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時6刻,趙捷如約來到了韓王宮,張平親自迎接。“請隨我入席吧。”張平恭敬的道。

看見張平的一絲不苟的禮儀,趙捷也謹慎起來,心翼翼的跟在其後拾級而上。

“公子,盟約何時可以正式生效。”張平突然開口道。

“吾父一旦登基,韓國立即派密使至趙,商議密約實行事宜。”趙捷悄聲回答道。

“公子放心,我韓國必將全力支持公子之父為王。”張平真誠的道

“待會兒進入大殿,公子最好面容沮喪一,倘若有人問您盟約談的怎麼樣,你最好告訴他會談失敗了,以防朝中的親秦一派回報秦國,然後秦國出面阻撓。”張開提醒道。

“在下明白,希望這一招障眼法可以為我們騙取足夠的時間。”趙捷嘆了口氣,悄悄的回答道。

“這就是弱國的悲哀啊!”趙捷暗自想到。

步入大殿,向韓王行禮後,趙捷落座。申時十分,韓王宣佈宴會開始,趙捷坐在位置上仔細的觀察起了韓國群臣。

趙捷發現大約半數朝臣都在喝悶酒,這類人以張平為首,還有大約半數朝臣四處敬酒,這類人以副相,上卿宋午為首。“一半親秦派,一半厭秦派,韓王的帝王心術玩的還真的得心應手啊!”趙捷暗想。

宴會一直持續到天黑,其間多次有人向趙捷打聽會談情況,趙捷佯醉,將假消息告訴了詢問的人。

戌時,趙捷和李閔回到了客棧。此夜,新鄭城內的幾個大臣家中燈火通明。第二天清晨,趙捷和李閔悄無聲息的離開韓國,快馬向著魏國而去。

—————————————————————————————————————

晉陽之戰後,晉國被韓趙魏三家瓜分,名存實亡。當趙國還在舔舐戰爭造成的傷口之時,當韓國還在忍受楚國與鄭國的不斷侵略之時,魏國率先搭上了改革的春風,富強起來。魏文侯任用法家李悝主持魏國的變法工作,改革政治,獎勵耕戰,興修水利;魏文侯拜儒者子夏為師,建立西河學宮,收取天下士人心,促進了西河學派的出現;魏文侯啟用魯國人吳起,採取武卒制,精選士兵進行訓練,建立了一支職業化軍隊,北滅中山,西取西河。

魏惠王時期,魏國馳騁中原,南征北戰,攻克趙國首都邯鄲,聯合韓國將齊國打垮,齊楚求和,反攻秦國,包圍秦孝公於定陽,秦國戰敗乞和,魏國由此成為新一代的霸主。自古盛極必衰,魏國也由此成為了各國的眼中釘,肉中刺。馬陵之戰一敗後,魏國實力受到嚴重削弱,各國趁火打劫。雖然其後魏國做了許多挽回措施,如公孫衍的\"五國相王\"和\"合縱\",張儀的\"連橫\"政策,但魏國不可逆轉的衰落了。

周赧王二十二年,秦國大將白起率秦軍在伊闕各個殲滅韓國、魏國、東周聯軍的作戰。是役,白起全殲韓魏聯軍4萬人,攻佔伊闕,奪取魏城數座及韓國安邑以東大部分地區。魏國、韓國精銳損失殆盡,至此,魏國再也沒有力量單獨抵禦秦國,只能在夾縫中求取生存的空間。

趙捷此行的目的地便是這樣一個曾經輝煌過的沒落國家。

離開韓國兩天後,趙捷和李閔進入了魏國境內,又兩天後他們抵達了魏國的國都——大梁城。

大梁城為中原中心地帶,東接齊魯,南控江淮,西臨嵩嶽,北據燕趙,地理形勢非常重要。自魏國遷都大梁後,各代魏王曾多次興修大型水利工程,苦心經營大梁城外圍的水網,使得大梁城外水道縱橫,航運發達。得益於此,趙捷和李閔二人進入魏國不久便棄馬登船了。

“殿下來的真快。”高樂在碼頭上迎接二人道。

“讓你們班的事辦的怎麼樣了。”跳下船,趙捷急不可達的問道。

“殿下放心,今日趙使帶著肥進兄弟去了信陵君府。”高樂回答道:“在下奉命在此迎接,也不知道他們情況如何了。”

