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春風似剪刀啊。

春風已經沒那麼涼,但吹在臉上還是有些微微疼痛。

不過對於從固原府入京的一群人來說,京師的風顯然溫柔許多,中午時更有一絲溫暖,像是姑娘的愛撫。

楊一清在外是三邊總督,在京則是內閣閣臣。但說是京官,卻也要述職。

所以他入京首要是入宮面聖,之後才是回到內閣。

“應寧。”

李東陽和謝遷都來迎接,“應寧為國戍邊,真是辛苦了。”

“李閣老,謝閣老。”楊一清拱手見禮。

隨後三人入座。

“見了陛下了?”

“見了。”

“應寧的述職必定精彩,陛下以復套為國策,你這個三邊總督,最是重要。”

“李閣老言重了。我也是託陛下的洪福。且復套以三年為期,這才剛剛第一年。任重道遠,還需兩位閣老多多關心。”

謝遷緊接著說:“…說是有人覺得,如今國力有所增長,覺得兩年也夠了。拖到三年,反而要撥下更多的軍餉。年年一百多萬銀兩,實在所耗甚多,倒不如一鼓作氣,拿下河套!”

“有人?”楊一清不知道是什麼事,但是他為官本能在保護著他,“謝閣老是說誰?”

李東陽微微一嘆。

正德元年的朝堂,和弘治年間已經大不一樣了。

那個時候是馬文升、劉大夏、徐簿、王恕、劉健…

那個時候的治國,是眾人輔左皇帝。皇帝也倚之甚重。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

正德皇帝手段強勢,意志堅決。朝堂的風氣很明顯變了。

現如今,反對者多被調離重要位置,而逢迎者青雲直上。

若僅是這樣,那就是昏君在位罷了。

但皇帝做事最注重名正言順,施政也強調執政為民。

這在朝堂上產生的影響,就是讓很多逢迎者很容易以為國為民的名義來行媚上之事。

所以謝遷說有人…

當然是有人了,開疆拓土,拓邊為民。這種既有政治利益,又贏士林名望的事,怎麼會沒人做?

“兵部員外郎楊增榮有一疏,被陛下留中了。”

楊一清蹙眉,他又沒有見過這道奏疏。而且…

“陛下倒是沒有提及此事。”

李東陽蒼老的臉上有些深沉,聲音也沙啞,“用陛下的話來說,說說總是容易的,難的是做。這件事也一樣,三年改為兩年,穩妥變為激進,若是做成了,這些人自然投機成功,若是做不成,打了敗仗,誰來擔這個干係?”

話到此處,楊一清的臉色終於有所變化。

朝堂就是如此啊,即便身為總督、閣老,也會被大勢推著走。

“李閣老和謝閣老覺得,這份奏疏,並非湊巧?”

“應寧相信是湊巧?”謝遷反問。

楊一清無言以對,“但不論如何,也總是要看陛下的意思。我這個三邊總督,三年得戰,兩年也得戰。至於生死,那是早已置之度外了。”

“個人生死事小,但若影響復套大業呢?”謝遷抬起手,虛點了兩下。

李東陽復又問:“應寧,你與我們交個底。今年遠征韃靼,勝算幾何?明年又幾何?”

楊一清略作停頓。

隨後說:“這倒也難說。正德元年,朝廷撥款百萬,除了周尚文剿套,楊尚義也編練了一萬新騎。今年既然國庫豐盈,或可再練兩萬新騎。所以以三年為期,有五萬騎兵,便是遇上韃靼主力,也可一戰。”

“但若是今年就要復套,也不是不行。達延汗的次子被右翼蒙古所殺,正德二年草原的形勢怕也不會安穩。這個時候大明若是沒有動作,也會錯失良機。”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換句話說如果原本沒有周尚文一戰,當然是三年更好。但現在兩年也不是不行。畢竟坐視右翼蒙古被左翼消滅,這在戰略上也挺僵硬,完全不會隨時調整。

李東陽和謝遷皺起眉頭,難怪皇帝要將那封奏疏留中。

大概皇帝也看到了這一點。

“唉,這就難辦了。”

謝遷嘆息,這種對聖意的逢迎,他們怎麼敵得過?

所以這個時候楊一清的地位就比較突出了。皇帝信任他,作為三邊總督,若他建議緩行,皇帝必定認真考慮。

不過李、謝二人都沒有當初劉大夏對楊一清的影響,要說派系,楊一清和他們更扯不到一起,所以倒也有些無奈。

只能說道:“治國之道,要戒急用忍。這是關乎江山社稷,天下蒼生的大事。請應寧,務必慎之又慎。”

……

楊一清心情略顯沉重的走出了內閣。在裡面是裝著寵辱不驚,但到了外面還是露出了些心思。

楊尚義等到他出來,一看他的臉就不對,“部堂,這是怎麼了?”

楊一清略過他身邊,在他前頭走,輕搖著頭說:“是非之地不缺是非之事。”

“是什麼是非事?”

楊一清沒有馬上回答,他在沉思,復套之事,三年也行,兩年也行,但兩位閣老,似乎還是傾向於三年。

為什麼?

