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檜?

李乾將目光向下望去,一眼就發現了說話之人。

刑部右侍郎高勳。

秦檜眉頭微微皺起,似乎突然想到了什麼,也沒轉回頭去看高勳。

反倒是王次翁和万俟卨側身望了高勳和蔡京一眼,目中滿是不解。

出去辦這趟差事有好處也有壞處,但為何蔡京自己不去,反倒意圖讓手下將秦相送過去?

難不成其中還有什麼陷阱?

最上方,李乾的目光不著痕跡地從一干秦黨身上掠過,又望向武將們那邊。

和他預料的一樣,果然大部分武將的反應都是又驚又怒。

雖然平日裡這些武將不怎麼參與文官和朝政爭執,但這並不代表他們就怕這些文官一頭。

帶兵出征作戰,這些向來都是武將的自留地,豈容文官們染指?

“高侍郎,你知道你在說什麼嗎?”

“軍國大事,關乎朝廷存續,豈能如此武斷?”

“並非秦相做不到,但用兵之道需多年沉浸,方可有所成效……”

面對武將們的一聲聲指責,高勳不以為意,反道:“諸位大人,方才蔡大人已經說得很清楚了,這並非排兵作戰,只要同吳三桂接洽完,就能平定大局。”

“只要左威衛、兩邊邊軍與隴西府兵盡數到齊,朝廷便可佔據兵力優勢,驅逐金虜不在話下。”

“在此之前,最緊要的還是統籌冀州諸多郡縣,令他們組織鄉勇、團練,抵禦金兵劫掠!”

高勳巧妙地避重就輕,將重點放在了與吳三桂的交涉和統籌各個郡縣上,而兩樣都是武將們所不擅長的。

“豈有此理……”

還沒等異常不滿的武將們再說什麼,另一邊的蔡京卻開口了:“高侍郎,你這話確實有些失妥了。”

“啊?”

高勳一臉愕然地望向蔡京,目中滿是不解。

武將們臉上的表情也由方才被打斷後的憤怒變成了驚訝。

這是怎麼回事?誰不知道高勳一直都是蔡京的忠實擁簇,可現在兩人竟然公開有了不同意見?

但剛才這些話可都是蔡京自己說的,難道他現在要出爾反爾?

蔡京轉頭望了一眼高勳,並沒繼續說什麼,而是對身側的秦檜道:“秦相雖為鴻儒碩輔,博古通今,然此次差事畢竟干係重大,事務雜忙,即便是秦相恐怕也分身乏術。”

“不若秦相再與幾名武官同行,一同抵禦金虜、統籌郡縣?”

武將們那邊有些騷動,但很快又平息下來。

秦檜並未答應,也沒直接拒絕,而是肅然道:“蔡大人,陛下尚未下令,究竟是誰前往冀州還尚未知曉,大人又為何覺得一定是本相呢?”

蔡京也不和他犟,而是笑呵呵地做出讓步:“那就是本官失言了。”

“不過本官以為,此事畢牽涉到兵戈之事,無論哪位大人前往,都少不了朝中的將領們相助。”

這話一出,後方的高勳立即恍然大悟,不過他這副表情在許多人看來都有些浮誇。

武官們臉色好看了些許,但也沒立即表態,這些人紛紛將目光望向了前面的李淵三人。

李乾深深地望了蔡京一眼,雖然他也覺得蔡京的舉動必有深意,但眼下似乎真沒比這更好的解決辦法了。

秦檜身為當朝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其身份本就不亞於李淵等人。

只要在他出差前給他加上個署理東北兵事的職銜,暫時讓那些邊軍們信服也不成問題。

更何況相比於李淵等人,秦檜的文官身份還有一個優勢。

此次被金兵破關、長驅直入,真要算下來,也是守軍和守將們防守不力,失職所導致的後果。

因金兵劫掠而產生損失、死傷的百姓……這些都有理由算到他們頭上。

估計現在在延原鎮內堅守的邊軍們一邊抗敵,一邊心中也在忐忑,害怕事後被朝廷追責。

朝廷派遣武將領著兵馬過去,平定亂局,此乃正常操作。

可要是派遣了個文官領著兵馬過去更好,因為這無形中就少了幾分攻擊性,也會讓那些邊軍邊將們下意識松一口氣。

這無關其他,純粹是人們的固有印象作祟。

相比於征戰沙場、殺人無數、作風鐵血的將軍,那些邊軍和吳三桂可能更願意相信整天伏桉處理公文的秦檜會從輕、從柔處置他們。

從蔡京的話音落下,到李乾想完這麼多,殿中依然沉默無比。

但李乾可以看得出來,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文官們臉上的躍躍欲試之色越來越濃重。

