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次李乾卻不想和文官們對著幹。

上書要讓皇帝陛下重新開經延的大多都是些中下層文官。

如秦檜、蔡京,包括侍郎以上的官員都很少上這種帖子。

仔細想想就知道原因了,如今翰林院這麼衰落,到好處的就是他們這些人。

翰林院的會試副考官、同考官,三鼎甲的歸屬、禮部侍郎的名額、宰相的人選……

翰林院就像一個倒下的巨人,他的遺產,甚至身軀都已經被朝中的其他衙門瓜分殆盡,潤澤著他人。

如今這個已經倒下這麼多年、快死透了的巨人又想復活,那些瓜分他的人會願意嗎?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不過李乾做決定並不會太顧及朝中的這些高官重臣們,他的底氣來自兩方面。

一是翰林院雖然衰落,但此時離他興盛之時也不過百年,只是一代人的時間而已。

人們的記憶還沒有褪色,潛意識中,無論是普通的百姓還是朝廷的諸多官員,依舊還覺得翰林院會是文官們的那個聖地。

如果真有人敢站出來,明目張膽的反對翰林院的復興,那他肯定要面對大多數官員的口水。

因為這違背了政治正確。

當然,李乾也並不是要大張旗鼓,打著復興翰林院口號做事。

他只是想恢復經延制度而已,這也是他另外的一個底氣來源。

所謂的經延,就是選拔學識淵博的文臣,來給皇帝講課,幫他學習各種經義。

在這種形勢的活動中,君臣的絕對尊卑地位發生了一些轉變。

有了類似師生的關係,皇帝不再是完全至高無上的,而臣子也不再處於絕對的低等。

要不然為何帝師對於文官來說是無上的榮耀,被那麼多人追求呢?

除了這個名頭上的好處,文官們還有實質的好處。

皇帝只要肯聽文官們講課,就會在潛移默化中被他們影響,甚至被他們引導,按照文官們的意思來做許多事。

這對他們來說何其痛快?

以李乾對這些人的瞭解,這些文官絕不會放棄任何對皇帝施加影響的機會。

所以只要他提出重開經延,就算是秦檜、蔡京這種人想必也不會拒絕……

想歸想,但李乾卻沒有貿然行動,而是在心中默默地謀劃著。

任何事情都要佔據主動權,重開經延也不例外。

李乾自然不能上杆子的過去,求著這些文官們重開經延。

真要是那麼幹,後面一旦起了什麼意外和雙方不和的地方,李乾就要處於被動境況了。

他想要的局面是文官們都過來求著他重開經延,在大臣們的苦苦哀求、甚至不開經延就上吊的局面下,軟心腸的皇帝陛下才不得不勉強答應下來,先試行經延……

但要造成這樣的局面也有些難度,文官們已經在英宗皇帝和穆宗皇帝那裡碰了兩次釘子了,如今他們的熱情勁兒已經消減了許多。

再加上翰林院已經沒落了這麼多年,根本就沒有翰林再站出來為此事搖旗吶喊了……

想著這些障礙,李乾輕輕搖了搖頭。

不管什麼時候,辦法總比困難多,有心算無心之下,只要把握住這些文官們貪心的性子,李乾自覺還是能拿捏住他們的……

今日,紫微殿裡突然有宦官跑到了翰林院,說皇帝陛下傳旨,要召今科狀元入宮面聖。

諸葛亮自然沒耽擱,跟著前來傳旨的宦官匆匆入了宮。

他雖然走了,但這條訊息就像一顆石子砸入了翰林院這一潭死水,令潭面皺起幾許波瀾。

宮裡已經多少年沒來翰林院傳人了?

只不過在最初的波瀾和討論過後,翰林院又恢復了一潭死水。

不過是傳喚了一個人而已,皇帝陛下對新科狀元有所好奇再正常不過,然而這樣的好奇心大多都是曇花一現,而且不會對翰林院中的其他官員產生任何影響……

只不過諸葛亮入宮後不久,這個訊息又傳到了朝中各個大人物的耳朵裡。

對此諸位大人們並沒有什麼反應,只當是個無意義的訊息就過去了。

這兩天諸葛亮的住處對他們來說已經不是秘密了,但此時非彼時,他們也已經無法對一個朝廷的六品官施行什麼盤外招了。

那些不光彩的手段要被淘汰,取而代之的則是在朝中光明正大的招攬……

今天不僅是李乾召諸葛亮入宮的日子,也是秦檜例行找李乾彙報、商議奏章的日子。

“秦相,陛下請你進去。”

老太監笑眯眯地望了秦檜一眼,隨即轉過身在前面給他引路。

秦檜此刻正在沉思,下意識動了腳步,跟著老太監向宮內走去。

只不過走近政事堂時,裡面傳來的一陣談笑聲驚醒了秦檜。

裡面還有別人?