不會是覺得三年把握更大,他都已經說了,正德二年也可以。

“是為了銀子吧…”

楊一清呢喃搖頭,怎麼忘記了這一茬。

今年國庫豐盈,這事他也知道。入京路上就想過今年拿到更多的撥款。其他人自然和他是一樣的心思。

“守文。”

“末將在。”

“今後,若有誰問起復套之事,你要說三年也行,兩年也行。”

楊尚義疑惑:“部堂…原本不是更傾向於今年麼?”

“那是以前。現在是都行。”

“這是為什麼?”

楊一清知道,這種事要給他解釋清楚的,否則他不明白,說不準什麼時候就露餡兒。

“因為我們不要介入朝中的爭吵。爭贏、爭輸都是無益。陛下怎麼定,我們便怎麼做。如此才可立於不敗之地。”

為官之道,該進要進,該退要推,該沉默也要沉默。

與此同時。

朱厚照還在繼續召見地方大員述職。

山東很近,但劉健不是最近。

事實上,明朝在北直隸地區還設有兩個巡撫。

一為順天巡撫,一為保定巡撫。

有點類似於南直隸,那裡也分鳳陽巡撫和應天巡撫。

順天巡撫並不是順天府的巡撫。成化三年,朝廷以京畿地廣,從居庸關中分為二巡撫,其東為整飭薊州等處邊備、巡撫順天、永平二府,駐遵化縣。

這就是順天巡撫。

保定巡撫的管轄範圍更大些,下轄保定府、真定府、河間府、順德府、大名府、廣平府等六府。控遏紫荊關、倒馬關、龍泉關、固關、土門關等關隘,並兼管河道。

這兩個職務都於成化年間設定,弘治保留繼承,到此時也算是京畿地區的兩名大員。

有他們兩個在,劉健這個山東巡撫卻能第一個見皇帝,所以才說特殊的政治內涵,畢竟這才是更近的。

順天巡撫年紀不小,大約也要五十多了,他臉上帶著橫肉,嘴巴大,鬍鬚長,目光冷冽,看起來還蠻兇的。

此人姓胡,名公許,字良臣。

聽他講下來,朱厚照覺得,還真是個良臣。

“順天府今年稅糧竟有16萬石,朕記得去年是11萬7千石,怎麼增長這麼多?”

胡公許的聲音是一種底氣十足的男中音,說道:“回陛下的話,今年稅糧增長一是仰賴皇上洪福,二是陛下力推改牧為農,還農於民,民間百姓大感皇上之德,又無養馬之事分勞,可以一心事田,因而才有稅糧大為增長。”

朱厚照是有些詫異於這種增幅。

5萬石並不多,在每年稅糧兩百多萬的巡撫手上,這不算啥。

但順天巡撫這裡,往年也就是十萬出頭,竟然一下子增長近40%,這可不容易。

不過胡公許的解釋也不算假。

民牧確實害民不淺,忽然間不用養馬了,種地的積極性大為增長,符合邏輯。

朱厚照按下心中的疑慮,說道:“朕還在東宮時就說過,不能有功盡歸於上、有過皆諉於下。你巡撫順天,有此政績,這是能力的體現,朕不會忘記能做事的臣子功勞。”

胡公許心頭一震。

皇帝在大朝會之前的這句話,可不僅僅是一句嘉獎!

“陛下讚賞,微臣惶恐!惟繼續勤勞王事,以報陛下之恩!”

他已經五十多了,順天巡撫這個位置再不升,基本就到此為止了。尤其巡撫已經是高官,再動就是侍郎、尚書這種顯官,他自然也想。

朱厚照滿意的點點頭,他對民牧這件事還是比較關心的。問道:“良臣。你仔細說說,順天府已退出的民牧的地方,是如何做的?”

“是。改牧為農,最為要緊的是百姓缺乏足夠的糧食過渡,按照陛下旨意,凡退出民牧的百姓,官府給以廩食、廬舍、牛種,並助其恢復耕種。只要度過青黃不接的階段,待到收成之時,便可一切無憂。”

朱厚照忽然想到個另外一件事,“他們有田的嘛?”

胡公許眼皮一抖,“有的。民牧也不是叫百姓只養馬。平日裡,百姓也務農。”

喔…

朱厚照覺得自己是不是過於緊張了,因為他印象中,北直隸地區的人地矛盾是很突出的。

原因也簡單,這地兒衙門多。

就像朱元章當了皇上以後,鳳陽百姓反而慘了。叫: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個好地方。自從出了個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什麼道理?就是這裡出來的大官太多了。而那時候對富的概念就是置田地,所以這些人都回去圈地。

北直隸地區也是這樣。

但順天巡撫說的對,百姓不是只養馬,不種地。這樣看來,這個政策也是對的。問題只在於退的不夠多。

朱厚照一手捏著奏疏,一手緩緩的敲擊,他在努力回憶劉六劉七大起義的細節,現在已經還農於民,順天府應該還好……不會再有什麼事了吧……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