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頃襄王0年,這一年的冬天似乎比往常來得更早的一些。清晨,凜冽的寒風呼嘯在天地之間,吹在人的臉上,直刺得人發疼。遠方的群山蓋著雪白的綿被,與藍藍的天空相連,如畫一般美麗。青石板道路兩旁的積雪緩緩的溶化,匯成了一道道細流,流進了路邊的溝道,流入了古老的河。屋簷的冰稜融化成一滴滴水珠,落入水泊之中,水花四濺,水聲清脆,如同一場交響樂在耳邊迴響。彩霞用光明衝破寒夜的黑暗給大家帶來了曙光,預示著光明的到來。

彭城城外十里亭,趙捷在此處設宴為趙殷踐行。“勸君更盡一杯酒,北上艱難無人伴。願君此行皆順利,來曰猶酒共一杯。”趙捷頻頻勸酒,聲聲祝願。一杯杯溫和的酒水下肚,一聲聲依依不含的深情祝願,情到深處自然濃,趙捷不知不覺已是熱淚盈眶。

幾杯溫酒下肚之後,朝陽已經露出了半塊臉龐,趙殷見時候不早了,便對趙捷深情的:“殿下,時候不早了,便到此為止吧!後會有期。”

“後會有期,江湖再見。”趙捷哽咽的回禮道。話音剛落,趙殷便走出了十里亭。十里亭外,早已準備好了一批上好的健馬。趙殷一躍騎上馬,身後幾個侍衛也都跟隨他一躍而上登上了健馬。

“謝趙叔。”隨後走出十里亭的趙捷行了一個標準的謝禮,口中喊道。這一聲意味深長,一切糾葛盡在此言之中。趙殷聞言在與上俯身回禮,接著調轉馬頭,一騎絕塵而去,他的待衛們也都加快了馬速,隨之而去。

趙捷一直站在原地,直到趙殷的身形脫離了視線才離去

十幾年後,當趙殷垂垂老矣之時,有人問他是否後悔當初的選擇,倘若他當日選擇跟隨趙捷,他的前程絕對會不同凡響。趙殷回答:“不後悔,身為趙氏家臣,一切以趙氏家族為重,在最需要我的地方貢獻力量。彼之時,齊國的趙氏勢力最需要我,我自然識義無反顧的回齊國。”這番回答傳到了民間,時人謂趙氏家臣之賢為天下之最。

—————————————————————

生活還得繼續,上帝不會眷顧人的悲傷,時間不會因為人的期望而慢下來。悲傷之後,趙捷挺起胸膛,毅然向客棧走去,繼續他的生活。

還沒有走進客棧,清脆的嬰兒的啼笑聲和著空靈的女兒嬌笑聲便傳入了趙捷的耳中,趙捷知道這是星儀在陪項鵬玩耍。自從趙捷將項鵬救回客棧,項鵬除了吃飯睡覺,其他時間就幾乎全部被星儀抱在懷中,幸虧他還是嬰兒,一天要睡七八個時辰,否則趙捷估計都跟星儀搭不上話。

趙捷走進客棧,只見星儀正雙手抱著項鵬,坐在石凳上教他話。

“娘。”星儀教道。

“郎。”項鵬咿呀學語,發音並不準。

趙捷走到星儀面前,一把抱起項鵬,項鵬主動張開雙臂,一躍跳進了趙捷的懷抱。

“好鵬兒,真乖。”趙捷笑著道。雖然這個嬰兒強佔了星儀,讓趙捷與星儀相處單獨相處的時間變少了,但從心底來,趙捷還是很喜歡這個失去親人的可憐孩子。

“捷哥哥,,我們收鵬兒為義子,你可好!”星儀看出趙捷對項鵬的喜愛,於是在一旁道。

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當中,帝王將帥與軍閥藩鎮大多喜歡收養義子。其原因是古代的中國是一個宗法社會,人和人的親密程度是靠血親或姻親維繫的。在殘酷的自然選擇中,團體比個人要更能經受打擊,於是血親或姻親在維繫利益團體的的向心力時就顯得十分重要,所謂“上陣父子兵,打虎親兄弟”,自己的兒子是上位者最信任的。可是一個人生育能力有限,而且古代醫療條件落後,子女不可能全部養活。況且子女也可能資質愚鈍。不能堪當大任。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無論是怎樣的一個社會當中,孤兒都是存在的。所謂“艱難困苦可以成就一個人”,在十分惡劣的環境中長大,生存能力極強的孤兒在上位者看來便是一群前途光明的人。因為受盡了顛沛與欺凌,孤兒對別人給的恩惠格外感念,而且以忠孝思想為主的儒家思想也減了子女叛父的可能性。一旦被某個頭領收為義子,大多會誓死效忠。

