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書*太史後勝傳》載:齊襄王17年秋,後勝上書齊王,建議齊王罷五都,行郡曇。齊王留奏章不發。

後勝上書的事在臨淄引起了喧然大波,作為君王後的弟弟,後脞的奏章讓許多人以為齊王要出手打壓五都大夫,解決軍權問題了。一時間,臨淄官場紛亂了起來。反對五都制的官員和五都大夫的政敵紛紛上書支援後勝,而五都大夫的親信和手下也同樣不甘示弱,上書指責後勝違背祖制,唯恐齊國不乳。兩派互相指責,一時間竟形成了均勢。於是兩派不約而同的暫時停戰,各自等待自己這方的主力和後臺。

後勝上書的時候,趙捷正在稷下學宮準備投入到了新的一輪學習當中。當許陽告訴趙捷這些訊息時,趙捷笑了笑,一直吊著的心徹徹底底的落了下來,焦燥的心靈徹徹底底的安定了下來。

後勝上書後10天,相國田單從邊境回到國都。田單一到臨淄城門便被國君的特使給請到了宮中。他們密談了一日一夜,直到第二天清晨,田單才回到了自己在臨淄的府邸。隨後田單便閉門不出。

後勝上書後15天后,東都即墨大夫晏道,西都平陸大夫鮑信,南都莒城大夫管義,北都高唐大夫易生各領500親兵共計000精兵至臨淄城外0裡駐紮。

後勝上書後16天后,相國田單,中都臨淄大夫田單隻身至四都大夫軍營與四都大夫密談。

“易生拜見大帥。”北都高唐大夫易生一見到田單便單膝跪地道。

易生本為高唐一普通地主之子,4歲時被人拐走,輾轉被賣多年,最後賣到到了田單的家中。時值燕軍圍攻即墨,田單欲行火牛之計,急需勇不畏死的壯士隨火牛攻擊燕軍,易生報名了,隨後一戰成名,為田單所賞識,做了田單的親兵,追隨其東征西討。臨淄一役,易生第一個登上城樓,平陸之戰,易生身負九創,高唐攻城,他第一個登上城樓。戰後,因功封為高唐兵馬統領,至於今日,官拜北都大夫,但他在田單面前仍一直以下屬自稱。

“拜見相國。”晏道一揖道。晏道是晏子的後代,其父是田單的伯樂。晏家是即墨大族,是即墨的土皇帝,而田單家族只是王室遠支,即墨皈地主。

“管義拜見相國。”管義對田單比晏道更有禮些。管義是管仲後代,他與田單大致同齡,田單一直是他的競爭對手。管氏世代為齊國鎮守南方,抵禦楚國,要燕軍攻齊時,就是他領導莒城百姓堅守了莒城兩三年。

“鮑信見過相國。”鮑信是鮑叔牙之後,鮑家本為平陸豪族,但平陸為燕軍所攻破,鮑家遭受嚴重打擊,已風光不再,因此他話有些底氣不足。

“很高興見到各位。”田單一一與他們打過招呼,然後接著:“這次我是代表王上與諸位談判的,都坐下來慢慢談吧。”於呈眾人便面對面的坐了下來。

“王上希望諸位能主動放棄軍權,他將可以保留諸位的行政權。”田單開門見山道。

“田大將軍,你是在開玩笑嗎,沒了軍權,我們就像是砧上之魚,生死全在朝庭一念之間,我們怎麼確定你們不會卸磨殺驢呢。”一向看不起田單的晏道帶著一絲惱怒的道。

“只要諸位交出兵權,王上會立刻親自下旨封諸位為郡守,並蔭一子為縣令,給予免死令,決不食言”田單不緊不慢道出齊襄王給的條件。

晏道聽完,正作勢要怒罵田單,這時肩膀被人拍了一下,他轉過頭一看,只見管義走上前來,開口道:“要我們放棄軍權也不是不可以。我們的條件是不再供養駐軍,另處我們家為田氏養兵近00年,我希望國家免莒城稅100年。。”

管義一下子就到了子上,田單知道齊國雖然富裕,但自管仲以來一直藏富於民,士富,官富,商富而國不富。五都之財養五都之兵,五都之兵護五都之民,五都之民產五都之財,這是管仲立此之制的本意。這項政策本是一項好政策,最初締造了恆公的霸業,但到了姜齊末年,齊國國政為士族公卿所掌握,五都兵馬也漸漸成為各家族的私兵,北都高唐為田氏掌握,南都莒城為管氐掌握,東都即墨為晏氏老巢,西都平陸為鮑氏基地。名家族的代理人依靠吝自家族的勢力於臨淄爭權,最終田氏奪出臨淄,代姜取齊,五都兵馬田氏取其二,鮑管晏三分其三。自田氏立國後,每代君主都極力打壓東南西三都,但都無法滅此三家。燕軍破齊後,田氏重創,三家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創傷,但五都之制仍然見證著齊國的復興,維護著齊國的穩定。倘若依管義所言,田氏就養不起五都之兵馬,兵馬一亂,齊國必亂,這是齊王所不能容忍的,也是管義所算計的。

