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幾天後,趙捷途徑經鉅鹿澤,邢襄,越過了趙燕邊境,抵達了燕國的黃金臺的所在地,開始了他的奇遇。

黃金臺,亦稱招賢臺,臺略成方形。史載:戰國時期燕昭王築黃金臺以招天下士,昭王禮郭隗以致士,樂毅劇辛先後至。

史書又載:燕國國君燕昭王一心想招攬人才,但大多士人認為燕昭王僅僅是葉公好龍,不是真的求賢若渴。燕昭王始終尋覓不到治國安邦的英才,整天悶悶不樂的。於是一名叫郭隗(kui)的智者先給燕昭王講述了一個故事:

有一國君願意出千兩黃金去購買千里馬,然而時間過去了三年,始終沒有買到,又過去了三個月,好不容易發現了一匹千里馬,當國君派手下帶著大量黃金去購買千里馬的時候,馬已經死了。派去買馬的人用五百兩黃金買了千里馬的馬骨。國君生氣地:“我要的是活馬,你怎麼花這麼多錢弄一匹死馬的骨頭來呢?”國君的手下:“你捨得花五百兩黃金買死馬骨,更何況活馬呢?我們這一舉動必然會引來天下人為你提供活馬。”果然,沒過幾天,就有人送來了三匹千里馬。

郭隗接著:“您要招攬人才,首先要從招納我郭隗開始,像我郭隗這種才疏學淺的人都能被國君採用,那些比我本事更強的人,必然會聞風千里迢迢趕來的。”

燕昭王採納了郭隗的建議,拜郭隗為師,為他建造了宮殿,後來沒多久就引發了“士爭集燕”的局面。投奔而來的有魏國的軍事家樂毅,有齊國的陰陽家鄒衍,還有趙國的遊家劇辛等等。落後的燕國一下子便人才濟濟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從此以後燕國這一個內亂外禍、滿目瘡痍的弱國,逐漸成為一個富裕興旺的強國。後世有詩讚曰:峨峨燕中臺,悠悠易上水。懷哉燕昭王,招彼天下士。士貴相知深,豈為多黃金。築臺置黃金,自是君王心。

中國人自古擅長造城,城池見證了中華文明的興衰,在黃金臺附近同樣有一座大城,她見證著黃金臺的興衰,她就是燕下都——易都。燕下都為燕昭王為了應付南方齊國所建,是戰國都城中面積最大的一座,城呈長方形,中部有一道隔牆,將城分為東、西二城,運糧河穿城而過。趙捷一行人在燕下都找到一處客棧安頓下來,然後到了城中的風月樓美美的吃了一頓,取了一大筆錢,回到客棧中安安穩穩的睡了一覺,幾天的奔波讓趙捷睡得很香,夢到了前世的家人。

第二天,趙捷一行人興致匆匆的在嚮導的帶領下來到了黃金臺的所在地,當趙捷等人抵達黃金臺時,所看到的景象卻讓他們失望不已。遠遠望去,破敗腐朽的黃金臺在孤獨的聳立在廣闊的荒草地之上;稍稍走近,只見黃金臺上雜草叢生,荒草紮根於磚石的縫隙之中不屈的生長,一些地方已然坍塌;步入臺上宮殿之中,可見臺上的宮殿破敗不堪,木質早已腐朽,一些桌案上鋪著厚厚的灰塵。走下黃金臺,眾人皆感到十分掃興,失去了繼續遊玩的興趣,於是李閔、趙盈、許陽、廉正便與趙捷打了個招呼一起提前回去了,剩下趙捷,肥進,藺守義繼續在黃金臺附近繼續遊覽。在嚮導的引領下,趙捷拐過了幾個彎,淌過了一條河,又走了兩三裡,到達了一個村莊。孔子:“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趙捷三人行走在村莊中,發現村民們口中都一直提到一個人名——郭槐,於是便對此人有了興趣。

趙捷問起身邊的嚮導道:“你可知郭槐此人居於何處?若知曉便速速在前帶路。”

“公子可能不知,郭槐此人乃昔日王師郭隗之孫,年已入不惑,樂善好施,有一手妙手回春的醫術,他經常給窮人施粥贈飯,免費治病,四裡八鄉都盛傳著他的仁名,人曾受其恩惠,對其甚是瞭解,還請三位公子跟我這邊走。”趙捷跟著向導向村子深處走去。行至一二裡,一座並不豪華的府邸映入眼簾,門上的牌匾正中心寫著“郭府”,右下角寫著一行字“燕昭王敕造”。

“咚咚咚”趙捷走上前敲門,不一會兒,門微微開啟,一個門童從門縫間伸出頭來。

趙捷三人對童子一揖,(揖禮:身體肅立,雙手抱拳,左手在上,手心向下,從胸前向外平推,稍稍俯身,然後起身,同時自然垂手),然後道:“我等來至趙國,將往薊都,途經此地,慕郭先生之名,前來拜見求教,還請童為我等通報。”