“信陵君與我趙氏有姻親,應該不會難為他們的,放心吧!”趙捷拍了拍高樂的肩膀,勸慰道。

“高兄,你們有沒有幫我們安排好住處啊!我們這一路奔波,身疲體乏的,急需休息。”李閔揹著行李,跳下船問道。

“跟我走吧!”高樂帶著趙捷和李閔向城中走去。

————————————————————————————————————

一覺醒來,疲乏漸去,趙捷睡眼惺忪的穿好衣服,走出房間。

“公子,你醒啦!”一個聲音傳入了趙捷的耳中:“在下乃趙使樓季,奉監國太子之命出使魏國。”

趙捷擦了擦眼睛,抬起頭,上下掃視了來者一遍,只見此人高大威猛,面容粗獷,髮絲異色,與趙人相距較遠。“你是樓煩人、東胡人,還是匈奴人?”趙捷問道。

“微臣之父乃趙人,母親乃樓煩人。”樓季不卑不亢的回答道。趙氏與北方遊牧民族頗有淵源,甚至幾代家主皆身有胡人血統,因而趙國國內的百姓並不歧視或抵制北方遊牧民族,國內法律也允許趙民與胡人通婚。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讓你辦的事辦的怎麼樣了。”趙捷問道。

“明日,儒家學派掌門人荀況將至大梁城,信陵君明日將為其擺酒設宴,屆時魏國上下皆將到宴。今日拜會信陵君,得贈四份請柬,微臣之意:我們可以到宴會上認識魏國的實力派。”樓季稟報道。

“你的想法很不錯,就這樣辦吧!”趙捷讚揚並吩咐道。

第二日,辰時,一輛馬車在精銳士卒的保護下緩緩駛入大梁城,馬車後緊跟著兩三百頭戴儒巾,身穿儒衫的儒士,同樣周圍有精銳士卒保護。馬車中坐的正是儒家的新任掌門人荀況,人稱荀子,馬車後緊跟的儒士則是他的弟子。

馬車在大梁城的街道上緩緩前進,荀子正襟危坐其中。馬車後的弟子盡皆執弟子禮,心謹慎的亦步亦趨。隨著馬車的不斷前行,弟子的隊伍不斷的在擴大,許多早已等候在道路兩邊的士子陸陸續續的加入其中,不一會兒便綿延了百丈之遠。

“這就是儒家的號召力嗎?難怪後世漢武帝會選擇獨尊儒術。”亦身在其間的趙捷如是想到。

很少有人知道儒家曾經一度是百家之源,戰國時期的墨家、法家等學派皆是由儒家演變而成。春秋時期,儒家得創始人孔子首創私學,教授學生,在他教導的學生當中出現了許多優秀的人才。孔子死後,由於他對一些問題的解釋語焉不詳,導致他的弟子們各執一詞,儒家不可避免的分裂了。其中儒家弟子墨翟因反感儒家的禮義觀而自創墨家;孔門弟子李悝曾學於子夏弟子曾申,後成為法家的代表人物,開創了戰國法家的新時代。雖然儒家分裂了,甚至在一段時間中變得默默無聞,龐大的人才儲備豈是其他學派可以比擬的,上天賦予了他們新的繼承人孟子和荀子。

“荀祭酒,歡迎。”行至信陵君府邸,馬車停了下來,信陵君在府門前向荀子行禮道。荀子曾在齊國三任祭酒,因而世人皆稱其為荀祭酒。

五十幾歲的荀子緩緩走下車,一絲不苟的還禮。不同於孟子強調“義”,荀子更加注重“禮”。在他看來,禮儀便是引導人們向善的工具。

禮畢,荀子感激的道:“此次能來大梁城講學,還要多謝君上的照顧。”

儒家學派與魏國淵源甚深,孔子的弟子子夏率先在魏國宣傳儒學,子夏死後,他的一些弟子和再傳弟子因觀念而分裂了,儒學的空間開始受到法家的壓迫,於是孟子接過大旗,在魏國宣傳其師子思的儒學思想,創造了“仁義”思想,孟氏之儒誕生並佔據了天下儒學的主導地位。對於荀子來,此次來魏講學也可以成以孫氏之儒取代孟氏之儒,從而佔據主導地位的決戰。

“先生大賢,照顧先生乃是在下應該做的。”信陵君謙遜有禮的回答道:“肉食者鄙,只望能聽一聽先生的高言大論。”

“君上嚴重了。”荀子呵呵一笑,謙虛的道:“書生之言而已。”

信陵君也報之以一笑,然後道:“請先生跟我走,講壇就在前方不遠處。”

於是信陵君在前方引路,荀況緊隨其後,眾多的弟子們亦步亦趨的跟在後面向著講學的地前行而去。

身處其間的趙捷、李閔、樓季被激動的人群裹挾著,不得不亦步亦趨的繼續前進。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