“三大家族必須供養三都兵。”田單強調。

談判就這樣繼續進行著,不知何時能結束。

談判,隨著人類的語言而產生,伴隨著永生永世。談判的本質是利益的交換,自古以來,凡亂世者,必為談判發展之盛時,戰國亦不例,諸侯各國凡利益相左者唯有兩個選擇,一曰戰,二曰談,因而此時凡天下之人都知道一些談判的技巧,能言善變者常得諸侯任用。田單能做到國相的位置,其談判的能力自然不弱,而三大家族家學源遠流長,他們的能為也不弱,威逼,恐嚇,恩惠不斷在談判中上演。

經過了一夜艱難的談,雙方最終達成了共識,約定了協議。協議內容如下:

第一,三大家族在三年內逐步放棄軍權,三年後五都制廢除,齊國實行郡縣制,三大家族有舉薦郡守的權利。

第二,齊王要下旨免三大家族的稅收三年,給予三大家族免死令牌,任命三大家族推薦的郡守。

第三,三年後,三大家族要供養就近的兵馬。與之相對應的是齊王將給予他們所在城市高度的自冶權。

第四,四大家庭就此撤兵,朝庭要徹查此事的源頭,嚴懲與此事有關之人,誅殺提出建議的源頭之人。

後勝上書後18天,臨淄城中就在暗中開始了清查源頭的活動,而趙捷依舊全然不知。

後勝上書後19天,危險逼近,臨淄高氏一家遭族滅,僅高樂一人得以倖存,去向不知,而齊相田單也查出了進一步的資訊——《郡縣三策》為一名趙昭所寫。

後勝上書0天,危險降臨,臨淄多名叫趙昭的人被暗殺,趙捷所居之地也似乎遭到監視。這些情況引起了內衛的警惕,於是內衛把訊息告知了趙捷,趙捷決定逃亡。

後勝上書1天,趙捷在內衛的帶領下,和許陽開始的逃亡。

午夜,臨淄全城宵禁,街上一個人都沒有。天空中沒有月亮,只有繁星幾,四周一片黑暗。趙捷,許陽,星儀和待衛三人、內衛兩人,丫鬟奴僕四人穿著夜行衣服在寬闊的大街上心翼翼的前行著,夜色成了他們最好的幫手。

“殿下,放心吧,守城的人是我們的人”內衛統領壓低聲音對趙捷到。

不一會兒,趙捷一行人便到達了城門,在內應的幫助下順利的逃離了臨淄城。

出了城門後,趙捷一行人迅速跑至事先準備好的馬車所在之處,登車之後,一行人狂奔幾十裡,直至事先準備好的中途停留之處。

“殿下放心,此客棧乃我內衛的聯絡處,老闆是我的親信,決對忠心可靠。”內衛統領領著趙捷來到一書架處,他輕輕轉動一卷竹簡,書架旁邊的牆壁頓時出現一個暗門。

“殿下請暫時居於此處,此地仍在齊國境內,我們最好晚上行動。”內衛統領接著道。

“我聽你的安排。”趙捷完便走進了暗道。跟著內衛統領越過幾個陷阱,趙捷來到了一個乾淨清爽的大廳中。

趙捷在大廳中四處轉了轉,在一個角落中發現了一個神像。神像身材魁梧,手持巨劍,孔武有力。趙捷看了一遍,突然發現很像一個人。再看了幾遍,恍然大悟,此人像趙捷的祖宗趙武,他是趙武的父親趙嬰齊。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趙嬰齊是趙衰的兒子,趙盾、趙同、趙括的弟弟,母為趙姬,與趙盾同稱趙氏雙傑。公元前587年,趙嬰齊與侄媳趙莊姬私通,次年,趙同、趙括將他放逐到齊國,從此趙嬰齊一脈便留在了齊圍。前58年,趙莊姬在諸卿嫉趙形勢的逼迫下,為保住趙嬰齊的血脈,向晉景公:“趙同、趙括將要作亂。欒氏、郤氏可以作證。”六月,晉國討伐趙氏,引發下宮之難。下宮之難時,趙嬰齊因身在齊國,得免於死。

“你們的祖先是趙嬰齊嗎?”趙捷問道。

“是的。”內衛統領回答道,“在下是趙嬰齊10孫。”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