童聽完趙捷的話,沒有回答一句話,他將頭縮回,將門掩起,然後向內院跑去,沒過一會兒,大門中開,一個年輕人從府內走出。“我叫郭柏,郭槐是我父親,三位遠方客人,請隨我往這邊走,我父親在客廳招待三位。”

大廳之上,趙捷,肥進,藺守義跪坐在大廳的西面的草蓆上,面前的桌案上擺放著茶盞,東面物品的擺放一模一樣,不多時,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在招待趙捷等人的年輕人的陪伴下拄著柺杖從東面的內室走出跪坐在東面的草蓆上。

“幾位客人,請自便。”郭槐笑著。

“郭老先生,久聞您的賢能之名,子姓趙名昭,自趙國慕名前來,想向您請教幾個問題。”趙捷泯了一口茶,繼續道:“子的第一個困惑是:“何為師?”

老人捋了捋白花花的鬍子,笑著:“昔日我幼時亦以此問於吾父,吾父言‘師乃傳道受業解惑之人也’,吾深以此言為是。”

“那何人可為師。”

“在我前面出生,倘若他的見識比我多,我可以拜他為老師;在我前面出生,倘若他的見識也比我多,我也可以拜他為老師。我們拜老師時,不需要管他比自己年紀大還是年紀。這是其一。

其次的第二,身份比我高貴,上至王侯將相,若是比我賢能,我可以拜他為老師;身份比我低賤,下至販夫走卒,若是有什麼方面比我強,我還是可以拜他為師。我們拜老師時,不需要管他比自己身份高貴或是低賤。

第三,會教導我們很長時間,甚至一生的人,我可以拜他為老師;僅會教導我們極短的時間,乃至一句話,只要我們可以從中得到些東西,我們亦可以拜其為師。我們拜老師時不要管他能教我們多長時間。

總的來,老師是沒有年紀,身份,時間的區別的,無論是人生路上的什麼人,凡是可以教給我們東西的人,我們都可以拜他為老師。

儒家的聖人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大致就是要告訴我們這個道理。”

“那我們該如何對待老師呢?”

“盡心盡力的尊敬老師,好學善問即可,一切東西都比不上心意。”

郭槐完,趙捷身邊的肥進開口問道:“老先生,子是趙昭的同伴,姓肥名信,我亦有一言想請教先生。先生以為以燕國之力將何以立足於天下?”

“燕國北依東胡,西傍強趙,南靠田齊,東接朝鮮,今日之國力強於胡,弱於趙,平於齊,處中原之東北一角,非強敵環繞四戰之地,乃天賜之福地。我以為,燕國可以棄戰於中原,與趙齊約好,傾力東北,逐東胡,滅朝鮮,盡取其地。繼而在內則輕徭薄賦,以地養民,以民養兵,以兵護地;對外則助弱擊強,以較的兵力參與中原戰事,盡力維持天下各國實力的,待得燕國兵強馬壯之時,以傾國之力南下中原,逐鹿天下,問鼎九州,勝則一統天下,敗則退回國內,激勵民心,層層設防,以地換時,待得再次兵強馬壯之時,復興兵南下。以東北之地與朝鮮之地為基,燕可利於不敗之地,進則可爭霸中原,退可保一隅,以亂中原,以安定的一隅制紛亂的中原,此乃天賜燕國之利耳。”

郭槐完從懷中取出一本奏摺,讓僕人遞給趙捷,然後:“此乃我欲上燕王之折,其上皆為吾肺腑之言,吾不良於行,聞聽三將往薊都,望將此折交於薊城劇辛劇老將軍府中,老身我感激不盡。”

老人離席一揖,趙捷,肥進,藺如義三人趕忙離席避讓,異口同聲的:“老先生太客氣了,此乃吾等之榮幸。”接著眾人再次落座.

趙捷,肥進,藺如義三人繼續與郭槐坐而論道,直至天色近黃昏才告辭。

馬車在晚霞的照耀下向前緩慢的行駛著,當趙捷,肥進,藺如義三人回到客棧中時,天色已經黑了,李閔、廉正、許陽、趙盈已然入睡,整個客棧只有趙捷,肥進,藺如義三人的三個房間的燈光還亮著。

趙捷走入自己的房間,房間中蠟燭依然在燃燒著,穿著一身紫衣的星儀頭枕著雙手趴在桌上已經睡著了。趙捷坐了下來,倒了一杯茶,細細的淺酌起來。他一邊淺酌,一邊仔細觀察著星儀的臉龐,茶畢,趙捷心翼翼的將星儀抱到了床上,給她蓋上了被子,熄滅了燈,然後自己趴在桌上睡著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