如果真要讓這些文官來選,他們肯定也願意讓秦檜這個文官出去跑這一趟,而不是看著武將們坐大。

搶在這些人開口前,李乾望向李淵三人,率先好。問道:“皇叔、大元帥、大將軍,你們覺得蔡卿家的提議如何?”

如果讓那些文官們先說話了,那就免不了帶著幾分威脅與逼迫的意味,但李乾現在不想激化內部的矛盾。

有了皇帝陛下相詢,文官們也只能暫時把心思壓回去,紛紛望向李淵三人。

殿中的沉默維持了片刻,還是楊堅開口道:“陛下,臣以為金虜入侵,事關重大,非武將難以勝任這統籌之職。”

這次事關重大,背後的利益也大到讓他們三個眼紅,豈是這麼容易就能放棄的?

不只是楊堅,另一邊的趙匡胤和李淵也緊跟其後開口了。

“陛下,秦相執掌中書,處理京城與各個郡縣的奏章,值此緊要之時,朝廷萬萬不能沒有右相坐鎮!”趙匡胤的態度非常堅定。

李淵也在最後道:“陛下,虜賊來勢洶洶,恐圖謀已久,後續可能還會有其他動作,臣以為還是以武將主征伐為上。”

見三位老大都確定了態度,後方的武官們也跟著嗷嗷叫了起來,看他們這態度就知道,如果真強行讓秦檜領隊,恐怕他們根本不會乖乖聽話。

“陛下,臣也以為此事稍有不妥。”

秦檜也突然開口了,他或許不知道蔡京為何舉薦他出去跑這一趟,但總不可能是好心吧?

既然敵人想要做的,那就將其制止,這樣肯定沒錯。

“臣不過一介文弱書生,從未領過兵事,若值此緊要之時耽擱了朝廷的佈局,就萬事難辭其咎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前有李淵等人和武將們的抗拒,後有秦檜這個當事人的拒絕,這件事似乎已經很難辦下去了。

李乾沉默了片刻,隨後對李淵問道:“那若依皇叔之見,又該派誰去呢?”

“陛下。”

李淵抬起頭,深深地望了李乾一眼:“臣願前往冀州,替陛下討平金虜。”

讓李乾這麼一問,趙匡胤和楊堅兩人還以為他就要選李淵了,立刻緊跟著開口,語氣中也帶上了幾分難以察覺的迫切。

“陛下,臣也願往……”

在他們後方,剛才還擰成一股繩的武官們也再次分成三個陣營,同心協力不復存在。

李乾面上不動聲色,心中卻悄悄嘆了口氣。

這就是典型的三個和尚沒水喝,他還聽過一個例子,將一群螃蟹裝入桶裡,大多數螃蟹都會打架擺爛,只有少數幾個會想著從桶壁往外爬。

然而每當這些有進取心的螃蟹即將逃出生天的時候,下方的同伴們總會用鉗子夾他們的後腿。

如今李淵三人就是這麼一個情況。

如果自己爬不出去,那就拖住別人的後腿,也不讓另外的人爬出去。

另一邊,諸多文官們雖然看的有些愕然,但對於這些武將們的傳統藝能,看的多了也就習慣了。

現在正是將這個出差機會搶過來的好時候。

“陛下,臣以為秦相定可勝任此職!”

“如今局勢危急,而滎陽的賑災一事也漸漸走上了正軌,不若將嚴相與和大人召回京城……”

除了文官們排斥武將的天性之外,蔡黨中人似乎也早有準備一般,齊齊請求把秦檜派出去。

“陛下,蔡大人多在外朝,想必對軍務也非常熟悉……”

期間王次翁和万俟卨似乎也想幫秦檜反駁,然而僅以他們兩人之力,也沒掀起多大的浪花來,很快就被淹沒了。

望著有些激動的文官們,李乾沉默了片刻,這才道:“既然如此,秦相你可願意替朕前往冀州?”