他回過神來,抬頭望向老太監,但老太監只給他留下了一個背影,根本就沒有要給他解釋的意思。

秦檜眉頭微微皺起,跟著老太監走了進去。

入目所見,正在和皇帝陛下談笑的人卻讓他有些意外。

“秦相來了啊!”

李乾笑著同秦檜打招呼:“先坐!”

他自然也看到了秦檜臉上的神情,這正是李乾想要的。

“見過秦相。”

諸葛亮站起身來,同他微微拱手,算是行過禮了。

“謝陛下。”

秦檜謝過恩後,這才意外地看了諸葛亮一眼,點點頭表示回應,坐到了一旁。

“秦相今日是來同朕談奏章的嗎?”

李乾望了站在秦檜後方,端著一摞奏章的小宦官,笑著擺擺手道:“要不今日就把這些奏章先放到這裡吧,明日你我再聊。”

秦檜眉頭微皺,以餘光望了望一邊的諸葛亮,皇帝陛下的這種行為可不是什麼好現象。

“陛下,臣帶來的這些奏章都是要事,有許多已經耽擱了兩天了,如果今日再不批覆下去,恐怕就要誤事了。”

他拱手道:“不若臣在這裡多等一會,等陛下的事情辦完,再商議這些奏章。”

“這……”

李乾語氣微頓,恰到好處地展現出幾分遲疑來。

另一邊諸葛亮似乎也很會看眼色,當即行禮道:“陛下,國家大事不可耽擱,臣請先行告退。”

“且慢!不行!”

李乾當即坐直了身子,伸手阻止了他,皺眉道:“方才還沒說完呢,你怎麼就能走?”

“陛下,豈有因此事而廢國家大事之道理?”

諸葛亮的態度卻異常堅決:“臣萬萬不可做惑君之佞臣,更何況如今秦相還在這裡,臣又豈敢讓秦相等著?”

說著已經站起身。

“你還是不能走。”李乾想也沒想就直接道:“等朕同秦相商議完這些奏章,再說也不遲!”

沒想到這時秦檜卻突然開口了:“臣今日並無要事,陛下同諸葛修撰先談便可,臣可以再等一會。”

李乾嘴角微微上翹幾分,隨即又恢復平靜,他明白這是秦檜上鉤了。

當然,面上可不能直接說出來,讓一個從六品的小官在這裡講話,而讓一個宰相在旁邊等著,哪有這樣的道理?

所以李乾滿臉的意動,但就是遲疑著不肯做決定。

另一邊的諸葛亮面上更是有些誠惶誠恐:“豈敢讓秦相在此等候?還是下官去偏殿等候吧!”

秦檜意味深長地看了他一眼,這才笑著道:“無妨,本官想先聽聽諸葛修撰的高見,本官等在此地便可。”

“那就一起聽聽吧!”

還不帶諸葛亮再說什麼,李乾就直接拍板做了決定。

諸葛亮面上閃過一抹遲疑,但還是行禮道:“是,陛下。”

“方才說到哪了?”

李乾又恢復了剛才興致勃勃的樣子。

“回陛下,方才講到了睽卦初九爻,悔亡,喪馬勿逐,自復……”

“好,朕想起來了,你接著說!”

李乾癱坐回座位上,饒有興趣的望著諸葛亮。

“是,陛下。”

諸葛亮點了點頭,隨即便溫聲為李乾講解了起來。

一旁的秦檜卻微微瞪大了眼睛,這是什麼?

如果他沒聽錯的話,這應該是易經中的內容吧?

