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年秋,函谷關九郡回家的士兵上報了大量的士卒轉為文吏的請求,這些紙函被上呈到吏部。

馮劫為了邀寵,在吏部做事倒也算認真。當他看到堆積如山的文書時,意識到問題或許有些嚴重了,快馬加鞭就前來咸陽宮拜見皇帝。

巧的是,這一天,他在宮裡見到了一個老熟人。

馮劫正在殿外等候,忽的聽到殿內傳來一陣笑聲。馮劫正納悶呢,到底是誰,在陛下的章臺殿裡笑的居然比皇帝陛下都大聲。

不一會兒,太子曜穿著閃耀的赤色袍服趕了過來。

“馮劫拜見太子殿下。”

曜定睛一看,這人正是馮劫,聽說他在朝堂上頻繁獻出良策,主管重組吏部一年不到的時間,整個吏部上下被他治理的服服帖帖。

“馮侍郎,快起來吧。”

就在這時候,謁者出來通傳,“馮侍郎,陛下有請。”

殿內,王戊對二世請道,“陛下要與馮侍郎議政,小人在這裡不合適吧,王戊先行告退了。”

小人?王戊這是覺得自己最後落了個無官無職很委屈。

“不必。朕既然召你入了宮,就不必遮遮掩掩的。”

王戊看著二世,嘴角微微動了動,隨後將手垂下,留在了殿內。

看到太子曜,馮劫就猜到了來人是誰,果然是他——王戊。最近這一年裡,陛下從外地調回來了不少能臣武將,人才實在濟濟,朝中已經不是蒙氏兄弟的天下。

馮劫遠遠過來,就瞧見了王戊。看來荊楚蠻夷之地的伙食不錯啊,而且他這副穿著,好生招搖。紫金冠下紫色袍,紫衣袍上還繡著蟒紋。蟒,那是次於龍的存在。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微臣拜見陛下。”馮劫拜見了二世,緊接著就朝王戊作揖,“拜見——”

話說到一般,馮劫便住口了。

王戊知道,馮家這夥人從上到下都是這樣——奸猾。他這分明是在試探陛下有無對他拜官授職。

扶蘇自然也知道他的意思,“平身吧。”

“謝陛下。還不知先御史是何時回到咸陽城的?”

先御史?以王戊老憨憨的性格,聽到這種稱呼,自然頭頂冒煙,但是他已經答應了皇帝,不會再與馮氏起爭執。

馮去疾的死,和王戊脫不開關係。當初就是他們兩人在朝中鬥的你死我活。

“剛回來。沒想到馮將軍會做侍郎之職,老夫記得,當年先丞相對四部很是不上心啊。”

“你……”

二世見狀,堂而皇之的將右足蹬在桉上,十分隨意。馮劫、王戊見了,下意識的向後退步。

“二位入宮一趟,都不容易,日後還要同朝為官,總不能還要因為陳年舊事糾纏不休。”

聽到日後同朝為官,王戊心中大喜。他很懷念朝堂,但是他已經知道,自己是個政治鬥爭的失敗者。日後還是聽陛下的話才是。

而馮劫聽到陳年舊事這四個字,氣到快要吐血,但是他今天的地位來之不易,他也選擇了閉口。

見到二人都心有不樂的低下了頭,二世對下道,“賜座。”

這個時候,太子曜才開口。

“臣拜見君父。”

“朕與侍郎有要事相商,若無大事,你先退下。”

太子曜本來就是來找他舅父的,聽說舅父今日被君父宣詔,很可能官復原職,太子曜是來恭喜他舅父的。

見此,太子曜道“唯。”

可是太子曜來見二世,二世自己也有猜想,如果他為了見舅父來拜見自己,這就說明他對皇后的娘家人感情很深。尤其是,他很想念他的舅父。

人得勢與失勢的心態是截然不同的,別看王戊今日如此乖巧,可是當日先帝駕崩,他做了御史時,可不是今日這副模樣。

二世不由得皺眉,“站住。”

太子曜看著扶蘇的臉色,隱隱感覺大事不妙,自然垂首。

“太子如今都幾歲了?”

“回稟君父,算上虛歲,兒今年十八了。”

“十八——朕十八的時候,已經同馮御史出使了一趟齊國回來了。”

“若是君父肯給兒臣機會,兒臣自己亦可。”

“好,話是你說的。按照禮法,再過兩年,朕才為你舉行冠禮。但是你是帝國未來的儲君,如今你自己也有了這樣的想法,那朕自然要給你機會歷練。新鄭,是韓國的舊都,朕要你前去那裡坐鎮。”

馮劫一聽,便察覺出貓膩來。舊韓腹地的事情,他與皇帝提過,這替罪羔羊,陛下竟然選了太子……

真是不可思議。

太子曜聞言自己要離開咸陽城,欣然接受了這次差事,“唯。”

“退下吧。”

太子曜轉身後,回看他的舅父,眼角還帶著笑。王戊見了,亦然眼睛笑成一道彎。

旁人對這二人的小動作都看的一清二楚的。

馮劫瞟了一眼,心中微微有些嫉妒。只是這個時候,他忽的想起來,自己還有個妹妹在宮裡做夫人,或許是該探望一下。

等到太子曜出去,馮劫和王戊兩人一左一右坐在二世身邊,但是殿內的氣氛瞬時嚴肅起來。

馮劫對著扶蘇稟告了朝中退伍士卒請求轉為文吏的事情。

二世微微皺眉,“你方才說你收到了多少封函件?”

“關內九郡,足足有一千五百多封。而且這只是這幾天的量,估計日後更多。”

“一千五百多?軍中士卒大多識字水平不高,他們回來不好好待在家裡種地,竟然想著要做文吏。難道他們不知道帝國的文吏要經歷嚴格的選拔嗎?”

“陛下恕罪,此事皆因臣而起。”

“因為你?你幾時在軍中有了這樣高的威望?”

馮劫可是,打仗一竅不通,背刺李信還把自己搞到迷路的人。

馮劫自然臉上掛不住,面色窘迫。

“陛下,臣本意是要吸引鼓動大家去關中任職,但是陛下為了保證吏治清明,規定的文吏選拔過程很是嚴苛,而且太學還有司寇、戶部侍郎、淳于上卿等等把守,選拔出來的官吏雖然素質極高,可是人數太少。”

“微臣雖然不才,可是家父生前和各地的府吏,都有些交情。所以微臣一早就知道地方吏治的情況,關外各處地方官吏都有管控不力的情況,而這種情況的根源在於秦吏人數過少,他們三五人前去任職,但是卻要面對成千上萬的當地百姓。”

“這就導致我秦國官吏勢必要看當地百姓的臉色。而待得時間越久,妻妾成群,孩子一大堆,地方秦吏心中就會生變。”

“微臣治理吏部,管理的主要就是地方文吏的調任升遷。根據現實情況,如今帝國需要在官吏外出任職的時間上做好把控,以三年為任期;還要在人數上做文章,過往秦吏嚴重不足,都是用舊時的官吏。”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