秦檜緩緩吸了一口氣,拱手道:“全憑陛下安排。”

一旁的蔡京望著這一幕,眼底閃過一抹笑意。

宰相也並非這麼好當的,不光有權利,還有義務,天生還要承受下面文官們的道德綁架。

既然你是宰相,你是文官之首,那你就得多做點事,再多做點事。

如果碰上這種抵禦外辱,而且能壯大文官權勢的機會,他宰相還退縮的話,只要今日議事的細節訊息傳出去,等著秦檜的恐怕就是鋪天蓋地的彈章。

不說別的,單單一個遇敵怯懦、畏縮不前的理由,就能讓廣大文官們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淋秦檜一臉尿。

而且,以秦檜那有權就往身上攬的性子,難保他不會盯上干涉冀州各個郡縣的機會,還有兵權,有了這些,秦檜就能在對他相對薄弱的外朝快速擴充勢力……

蔡京只是以餘光看了秦檜一眼,就快速地收回了目光。

別看秦檜答應的這麼勉強,但他心裡說不定早就非常願意了,做出這副樣子只不過是為了賣皇帝一個人情。

蔡京有些感慨地向上望了一眼,年紀輕輕的皇帝陛下又怎是老奸巨猾的秦檜的對手呢?

“既然秦相願意就好。”

李乾輕輕點了點頭,心中稍稍松了口氣。

但事情還沒結束,他又轉頭望向李淵、趙匡胤和楊堅三人:“三位卿家覺得如何?”

三人似乎還有所不甘,但一時之下也拿不出什麼解決辦法來,只得僵在原地。

李乾微不可查地嘆了口氣,如果可以,他真不想再這麼和他們打交道,也不想再問他們的意見,而是直接自己拍板決定。

但問題是如果沒有這三個人點頭,跟過去的武將、左威衛還有府兵邊軍們可能會和秦檜玩一手不配合的招數。

在前線這無疑是非常致命的。

所以,現在不問也不行了,這就是沒有兵權的悲哀和掣肘。

想到這裡,李乾的心情稍稍沉重了幾分。

他以餘光瞥了一眼一旁的文官們,頓了片刻,還是決定玩一手道德綁架。

“既然皇叔和大將軍、大元帥都有顧慮,那此事不若改日再議……”

改日再議什麼的,文官們當然不幹,他們早就虎視眈眈了,眼下馬上就要達成目的,怎麼可能跟你改日?

“陛下,如今金虜已越過延平鎮,南下劫掠,每耽擱一日,可能就有一縣百姓遭鐵蹄塗炭!”

“還請陛下慎重考慮,不能再拖了……”

這些能關門不只來找李乾,還對著李淵他們三個勸起來了。

“三位大人,金虜兵力遠勝延平鎮守軍,每拖延一天,就有可能令延平鎮被攻破!”

“不只有數萬將士的性命,還有冀州數個郡縣的百姓,若是再拖下去,令金兵攻下冀州,繼續向其他州郡擴散,後果不堪設想!”

“這可是數個州縣,數十萬百姓的性命啊……”

顯然,這要是繼續拖延下去,他們三個恐怕就要成了害死數十萬百姓的兇手了,文官們的筆和嘴可都不是開玩笑的。

這三人平日裡都非常愛惜羽毛,珍重名聲,肯定不願意被安上這種名頭。

而且,最重要的是如果繼續反對秦檜,恐怕他們三個根本拿不出一個結果來,只能在這裡幹耗著。

片刻之後,還是在文官們之間名聲最好的李淵率先松了口:“回陛下,臣覺得秦相可勝任此行。”

李乾聞言點點頭,面上帶著幾分笑意:“皇叔能這麼想,那就太好了。”

他望了一眼一旁還沒說話的趙匡胤和楊堅,開口道:“若秦相前往冀州,還要帶幾個武將隨行……”

話中意思就是如果再不鬆口,可就沒份兒了。

果然,沒什麼比切切實實的利益更有用了,趙匡胤和楊堅當場應下聲來。

“陛下,臣也覺得秦相可勝任此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