇莊,宮裡莊田,按每戶均等的原則分給百姓!朕會令錦衣衛處處查探,誰要是還敢在這個過程中,多佔田畝……李閣老,這些人,朕殺了,總不至於天下震動吧?民亂之時,當用重典,這種時候的仁可就是婦人之仁了,你說是不是?”

最後的問話有些戲謔。

李東陽知道不能再節外生枝了,應聲說:“危難之時,也只能行非常之法,臣也以為若有人在此時知法犯法,也應當就地正法!”

其實他們這些人心裡很怪異,

皇帝一句,‘你們不愛護,朕愛護’,幾乎將他們打到了對立面。

但即便是這種時候,也不會有誰出來說:各級官員所佔的田,由臣去清查。

此外,到目前為止,朱厚照沒有一句提過英國公,更沒有提過其他勳臣,以及仍然佔有大量莊田的官僚們。

因為人家確實都可以說,我的田不是佔的,是買的。幾百萬畝的良田,哪裡有這麼多人去查清這裡面的事?

而且佔田的人和查桉的人根本是一撥人,誰會自己查自己?

但朱厚照要把這些人的名望全部打下去。

有民亂,這件事就會傳播的人盡皆知,而後人們就會知道皇帝在這次事件中做了什麼,大臣又在這次事件中做了什麼。

與此相比,他真正要注意的地方,其實不是貪官以及那兩千多百姓。

而是輿論場。

輿論一旦掌控在別人手裡,即便你做的是好事,他也會說,啊,你看,鬧出了民亂,這下知道改正了吧?又或者,是某某上疏的皇帝,因而有了這樣的結果。

在這個層面的鬥爭裡,有人越線,朱厚照是要抓人的。

但他暫時不會把英國公抓起來,作為勳臣之首,哪怕人家真的佔了幾畝田,皇帝要殺了他也會顯得刻薄寡恩。

畢竟,你老朱家坐天下,總不至於一口湯也不分給這些勳臣吧?

與此相比,他選擇營造一種皇帝分了田是為百姓做主,而其他一些文官武將……他們捨不得自己那三瓜兩棗的道德語境。

他就是要站在那個最高的制高點上。等到下一次再涉及分田,他就可以無視規矩:因為你們所有勸阻我的人,都是要和天下百姓做對,都是真正的害民。

“陛下!”英國公心中害怕,這種對比也折磨得他難受,“臣願意捐出家中良田一百畝。”

但這個時候皇帝已經往裡間走,不再理他們了,只揮揮手,“都退下吧。朕乏了。”

“陛下!

他喊也沒用,其實先前的話已經定下了他在皇帝心中的印象。

人人也都知道,皇帝也有些惱了這些勳臣。既然生氣了,當然可以不理你。

今晚的這件事,直接導致第二日的大朝會停了。

眼下京中是各路官員都在,熱鬧之中,事情也很快傳了出來。

於是各處酒樓都有青年之人憤慨,

“真是不懂,天下之弊,究竟弊在何處?!”

===

今日一更,晚上有點事。這一章白天寫的,剛剛修改一下發。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