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這樣的大事情,正確與錯誤之爭通常會在當朝者的選項裡向後退。

他們並不會真的在乎,罵人的對還是打人的對。

他們的第一目標就是要將事件平息,用個現代詞彙,叫穩定壓倒一切。

因為再亂下去,不知道又要引發什麼,不知道又要挖出什麼。

這其實是弘治皇帝答應朱厚照建議的原因。

就像歷史上弘治十二年的科舉舞弊桉一樣,唐伯虎和徐經也許真的沒有去賄賂主考官程敏政,但是事情既然爆發了,影響又很惡劣。

那麼皇帝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都給你按倒。

你沒罪?怪自己命不好吧。

最後判決,程敏政因為進京的時候接受了徐經的見面禮,堂堂的禮部右侍郎就被勒令致仕回家,回家之後心中鬱結,過了一年就死了。

唐伯虎和徐經兩人也不再有科舉的資格。

對於他們兩位當然是殘忍的,徐經回鄉之後還寫了一本《賁感集》以明志。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但這又有什麼用,只要皇帝是個明白人,都會這麼處理,這就是政治。

現在這事兒也差不多,

養病中的皇帝在第二日便上了早朝主持了結此事,

一是任命治喪大臣。

二是處置涉事官員和士子,皇帝自己也有些怒火,再加上為了照顧張皇後,其手段還是重的,除了現場因為意外也死掉了一些人,其他的也有不少被錦衣衛揪出來抓走,朱厚照說的是罷官、削除功名,最後不止如此,是要見血的。

奉天殿的氣氛很嚴肅,皇帝受太子的影響——便是上次拒絕雍王、岐王之事,太子教他,父皇你是有委屈的,有委屈撒一撒,大臣會有一定程度的理解。

所以他現在就知道了,舅老爺、朝廷的伯爵在這個時候被幹死了,他就是可以發脾氣的。

天子一怒、伏屍百萬。

弘治十二年的開始,就是讓人覺得有些嚴苛的政治氛圍,過去十年的好日子似乎是一個終結。

而為了平衡雙方情緒,皇帝又下出第三道指令,便是警告、約束朝廷外戚的行為,要求他們清退侵奪的土地。

周太皇太后年紀大了,開始不那麼願意爭了,她在弘治九年就支援過皇帝秉公處理周家的事,這一次又要求自己的孃家,長寧伯周或入宮謝罪。

在弘治九年時,長寧伯和建昌伯互相放出家奴打架,為的就是搶佔田畝。

這是明晃晃犯下的事。

所以由長寧伯周或帶頭,退還了九百八十頃田地。

朱厚照第一次聽說的時候還有些疑慮,“怎麼,這地在泰州?”

劉瑾、張永全都答不出來。

其實只要一想就明白了,他們雖然都在北直隸,但也不能逮著一個地方薅,從側面其實也能看出來,這些外戚、勳貴爭田早就是跨區域、甚至全國性的了。

朱厚照不知道該說什麼好,“太皇太后令他們交還一些田畝,可到嘴的肉,不經不番打,誰會這樣乖乖的吐出來?便是長寧伯,其佔地五千頃都不止,最後就把這麼一塊扔出來了。”

張永算是有正義的,“這些人真是可惡!說出來的感覺,像是就他最衷心,拿出的也是寶貝得不能行的家財,到最後還是陽奉陰違!”

“你不必替我生氣了。”朱厚照把這些田契都交給他,“往後也還是有機會的。這次清退的田畝全部列為皇莊,張永,你親自帶人接收,朝廷整軍如火如荼,先把養甲級衛的缺口補上再說。”

繼長寧伯周或之後,慶雲侯周濤清退了田畝四百四十六頃,會昌侯孫銘清退田畝二百八十頃,玉田伯蔣輪清退田畝一百四十頃。

最多的是明憲宗王皇後之弟王源,他本來就正在被人彈劾侵佔民田之事。皇帝賞給他的土地只有三十頃,結果他自己一劃,劃出了一千二百多頃。

好了,正好趕上這事兒,弘治皇帝為了大局硬氣了一回,特地降旨要他清還。

當然,農業國家,是不會有這麼大片的土地無主的,只不過原來的主被這些人趕走了、或者殺了。

現在列為皇莊,對於百姓來說是一樣的,無非就是佔地的人從皇上的親戚變成了皇上。

實際上外戚佔地或者太監管理皇莊在收稅這一點上,往往是比朝廷定的賦稅高的,弄得百姓苦不堪言,現在至少朱厚照不會這麼做。

要不然,為何要派有點正義感的張永總負責此事呢?