收義子在中國傳統社會裡,是很普遍的現象。實際上是將沒有血親關係的人用“擬血親化”、“準血親化”的方式固定下來。對於趙捷來,義子不義子的他一都不在乎,他有自信不靠義子也能有所成就。但讓他所在意的是星儀的態度。於是他回答星儀:“你怎麼辦就怎麼辦,我聽你的。”於是項鵬便成了趙捷的義子。

趙捷繼續和項鵬玩耍了一會兒,便回到自己的房間,房間中似乎早已有人在等候。

“楚地內衛統領趙辯拜見殿下。”房間中等候的人一見趙捷便單膝跪地行禮道。

趙捷打量了一遍跪地的內衛統領,他的袍服雪白,一塵不染,單膝跪地,空有姿勢而膝卻不觸地。他的頭髮墨黑,襯托出他髮髻下珍珠白色脖頸的光澤。他的背脊挺直,像樹木一樣挺主,蘊含著巨大堅韌的力量。他的皮膚像潔白的雪花,似乎一頻一笑皆可攝人心魂。他的眸子烏黑亮麗,彷彿一個眼神便可勾人神魄。他的身上散發斷一股似蘭非麝香味,如毒品一般可以讓人迷失自已。他微仰著頭,神色靜寧而安詳,嘴角彎成微笑的弧度,動作自然而瀟灑、優雅而充滿陽光,

在趙捷獲得的資料當中,對此人的描寫不多。趙捷只知道他是當年晉楚戰爭中,晉國戰敗被楚國俘虜的趙人戰俘的後代。按照傳統,他與趙捷屬於同輩之人,將來會成為趙氏下一任家主的家臣。而從目前來看,下一任家主十有**是趙捷。在父親趙丹給趙捷的內衛統領名單介紹一卷書當中,對於此人的評價只有8個字:統領百人,唯楚至強。

室內徹靜默了幾分鐘,趙捷打量趙辯的同時,趙辯也打量著他,此時此刻,空氣中只有兩人呼吸的聲音在傳播。

“你來晚了,”趙捷首先開口道。

“非晚也,恰逢其時也。”趙辯解釋道。

“汝之職為何?”趙捷沒有與他計較,繼續問道。

“周失其鼎,天下人共逐之。吾,趙臣也,護主逐鼎而矣。”趙辯答道。

“吾將往穎上,沿途可已做好準備?”趙捷繼續問道。

“殿下放心,萬事皆具備,唯欠君子行。”趙辯答道。

“吾可信君否?”趙捷慎重的問道。

“君可拭目以待。”趙辯堅定的回答道。

“既如此,吾拭目以待。”趙捷了頭。

一番對話便算是完成了對趙辯的面試,接著兩人開始了家臣認證的禮儀。趙捷將身上一塊玉佩交給了趙辯,表示趙捷接受了趙辯的效忠,將自已的安全拖付給了趙捷。趙辮接過玉佩,掛在身上,表示自己接受趙捷的領導,做自己的領導。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禮畢,趙辯從袖中拿出一個盒,獻給趙捷:“此乃吾近年所得之寶,與隨侯珠同源,今獻與殿下,殿下可憑此物調動我趙氏在楚國的所有勢力。”

隨候珠是春秋時隨國的國寶,相傳隨國的君主隨侯在一次出遊途中看見一條受傷的大蛇在路旁痛苦萬分,隨侯心生惻隱,令人給蛇敷藥包紮,放歸草叢。這條大蛇痊癒後銜一顆夜明珠來到隨侯住處,:“我乃龍王之子,感君救命之恩,特來報德。”於是便有了世人盛傳的隨侯珠。

楚武王在位時,隨國“匹夫無罪,懷壁其罪”,楚武王為搶奪隨侯珠,將其佔為己有,開始伐隨。隨國經過幾次頑強抵抗最終敗於楚國。隨國滅而隨侯珠為楚王所得。

隋候珠在春秋戰國時代與隨侯珠齊名,世人皆曰:“隨侯之珠,卞和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貧”。”其時其刺,天下之人,上至諸侯士大夫,下至庶民奴隸,無一不為之瘋狂。

前世,趙捷也聽過隨珠和壁這個成語,然而楚被秦滅後,秦始皇便擁有了隨侯珠及和氏璧。之後和氏璧被築成了玉璽,而隨侯珠不知所終。從未見過隨侯珠是個什麼樣的東西。趙捷心翼翼的開啟盒中,只見木盒中躺著一塊玻璃玉牌,上書“令”一個大字。這時趙捷才明白了,原來隨侯珠便是一顆玻璃珠。其原料乃是天然產出的火山玻璃。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