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捷眨了眨眼睛,眼珠一轉,想到了什麼,然後便回答道:“當今之世,墨家子弟依舊甚眾,因而亡羊補牢,猶未為晚。墨家自孟勝之後,以信義為準則行事,因而在天下間皆有了墨俠之號,名聲依舊彰顯於列國之間。既然天下人皆稱墨家弟子為墨俠,那我想在送他們八個字‘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希望這八個字能為墨家信徒所信重,希望日後這八個字代替信義成為墨俠真正的準則,希望墨家對的大同美好願望能早日實現。”

老者聞言呢喃的唸叨了幾遍‘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然會情不自禁的鼓起掌來:“此八個字可謂是一字千金,公子好想法,真乃奇人也!”

得到了老者的誇獎,趙捷也發至內心的笑了!雖與老者僅僅交談了這麼一會,但趙捷已經發覺了他與當世顯學墨家的不凡聯絡。這麼些年下來,趙捷努力的融入著這個時代,將自己前世的思想努力的與這個時代的思想進行著融合。如今,能夠在與這個時代的學者面前傾述自己的思想,能夠得到這個時代的學者的認可,表明了他這些年來的努力並沒有白費,趙捷不禁激動的有些熏熏然起來。

“完了非攻,公子又是如何看待尚賢的呢?”老者繼續問道:“尚賢是墨家向統治者提出的用人方略。”

趙捷聞言興致盎然的繼續解釋道:“尚賢,在墨家的解釋中是唯才是舉,不論貴賤的意思,這一是在下最為贊成的,也是墨家現如今最為吸引天下信徒的治國方略。當今世道,諸侯各國,等級分明,貴者益貴,富者益富,絕非天下執行應有之道,墨家之言如一聲驚雷驚醒了尚在懵懂之中的列國諸侯,為他們指明了一條富國強兵的道路。齊國、秦國、楚國、趙國、韓國、魏國、楚國等強國為了自身的生死存亡紛紛超拔能者於草野,雖然列國朝廷中的大多官員依舊是貴族,但我認為墨家唯才是舉的方略已經走出了可喜的一步。他日待到學習教化普及萬民,知識文化不在是貴族的專利,則貴族將不再是王者統治天下唯一選擇,而草野之民成為達官重臣不在是舊④◇④◇④◇④◇,m.▽.c●om

日的幻想。”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老者聞言也興致勃勃的道:“一旦人人都擁有了知識文化,則天下再無貴族與賤民之分,平等的實現也就不遠了。”

趙捷了頭,然後又略顯慎重的道:“多建書院,廣招學生,傳播知識,豐富理論,培養人才,輸送官員,參政議政,輔佐賢王,不計較一時的得失,只為未來的天下變革。與此同時,在這個發展過程中,墨家不能抱有非我學派,嚴防死守的想法,採集眾長以補己短才是學派不斷發展,與時俱進的不二法門!”

老者聞言了頭,然後道:“公子所言確實有理,想當初儒墨相爭……”

老者稍稍的頓了頓,又繼續道:“往事不堪回首,不也罷!”

“完了尚賢,接下來就是尚同了。同,相同,尚同包含了墨家對未來社會的想象——天下一正義,天下一思想,天下一道德。書文一,列國百姓方能交流無礙;車軌一,商道方能通行四方;度量一,貨物交易方能公平無差;政令一,各級官員方能守牧一方;思想一,天下萬民方能併力向前。仔細觀察諸侯各國的變革,無一例外沒有尚同方略的體現,而且各方面的一統最終也將造就列國的大一統,因此尚同應該算的上是墨家學的一大亮。可墨翟死後不久,墨家內部分裂成了三派,分別是相里氏之墨,鄧陵氏之墨,相夫氏之墨。墨家自己已不能同思想、同道德,又怎麼能讓各個諸侯國同政令,同思想呢?於是乎尚同最終只能成為了墨家弟子口中的願景。”趙捷繼續侃侃而談道。

“公子所言一針見血,在這一上老夫之見與子公相差無幾。”老者聞言也是皺緊了眉頭,然後道:“依公子之見,墨家該當如何挽回分裂的頹勢呢?”

趙捷頓了頓,想了想,然後道:“墨家需要一個新的領導者,一個敢於變革,敢於破舊立新且與各派別均毫無聯絡的文武雙全的的鉅子。沒有這樣的一個鉅子來重新統一墨家,否則墨家的沒落指日可待,甚至在不久的將來,墨家就此消亡也不定!”

老者聞言苦笑了一聲,沒有言語,隨後漸漸的沉默了起來。趙捷並沒有注意到老者得失態,他繼續敘述道:“尚同之後便是非命,墨家認為天命虛無,機會平等,有力者生,無力者亡。在如今這個等級分明的社會中,這是一個讓平民耳目一新,可以激發他們積極向上的論斷。它告訴了人們一個道理:人生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每一個人都擁有追求夢想的權利。對於個人來,有了追求的人生才是積極向上的;對於國家來,擁有追求的國民才是國家壯大的根基;對於天下來,有了追求的百姓才是社會變革的推動力。秦國的富強告訴我們每一個人,只要國家給予每一個人追求夢想的權利,那麼人民將還給統治者一個奮發圖強的國家。如果有一天,這天下每一個人都積極向上,那麼這個社會必將高速發展,向著未知的未來飛速前進。”

“至於節用,從其字面就可以看出是減少浪費的意思,墨家反對厚葬,反對過度的禮樂的態度正是源於這一。當今之世,貴族確實應當以浪費為戒,在生活中恪行節約,減少禮樂花費,節約生活開銷。節約是一個相當合乎情理的號召,雖然這不受貴族階層的喜愛,但對於廣大百姓來確實一個好消息。如今,列國諸侯王紛紛注意到了這一,一些賢能的君主也能親自力行之,可謂是一個可喜的現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