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令兵用旗語將將令傳達給了戰車軍團的將官們,戰場局勢因此在剎那間為之一變。趙軍戰車集團無視與之纏鬥的少量匈奴騎兵,義無反顧的向著前方疾馳而去,在步兵陣型前構築了又一道戰車防線。

隨著匈奴軍第二波攻勢的展開,戰鬥達到了最**。趙軍步兵拼盡全力以求儘快殲滅被圍困的匈奴軍,匈奴騎兵奮力拼殺以求衝破趙軍戰車防線,一場意志的拼鬥與時間的爭奪就此展開。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此時此刻,戰局已非人力可控。是匈奴軍走上戰敗的不歸之路,還是趙軍折戟成沙,此間運數皆在於上天的一念之間。

半個時辰後,趙軍步兵率先殲滅被圍匈奴軍,戰敗已成不可逆轉之勢。匈奴單于為保實力,不得不鳴金收兵,率領麾下剩餘騎兵退出戰場。

此役,趙軍殲滅匈奴軍隊兩萬餘人,自身傷亡近萬人,狠狠的打擊了匈奴軍的囂張氣焰。

九月十五日,修整過後的趙軍再次拔營。匈奴軍意圖在趙軍的行軍途中埋伏,但為謹慎的田單事先發覺,於是乎田單將計就計,以少量誘餌引誘匈奴伏兵,隨後以大軍群聚攻之,匈奴軍再敗,損兵數千。

九月十六日,匈奴單于派出三千精銳夜襲趙軍大營,意圖趁亂斬殺趙軍領軍之人——田單。然事有不密,為趙軍巡營士兵發覺,其後遂為萬餘趙軍圍殲與營地內。

三日三敗,退卻數十裡,匈奴軍軍心漸有不穩之態,各部族族長紛紛對單于產生了怨懟之心。

九月十七日,單于不得不命匈奴全軍就地紮營,作防守之態。同日,有信鷹飛入趙軍營地,帶來了李牧的最新消息——正率精兵三萬南下而來。

當田單將李牧的訊息告知麾下時,眾將皆神情驚訝,一臉的不敢置信。其實不僅僅只有眾將懷疑,田單也心中困惑萬分:“三萬精兵!李牧何以得之?”

身處戰局的眾人皆不知所以然,唯有將領李牧自己清楚其中的一切緣由——招攬到三萬精兵的關鍵便在於提前出局當中的平城。

自趙捷率領平城百姓一舉擊敗前來侵犯的匈奴軍之後,平城暫時安全的訊息便以平城為中心向周邊流傳而去,得知此訊息的百姓們故而紛紛前來避難,甚至有小城之城守率舉城之民來投。一時間幾乎整個雁門郡東北部的民力、財力、兵力都在自主的向平城轉移。

雁門郡東北一部雖是地廣人少,但也有民眾數十萬之多。面對源源不斷而來的百姓,平城的多名主事之人在一番商議之後做出了妥善安置的決議。所幸大跟隨大量逃難而來的還有大量的官員、吏員以及士紳,因而逃難的民眾得到了相當好的管理與組織,並未發生大規模的騷亂與成片的饑荒。

九月七日,平城官府與逃難而來的百姓們達成了初步的協議:挑選難民中的壯勇之人,給之以一定的訓練後,補充入平城的守軍之中。其後,趙捷在難民中大肆徵兵,而普通的百姓為了保護妻兒,也紛紛踴躍參軍,故而得以迅速的將戰鬥中損失的兵力補充完畢。

九月九日,在逃難而來的官紳和百姓的強烈要求下,在平城軍隊日常的訓練場上,一支由難民臨時組成的名為乞活軍的新軍隊正是建軍。這支軍隊的主體是由不符合無畏軍招兵要求的士兵、壯勇、俠士以及有志青年組成,其建軍理念是亂世求活,走的是人多勢眾的道路,成軍之初便有兩萬餘人。

作為一支由難民們自己組織而成的軍隊,趙捷雖對其發展道路表示不屑,但也不適合出面置喙。作為平城的主事之人,面對乞活軍這支唯一的友軍,趙捷盡力的給予了幫助——他將平城中剩餘的所有兵甲全部交給了乞活軍,並派出了一支三百餘人的指導團隊指揮全軍訓練。

在趙捷的眼中,裝備不齊,兵員不佳的乞活軍訓練到最後最多也就能達到民軍的戰鬥力,但就在不久之後,乞活軍用他們堅強的意志告訴了趙捷——他錯了。

九月十二日,經過了一晝夜的跋涉之後,李牧率領著逃難的先頭人馬抵達了平城,先一步得到訊息的趙捷命令百姓們早已準備好了熱湯、食物、柴火以及夜宿的帳篷,李牧等一眾逃難的善無城百姓得到了熱情的迎接。同日夜,李牧入宿縣衙,與趙捷商談出兵南下之事直至深夜。

九月十三日,趙捷帶領李牧在訓練場上觀看了平城最精銳的軍隊——無畏軍的操練。觀後,李牧感慨道:“若得此兵一萬,匈奴可驅也;若得此兵五萬,北地可定也;如的此兵十萬,草原可橫行也!”

“將軍,和將士們說幾句話吧!”趙捷向李牧提出建議道:“將士們需要你的鼓勵!”

李牧聞言點了點頭,隨後向著整齊排列的一萬餘士兵出聲道:“戰爭是血腥殘酷的,每一場戰爭後都會有人失去親人,因此自古以來,聖王皆儘可能避免戰爭,除非有非戰不可的理由。”

“周武伐商紂的作戰理由是伐無道,齊桓討楚的作戰理由是尊王攘夷,趙襄御智伯的作戰理由是先祖之遺,以上這些都是貴族們不得不拼死作戰的理由。”李牧的話語稍稍的停頓一段時間後繼續侃侃而談道:“作為普通人的你們,戰爭中總是要衝殺在前,那麼你們拼死一戰的理由是什麼呢?”

剎那間,整個訓練場上寂靜無聲,士兵們紛紛情不自禁的尋找著屬於自己的戰鬥理由。

“為了封妻廕子,家庭富足!”一名士兵突然開口回答道。

滿場的平靜由此被而被徹底打破,各式各樣的回答在人群中不斷的響起,但總的來說無非是為了自己,為了家庭。

李牧對士兵們的回答不置可否,他不發一言,默默的等待著自己想要的答案。許久之後,佇列中一名普通士兵開口答道:“為了國家的更加的興旺”。

一句普通的話語,有如泰山般的千鈞之重,校場之上的士兵們聞言皆陷入了沉思。此時此刻,李牧方開口說道道:“為國家而戰,這是我個人的信條,也是我對你們的期盼!”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