與此同時,

皇帝雖然想儘快平息此事,

但如此重大的事件,還是在朝臣之中引起了許多的反響,旁得不提,京城裡多家官員的門口都掛起白布戴孝了,

弘治皇帝從來就沒有這樣開罪過大臣。

最後弄得大家沒辦法,內閣裡,謝遷只能苦澀的說:“有此教訓,往後太子殿下要大婚,可要仔細些。”

“嘖。”李東陽給他嚇了一大跳,“於喬說的什麼胡話。太子殿下娶妻,我們這些為人臣子的難道還能控制不成?”

謝遷本就是嘴巴大,也不是第一回了。反正他是被搞怕了。

“事情鬧到這個程度,逼得陛下不得不下此雷霆之旨,眼下事件似乎平息,但之後有何影響還不得而知。”劉健一邊在寫,一邊在說,“最後的這個處置辦法,應也是太子殿下所建議的。所以各處清退田畝都被列為皇莊,所得之稅用於整軍。”

“劉閣老以為如何?”李東陽詢問。

劉健駐筆想了想,說了四個字,“帝王之術。”

是了。

“如此一來,整軍之事可成,外戚之患稍緩,而言官、士子……”

今後也更難有什麼有效的反抗了。

甚至於,因為京城有殺人的氛圍,

所以側面都讓整軍之事提速了,原先大家都以為沒什麼,現在才知道,再仁義的皇帝,到底還是皇帝,碰上了事情也還是會殺人的。

這之後的幾天,朱厚照不再去想這些事,

他大部分的心思落在了那幾個甲級衛身上,那狀態,就像失戀的人工作更加努力了一樣。

“殿下,除了振武衛、宣武衛、興武衛、英武衛這兩萬兩千名士卒以外,經過這二十多日挑選,臣等幾人又編選出,金吾前衛、後衛,羽林左衛、右衛四衛,原先他們都是負責巡警京師各門的,這四衛也一共兩萬兩千名。除此外,還有府軍前衛,府軍後衛,這原本就是守衛皇城的帶刀侍衛,臣建議,府軍前衛人員不做大的改動,但仍為甲級衛。”

朱厚照點了點頭,“準。”

守衛皇城的都是勳貴子弟,精銳是一方面,忠誠也更為重要。不管如何,最好是不要將其等級降為乙級衛,給皇上當貼身護衛的,領得軍餉不是最多,說不過去。

“這樣一來,一共也才四萬四千名。”

王越稟告說:“殿下,再編練四衛、韓尚書那邊倒是可以解決錢糧。但依照殿下所劃定的標準,士兵身體要壯,作戰要勇勐,過往當兵的記錄要好。這樣的……可不好找。”

朱厚照嘆氣,計劃是一方面,現實又是一方面。他以前看電視劇,覺得人家一開口都是八十萬大軍、少一點的也是三十萬北涼軍,真不知道怎麼搞出來的。

“那便先這樣吧,標準不能夠輕易降低。只要勤加操練,素質也可以提升。空餘的一衛編制,作為一種激勵吧,弘治十三年時進行全軍比武,若有次級衛能夠在戰鬥力方面做出提升,也可以將其列為甲級。直到甲級衛滿員後,總數便不做調整,進一個則出一個,否則韓尚書又該叫苦了。”

一共就只能列十二衛,這已經很多了。除了府軍前衛、府軍後衛這兩個名不副實的以外,還有朱厚照自己所領的騰驤左衛。這不能漏掉,否則騰驤左衛的士兵跟著太子反而沒好處,那也不好。

韓文執禮回說:“只要強得是朝廷的軍,不是添置享樂用的宮殿,臣就是辛苦,也要為殿下省出銀子來。”

朱厚照聽了這話心情寬慰,他做的事,哪怕認同的人不多,多少也還是有的。

而階段性目標,他現在是做到了,從太監、商人、勳貴手中挖些錢財,把這八衛精銳給拉扯出來了。雖然過程中,出了一些其他事。這也是沒辦法的,朝廷那麼多的人,總歸各人有各人的想法。

這之後則需要一點時間了,整訓、啟用自己將官,直到讓他們成為真正的虎賁之師。再之後……等待機會,一擊而中。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