他狐疑地看了一眼諸葛亮和李乾,剛才他在政事堂外的時候,可是聽見這兩人在談笑了,皇帝陛下可是笑得很開心。

那麼問題就來了,誰看易經能笑得出來?連他秦檜都笑不出來。

難不成這兩人在合夥演他這個右相?

秦檜目中帶著疑惑,面上卻並未做聲,只是一言不發地聽著。

只是過了一會兒,在李乾的笑聲中,秦檜目中就閃過一絲恍然。

“非也,陛下,得此卦象後並非就是一帆風順,就可安然坐等了,同樣還要進取,臣就曾有一好友……”

秦檜望著面帶笑意、侃侃而談的諸葛亮,心中不斷感慨。

將最枯燥、最需要死記硬背的《易經》以一種幽默風趣的方式講出來,這份本事即便是放在國子監裡,也沒太多博士、教習懂。

“你那好友也太倒黴了吧。”

李乾笑著道:“如此百年難遇的倒黴事,竟然剛好讓他趕上?”

“並非只是運道。”

諸葛亮面色稍稍肅然了幾分:“營謀先失而後得,人事先離而後合,此乃此爻之本意,然得其本意更當順勢而為,而非守株待兔……”

李乾聽著若有所思地點頭。

另一邊的秦檜也用幾分異樣的目光看了諸葛亮一眼。

如此一連又講了好幾個卦象,諸葛亮這才停住,對李乾道:“陛下,秦相也等了這麼久,臣今日實在不該再講了。”

“臣請暫且告退,來日再入宮。”

李乾面帶猶豫地望了一旁的秦檜一眼,心說差不多也快到火候了。

“陛下,諸葛修撰學貫古今,臣也聽得很入神,不若……”

“唉,還是算了。”

李乾卻嘆了一口氣,打斷了他接下來的話:“讓秦相等在這裡確實不太好,朕今天也聽的差不多了,就不要再耽擱國事了。”

秦檜自無不可,雖然今天見識了諸葛亮的本事,可他一時間還真沒產生太多聯想。

唯一的變化可能就是之前招攬諸葛亮的意願是一百,現在上漲到了一百零一,僅此而已……

接下來的幾天,李乾天天把諸葛亮叫到宮裡,許多重臣同皇帝陛下會面時,一旁都有他的身影。

種種跡象也讓諸位大人們越來越察覺到不對勁。

甚至李乾都收到過不少談彈劾諸葛亮的奏章,說他身為翰林,尸位素餐,只會曲意逢迎媚上,毫無臣子風骨……

在大乾朝廷上,如果有很多御史彈劾你,這件事不一定代表你做錯了,但一定能代表你很火。

如今諸葛亮就是這麼一個很紅火的人。

當然,除了彈劾諸葛亮的奏章之外,更多的還是支援他的奏章,請求恢復經延的聲音漸漸多了起來。

諸葛亮每天去皇宮裡面聖,他畢竟不是去裡面胡鬧,而是去給皇帝陛下講解經義的。

這是正事嗎?

當然是,而且在不少文官看來,把皇帝殿下教成一個知書守禮的人就是天大的正事,沒有比這再正的事了。

只是教歸教,你這個執行方法很成問題啊!

私人在單獨相處的情況下教給皇帝陛下的東西,實際上是非常受忌諱的。

誰知道你教的是對還是錯?誰又知道你會不會在其中摻雜什麼私貨?也就諸葛亮是個官場新丁,沒加入什麼派系,也沒太多利益牽扯。

要不然早就有人藉著這個理由彈劾他了。

諂媚逢迎的罪名不一定能彈劾得倒你,但給皇帝陛下灌私貨的罪名卻有很大可能把你幹掉,這就是朝廷的神奇之處。

恢復經延的聲音正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不斷被放大。

文官們突然發現,這位皇帝陛下似乎不太隨他的老子和爺爺,他還是個喜好學習的人。

要不然怎麼可能天天把諸葛亮叫進宮聽課?

既然你愛學習,那當下的一對一教學模式註定不是可以天長地久的,也是不合理的,不健康的。

那咱們就盡快恢復經延講學吧!多對一才是王道!

只可惜這樣的奏章遞上去之後,並沒得到皇帝陛下的回應,心中有想法的大臣們的心一下子提了起來。

因為這表明皇帝陛下似乎不是很樂意考慮經延的事。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